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3752000000007

第7章 汉高祖儿女们的悲剧(3)

第二个问题需要算一算。公元前205年,刘盈跟姐姐鲁元公主一起逃难,那年刘盈七岁,鲁元多大?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滕公夏侯婴保护这对姐弟,将他们三次抱上车,估计鲁元的岁数也大不了。鲁元的丈夫前赵王张敖挨刘邦骂那年是公元前200年。离逃难那年只有五年,可能鲁元刚刚及笄就嫁给张敖了。而到公主嫁女的公元前191年,中间只差了九年。也就是说,小皇后嫁给二十岁的惠帝的时候,顶多只有九岁。

太后让九岁的小外孙女做皇后,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小女孩把皇后的位子占住,不让别家的女儿做皇后,反正小皇后总会一天天长大的——想不到皇家也招“童养媳”。

然而没等小皇后长大,惠帝就死了。那是公元前188年,那年他二十四岁。

太后为了亲上加亲,给刘邦的另两个儿子也都娶了她娘家吕氏的闺女。刘友原封淮阳王,赵王刘如意死了之后,太后改封刘友为赵王,把吕家一个女儿嫁给了他做赵王妃。

可是刘友不爱这位王妃,惹得王妃发火,跑到长安去向太后进谗,说:“赵王说过,‘姓吕的凭什么资格封王?等太后百年以后,看我一个一个收拾他们’!”太后一听当然大怒,立刻把刘友从邯郸召来,禁闭于京中的赵王府邸,派士兵看守,还不给他饭吃。有的赵府官员偷偷给赵王送点食物,让士兵发现,立即处死。刘友终于饿死了。太后不许以王礼葬他,而把他埋在了长安城郊的乱葬岗上。

赵王刘友死了,太后把刘邦的另一个儿子梁王刘恢改封为赵王。太后给刘恢娶的是吕王吕产的女儿。而吕产是太后的哥哥建成侯吕泽的儿子,是太后的侄儿。这样一来,刘恢夫妻就又差了一辈。

刘恢由梁迁赵,心中不乐,因为梁大赵小,而且他在梁住惯了,不喜欢搬家。偏偏这位王妃倚仗她父亲吕产太傅的身份,不把赵王看在眼里,而且她还随带了不少心腹,做了赵王府的官属。赵王刘恢处处受王妃监视,行动竟不自由。赵王有个爱姬,王妃也把她毒死了。赵王不胜悲愤,终于自杀。

刘邦有三个儿子先后封为赵王,他们是刘如意、刘友、刘恢,却又都一个一个地死于非命,这不算是一种巧合吧!

惠帝六年,齐王刘肥病逝。至此,刘邦的儿子除惠帝外,还剩下两个,一个是代王刘恒,一个是淮南王刘长。

惠帝死后,张皇后没有儿子。太后收养了别人的孩子,假托是张后生的,继承帝位。而把那孩子的母亲杀掉了。

太后找来的这个小皇帝还是个娃娃。你想,皇后那年也不过十三四岁,给她找来个大儿子也说不过去。皇帝年幼,吕太后还跟以前一样临朝称制。所以史书上就称这一年为“高后元年”。

高后八年,吕太后死了。大臣们联合起来,诛杀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即皇帝位,他便是文帝。

至于淮南王刘长,却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出身历史。

当初,刘邦把女儿鲁元公主下嫁给赵王张敖。高帝七年,刘邦过赵时,虽然骂了张敖,但张敖还是巴结岳父,献一个美人给他侍寝,聊以解除皇帝的旅途寂寞。不料这美人侍寝之后,竟然怀有了身孕。这件事刘邦并不知道。

后来贯高事发,许多人连坐入狱。这美人也受牵连,被囚禁于河内狱中。那时美人已生了一个儿子。美人的舅舅赵兼因为这孩子是皇帝的骨血,想找皇帝替美人求情。他辗转托人找到了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答应帮忙,把这孩子的事告诉了吕后。吕后为戚夫人的事就够恼火的了,如今又出来个赵美人,她生气还气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管!这件事便被压下了。美人等来等去没有消息,还以为皇帝无情,有意不管她呢,在狱中愤而自杀。留下个小孩子,只好由河内的府吏来处理。

河内府吏听美人说这是皇帝的儿子,不敢怠慢,便抱着这孩子进京,把孩子送给了皇上。刘邦听府吏说了这孩子和他母亲的情况,想起前事,也不胜后悔。他不知道吕后曾经压下美人求救的事,就把这孩子交由吕后抚养,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刘长。又派人去到河内,把美人葬于真定。后来又封刘长为淮南王。

