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3752000000045

第45章 唐太宗诸子争东宫(2)

不过王子们即使及冠了,也还太年轻,因此太宗便派一些“刚直之士”去辅助他们,或做州司马,或任州长史。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随时把王子们的情况报告皇帝。因此虽然按官制说,这些人是州刺史、州都督的部下,但有时候却又有某些特权。

太宗的第七个儿子齐王李祐担任的是齐州(今山东济南)都督,派给他的辅官则是长史权万纪和典军韦文振。

李祐有点像他大哥李承乾。他喜欢玩乐,特别爱打猎,身边总围着一些宵小之徒。他的舅舅尚乘直长(尚乘局管乘马的官员)阴弘智对他说,皇上的儿子很多,皇上千秋万岁之后,说不定会出什么变故,要他找几个壮士自卫。阴弘智的妻兄燕弘信是齐州人,阴弘智就托燕弘信给齐王物色壮士。燕弘信便把自己的哥哥燕弘亮和昝君谟、梁猛彪等人介绍给齐王,大得齐王宠信。

长史权万纪见那昝君谟、梁猛彪生得容貌凶恶、行动粗野,觉得这种人不该留在齐王身边,便让齐王把他俩辞退。齐王表面上不好不依,暗地里却又把他们悄悄找回,留在府中。

齐王养了一班歹徒,少不了惹是生非,欺压百姓。有人便向京中告状。太宗见这个儿子不肖,就常常写信斥责他。权万纪见这样下去,一旦齐王获罪,自己是他的辅官,也得受连累,于是就想争取主动。他对齐王说,如果齐王能改过自新,自己就入朝向圣上替齐王解脱。他把齐王所犯的过失一条条列出来,让齐王自己坦白认过。齐王只好听从。权万纪拿了齐王的认过书去见皇帝,并保证说,齐王一定能够改过。太宗看了挺高兴,对权万纪予以嘉勉,让他以后对齐王更要严加管教。一面又写敕书给齐王,数他的前过,诫他以后不要再犯。

齐王接到敕书却又火了,他说:

“长史出卖我,劝我认过他却去请功,早晚我非杀了他不可!”

权万纪为人虽然耿直,但性情褊(biǎn)急。皇帝让他对齐王严加管教,他竟过分认真。齐王好打猎,他就把齐王的猎鹰和猎犬都放了,甚至不许齐王出城。有一天,他在府门看见昝君谟和梁猛彪走了出来,就把他俩唤住,斥责一顿,警告他们如果再在都督府看到他们,就打断他们的双腿。

过了几天,权万纪在晚间睡梦中听到后院有动静,掌灯出来一看,是外边扔进来了一块大石头。权万纪断定这一定是昝、梁二人想谋杀他。第二天就派役吏把昝、梁二人捉来审问。二人不承认,权万纪便把他们押入狱中。又把齐王手下一些为非作歹的人的行为一同上表报告皇帝,请求予以处分。太宗见事情闹大,便派刑部尚书刘德威去调查,结果权万纪所劾大部属实。皇帝下诏,召齐王和权万纪一同入朝。

权万纪奉诏以后,动身赴京。齐王想,自己进京决没有好结果。他对权万纪恨极了,便跟燕弘信、燕弘亮商量,要把权万纪杀死。他们听说权万纪已经走了,燕弘亮便率领二十多人,骑上马追了上去,将权万纪射杀。

这边燕弘信去找典军韦文振,告诉他齐王不进京了,要起兵割据,让他参加。韦文振表面答应,暗中却悄悄出城,想去京师告发。不料又被燕弘信察觉,派人追上去杀害了。

都督府的僚属们不得不服从。齐王便大封“功臣”,这个“上柱国”,那个“开府”,燕氏兄弟还当上了“拓东王”、“拓西王”。他们打开府库,拿出财物来招兵买马,把城外的居民都驱入城中,逼着他们当兵。不少人夜间缒(zhuì)城逃亡。

附近州郡听说齐王造反,一面严加戒备,防他来侵掠,一面上表报告朝廷。太宗大为震怒,下诏委派兵部尚书李世调集洛州、汴州、宋州、潞州、滑州、济州、郓州、海州、怀州等九个州的兵马前去征讨。还发敕给齐王说:“我常常告诫你不要亲近小人,就是怕有今天。”

齐王李祐却还不以为意,他把燕弘亮等五人留在身边,其余的分派守城。他每夜都大摆宴席,甚至让王妃来同饮。他们对官军即将来征讨似乎并不在意,那燕弘亮擎着酒杯说:

“大王无须忧虑,官军来了,弘亮等弟兄右手拿着酒杯,左手挥刀就把他们斩了!”党徒们轰然笑应。齐王也扬扬得意,频频举杯把酒倒进肚里。

朝廷大军调集需要时间。齐王趁这个机会传檄下属诸县,让他们统兵来齐州,但没有一县听从。而附近的青州、淄州的官军,虽没奉调,却已自动赶来,驻扎在齐州边境,准备参加围剿。

