书城传记朱元璋发迹史
3745300000006

第6章 从士兵到元帅(2)

对于郭子兴这样性格暴躁的人来说,要想容忍朱元璋这样能力突出的下属,非常难。有好几次他动了杀掉朱元璋的念头,多亏了朱元璋有一个好媳妇,马姑娘把自己的全部私房钱拿给郭子兴的二姨太张氏,让她为朱元璋说些好话。

郭子兴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耳根子相当软,张氏吹吹枕边风,他心肠顿时软了三分。但这不代表他会放过朱元璋,他将朱元璋关起来,交给自己的儿子看管。

这个儿子的心肠比郭子兴更黑,他禁止任何人给朱元璋送饭,想把朱元璋饿死。眼看朱元璋没有活路了,危难之时没有观音菩萨,救他的人还是马姑娘。马姑娘为了救他,把滚烫的馒头放进怀里,偷偷送进牢房里给朱元璋。为此,还把乳房烫伤,这份情太深了,所以朱元璋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郭子兴的二姨太张夫人跟马姑娘的关系很好,张夫人认定朱元璋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将自己小女儿也一并嫁给了朱元璋。多亏张夫人坚持不懈地吹枕边风,郭子兴也觉得杀掉朱元璋太牵强了,便把他放了出来。

出狱后,朱元璋断定郭子兴难成大事,便向郭子兴请求带兵出征,郭子兴满口应承,碍眼的人要走,他还求之不得呢!

打仗自然要带兵,朱元璋要了多少人呢,二十四个人,听起来像笑话,二十四个人怎么能打仗?但大家千万别小瞧这二十四人,看看他们的名字再下结论: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

这个阵容确实非常豪华,全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不过朱元璋挑选这些人的时候,郭子兴一点也没看出豪华的地方。

至此,朱元璋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霸业从此开始。

郭子兴指哪,朱元璋就打哪。朱元璋第一个目标就是郭子兴的老家定远,这是个凶险的地方,有重兵把守。郭子兴很显然不是像通常理解得那样,想考验朱元璋有多少斤两,他希望朱元璋最好有去无回。

说实话,朱元璋很少让郭子兴失望,但这次是个例外。朱元璋不仅没有死,还攻下了定远。写到这里,读者或许奇怪,加上朱元璋自己,总共才二十五个人,怎么攻下定远的?

原来朱元璋在经过定远的张家堡的时候,遇上了一帮反抗政府的乡勇,总共有三千人左右,占了一个地盘,号称驴牌寨。这是一支自发的起义军,换句话说,自生自灭型的。

这样的一支孤军,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是很容易被扑灭的。他们粮草困难,又处在元军的势力范围内。这支军队不是没想过找靠山,只是担心一旦找到靠山会失去独立的地位,换句话说,只要找到可靠的人,他们才决定嫁出去。

朱元璋来了,他们愿意跟随朱元璋吗?

朱元璋的崛起

朱元璋来到张家堡后,大喜过望,原是寨主还是个熟人。亲切握手之后,互相交流一下过往的旧事。这么一来,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

饭桌上,几杯酒下肚,朱元璋才说出自己的来意,你们在这里小打小闹终究不是好办法,不如跟着郭大帅吧,我呢,就是郭大帅的代理人。放心吧,只要跟着我和郭大帅,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寨主喝得正高兴,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真干脆。

朱元璋一听,这寨主真够哥们,好,多敬你几杯。好一个双赢局面,酒后吐真言确实有道理,但朱元璋忘记一个事实,人们做事并不是依据真话的,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有价值。

寨主酒醒之后,立马后悔加盟朱元璋,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当草头王多舒服,虽然兵力小了点,物质少了点,危险多了点。但比起寄人篱下、看人眼色过日子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三天后,朱元璋高兴地让寨主跟自己一起上路的时候,寨主突然变得糊涂了。

“怎么了?你们这么快就走,这可不行,还没陪兄弟我喝够呢!”

朱元璋问:“三天前,你不是答应跟我一起走吗?”

“有这事吗?”