齐州城中一夕数惊。齐王府兵曹参军杜行敏找了几个同僚,大家商议,想把齐王捉住。他们联络了一些军民。庚申那天夜间,齐州城中突然鼓噪起来,远近一片喊杀声。齐王派去守城或巡逻的人都分别被斩杀了,军民最后都集中到齐王的府外,把王府重重包围。齐王这才警觉,问外边吵吵嚷嚷是什么声音,有人骗他说:“英公(李世封英国公)的飞骑已经登城了。”齐王惊惶起来,赶忙率领燕弘信、燕弘亮弟兄披甲执兵进屋固守。杜行敏派人几次攻打,都被燕弘亮等打退。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双方僵持着。后来杜行敏派人搬来柴草堆在屋外,声言如不出降就点火焚屋。齐王从室里向外说:

“杜参军,你如保证燕弘亮弟兄不死,我就开门。”

杜行敏答应了。齐王把门打开,外边的军民却一拥而上,有人挖出燕弘亮的眼睛,有人打断燕弘信的股骨,转眼工夫,燕氏弟兄和几名顽抗的同伙就死于群众的拳脚之下了。

这时衙前围聚的百姓有几千人。杜行敏把李祐押到衙前示众,军民们才欢呼散去。

齐州的叛乱被齐州的军民自己平定了。太宗很高兴,下诏李世罢兵。李祐被押解到京师。他把事情闹得太大了,太宗想保护他已不可能,只得把他赐死于内侍省。同党被处死的有四十四人,其余胁从的不再追究。

太宗封杜行敏为南阳郡公、巴州刺史。死难的权万纪追赠为武都郡公、齐州都督。韦文振追赠为襄阳县公、左武卫将军。

齐王失败的消息传到东宫,太子李承乾撇撇嘴对纥干承基等人说:

“我那个七弟太窝囊了。我这宫的西墙距大内不过二十步,我与卿等如果起事,那可是齐王没法比的。”

这些天,太子一直在为政变作准备。虽然皇帝一再明确表态,不想换太子,但朝野的议论却并没平息。太子派人跟踪魏王,发现他常常进宫,很少回府,说明他跟父皇的关系何等亲密。自己这里呢,推说腿有毛病,“称疾不朝”,即使偶尔朝见皇帝一次,也是难得听见一句好话。如此下去,天长日久,父皇不变心才怪!他也曾派张思政和纥干承基去刺杀魏王。但皇宫深邃,他俩不敢深入,无功而返。

李承乾极力扩充势力,目前,除了侯君集和汉王李元昌之外,又拉拢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和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李安俨本是隐太子(即李建成,隐太子是他的谥号)的爱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的时候,李安俨曾经力战。太宗认为他是个忠臣,事后便任命他为禁卫军的将领。那赵节的母亲是太宗的姐姐长广公主;而杜荷则是太宗的女婿、尚城阳公主的夫婿,是功臣杜如晦的儿子。这二人都是皇亲国戚,为什么又要跟太子谋叛呢?就因为这样的年轻人心比天高,觉得眼下的官职太低,而太子则答应,将来事成之后,封他们个高高的官职。他们官迷心窍,自愿跟着太子履险。至于汉王李元昌,他的要求倒不高,他说,他曾看见皇上身侧有个捧琵琶的美人,事成之后,只要把这个美人赐给他就行了。

几个人为了表示忠诚,都到东宫的秘室,各自用刀割开臂肉,把血涂在布上,再把这些血布烧成灰,和到酒里分开喝了,发誓同生共死。杜荷出主意说:

“天文有变,我等要赶快发难来应变。殿下可以派人告诉皇上,说突得暴疾,那时皇上必然要亲自来探视,我等便可以得手了。”其他几个人连说:“好计,好计!”

这伙人正在积极准备,齐王一伙已从齐州押解到长安,在大理寺审问。其中有一个犯人的供词里牵连到纥干承基。大理寺卿便派吏役把纥干承基捉去。纥干承基在狱中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保命的办法,那就是把太子的密谋向皇帝告发,说不定不但能够赎罪,还会得到封赏。于是他便把太子的计划一五一十向大理寺卿抖搂个干净。

大理寺卿一听吓得冷汗直冒,立刻下令,在场参加审堂的役吏谁也不许离开,自己慌慌忙忙赶往宫中,告诉皇上。太宗火冒三丈,立刻下诏将太子、侯君集以及李元昌、李安俨、杜荷、赵节等人一齐拿下。太子酝酿了多少天的政变计划,就这样一下子化为泡影。看来饮血酒、向天发誓那一套根本不起什么作用。

太宗派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和李世等大臣会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员,一同来审讯这起案件。事实俱在,李安俨等只好招认。太宗降旨,将李安俨、赵节、杜荷处死,对于太子、汉王和功臣侯君集,他还要征求一下大臣们的意见。太宗在朝堂问大臣们:

“卿等说说,怎样处置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