“怎么没有?你亲口答应的啊!当时你还信誓旦旦……”

“好了好了,我真不记得了,就算我说过吧,这事儿我得好好考虑,朱公子你不要急,多歇几天,考虑成熟了我会给你答复的。”

朱元璋可不是这么容易被忽悠的,对寨主这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朱元璋略施小计,就让他屈服了。这招计还是老把戏,鸿门宴。

鸿门宴的专利权属于项羽,项羽用这招失败了,后来的人大多成功了。朱元璋也成功了,寨主听说朱元璋置备了好酒好菜,连忙跑了过来。

菜是没有的,菜刀和砧板倒是有一大堆。你要不听话,就把你剁成人肉火烧。寨主向来是吃火烧的,当然不乐意自己变成火烧。行,朱元璋,你厉害,我认输。

就这样,朱元璋挟持寨主,将三千人变成自己的部队。

得到第一桶金,朱元璋发迹路开始顺畅,规模越来越大,像雪球一样往前滚。他又兼并了一个小公司,这个小公司只有八百人,头头姓秦。一来二去,朱元璋已经有了四千人的队伍。

朱元璋可以一路这么发展下去,不断收容一些小公司和残兵游勇,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以这种速度发展的话,最后的结局免不了被大公司兼并。因为速度太慢了,朱元璋想玩点大的,弱肉强食的元末,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变成一条大鲨鱼,必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吃谁呢?

朱元璋盯上了一个叫缪大亨的人。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缪大亨这人,跟他的名字一样,他确实是个大亨,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带着两万的军队盘踞在横涧山一带。

四千人想劝降两万人,简直是痴人说梦,缪大亨可不是傻子,朱元璋当然明白劝降是不可能的,只能打。打得赢可以吃,打不赢被人吃,道理很简单。

现在问题是怎么打?

硬碰硬不划算,也不是朱元璋的风格,所以朱元璋选择晚上偷袭。缪大亨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朱元璋偷袭成功。缪大亨此时毫无大亨风范,失败之后马上投降,倒也干脆。这样,朱元璋又收编了两万人。

人多了,管理是个问题,管理不好容易出问题,管理得好,人多力量大。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韩信自豪地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带兵打仗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军心不齐,治军不善的话,大军一触即溃。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淝水之战,苻坚八十多万大军被东晋几万人打败;睢水之战,刘邦五十六万人被项羽三万人打得落花流水……

朱元璋手下有接近三万的人马,如何整编呢?

先从思想上,朱元璋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对这些投降的士兵说一些感谢你们看得起我朱元璋,今后我们一定要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相反,他在动员大会上,严厉地谴责这些士兵:“你们这么多人,怎么这么不堪一击?大家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还没等大家想明白,朱元璋就给出了答案:“因为你们没有军纪,平时也缺少训练,打仗就是玩命,不遵守纪律,不刻苦训练,上了战场只有被人宰的份。现在你们跟着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散漫了,只要大家齐心合一,遵守纪律,刻苦训练,一定可以干一番大事的。”

朱元璋确实说到点子上了,所以大家都不吭声。随后,朱元璋一改其他起义军的治军方法,将军队正规化、纪律化。

在朱元璋手中,这支乌合之众彻底旧貌换新颜,变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推翻元帝国。

了不起的朱元璋,注定要成为元朝的掘墓人。

二十六岁的大元帅

除了吞并像缪大亨这样的大佬外,朱元璋也鼓励大量失业人士加入自己的阵营,朱元璋出身于劳苦大众,对于这样一个领导人,劳苦大众都怀有亲切感,愿意投靠他。

招降缪大亨以后,朱元璋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四方英才纷纷把目光投向他。

首先来的一批人是淮西的老乡,这些人是朱元璋打天下的中坚力量。

这一时期,有两个姓冯的兄弟投奔了朱元璋,哥哥叫冯国用,弟弟叫冯国胜。尤其那个冯国胜,是个了不得的军事人才,这人就是后来让蒙古兵闻风丧胆的冯胜,难得的帅才。这两兄弟出身于地主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哥哥擅长谋略,弟弟自幼熟读兵法。一文一武,真是天助老朱。

当时很多山大王的势力比朱元璋强,为何国胜和国用兄弟偏偏投靠了年纪轻轻的朱元璋?不是因为朱元璋长得帅,也不是因为朱元璋出手大方,仅仅是因为朱元璋治军严、军纪好。精明的人才往往不是挑选那种财大气粗颐指气使的老板,而是选择那种目前实力不强但潜力很大的老板。

哥俩来了以后,朱元璋对他们很是信任和倚仗。

1353年,朱元璋决定攻打滁州,滁州就是现在的安徽滁县。朱元璋要打滁州显然是不想再和郭子兴这些人为伍,这些草头王们连年来毫无作为,整日勾心斗角。

这样下去,元朝是灭不了的,到最后被灭的只怕是起义军。这是朱元璋最怕看到的结果,蒙古人一旦扑灭义军,他们将会用什么方式报复,老天也不知道。也许,他们真的会将华夏大地变成牧场……

在进军滁州的路上,一个人走向了朱元璋。

这是一个书生,文质彬彬,相貌也非常得体,名字也很好听,叫李善长。究竟他擅长什么,他也没明说。朱元璋也没问他,就晓得这人字写得好,书读得多,所以给他一个秘书的职位,负责一些抄抄写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