刘长小时候长得膀大腰粗,十分强壮,吕后和惠帝都很喜欢他。所以尽管那些年,朝中、宫中风波迭起,刘长却得以无恙。他有一个乳母随他入宫,知道他母亲的事。等他长大之后,便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他。他以为是审食其不肯救他的母亲,心里怨恨,时时想杀审食其替母亲报仇。

刘长在宫中,由于他年龄小,身世苦,王子们都很同情他。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还常常照顾他的衣食。所以他跟刘恒的感情很好。他长大后孔武有力,未央宫院子里的那只铜鼎,他能双手举起。宫人们夸他赛过楚霸王,他也便引以为豪,在宫中没人敢惹。

后来他到淮南(九江)就国。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他从淮南来朝。文帝以为,高祖的几个儿子只剩下他和刘长两个了,所以对他格外亲热。汉朝规定,诸王每年来朝见天子,只见四次面。第一次是亲王刚到的时候,进宫见皇帝,见见面吃顿饭就辞出,这叫“小见”。到了正月初一,所有亲王和皇帝团聚在一起祝贺新年,举行盛宴,这叫“法见”。过三天后,再为亲王置酒,赏赐金钱财物。再过两天,则是最后一次“小见”,是亲王向皇帝辞行了。所以吏书说:亲王“凡留长安,不过二十日”。

然而刘长不乐意走。他觉得九江没有长安热闹,要多住些日子。文帝便也由着他。京中有淮南王府,但刘长却常常住在宫里。皇帝出去打猎,他就跟皇帝同车,一口一个“哥哥”地叫着,毫不讲究什么君臣之礼,文帝也不怪罪。

有一天,刘长带着随从魏敬到辟阳侯审食其府中,要替他母亲报仇。审食其跟皇家关系密切。他是高祖的同乡,曾做过高祖的舍人。彭城之战中,他保着刘太公和吕后避难,一同做了项羽的俘虏。由于这种关系,后来很受吕后的信任,封为辟阳侯,并做过左丞相。文帝接位后,因他年龄已大,免去相职,让他闲住在家中。却不料刘长竟找他来算二十多年前的旧账。而且刘长并不容他申辩,一见面,从袖里掏出铁锥朝审食其就打,把审食其打倒后,再令魏敬用刀将其杀死。接着乘马跑到宫门口,肉袒请罪。文帝只好以他“其志为亲”为理由,将他赦免,放他归国。

中郎将袁盎对文帝说:

“诸王骄奢过盛,必然要生后患,陛下对淮南王应该有所抑制。”

文帝点点头,表示同意,但却不采取任何措施。所以刘长归国后,越发没有顾忌。他出入的仪仗队竟跟天子的一样多。他还在淮南另外颁布一套法令,把朝廷派去的官员驱逐回去,请皇帝准他自己任命国相和二千石。汉代的官阶不论品位,而是以多少“石”来表示级别。如“二千石”的月俸是谷一百二十斛(一斛十斗),像州、郡的太守、王府的内史、中尉等重要官员都属于这一级。事实上刘长已把淮南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对这种非分的要求,文帝竟然也“曲意从之”,不加拒绝。

然而刘长却越来越跋扈。他随意杀人,竟把关内侯这类享有朝廷封爵的人也杀了。文帝看他闹得太不像话,只好下诏责备他。刘长不服,上疏的言辞很不恭逊。文帝又让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以舅舅的身份写信劝告,反把刘长惹火了,派人去和闽越、匈奴等外族勾结,还偷偷将四十车兵器藏到长安以北的谷口,打算造反。

由于刘长过分张狂,他的那些秘密勾当终于被人发觉,上报朝廷。文帝派使者召他进京。那时他的造反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只得先到长安,看看风声再说。不料一到长安,他就被捉入廷尉。文帝派丞相张苍、代理御史大夫冯敬和宗正(专管王族事务的衙门)、廷尉的官员一同审问。在事实面前,刘长不得不承认。张苍等人拟定的处分是弃市(在闹市杀死)。

文帝下诏,赦免了刘长的死罪,废去王位,流徙到蜀郡的邛州。

中郎将袁盎再次谏说:

“陛下平素宠溺淮南王,不给他请严师管教,不给他选贤良的国相,而一味娇纵他,以至于到了这一步。淮南王性情刚烈,如今这样摧折他,怕他难以承受,如果途中再有风露疾病,猝然卒去,陛下便有杀弟之名了。”

文帝说:

“我是有意让他吃点苦,知道悔改,我就放他回来。”

对刘长的流徙用的是县传的办法,就是把犯人装进辎车,贴上封条,一县一县往下传送。不料正如袁盎所预计,刘长愤而不食。而各县的官员怕惹出是非,竟不曾发封查看。直到经过雍县,雍县县令发封一瞧,淮南王刘长早已死在辎车里了。

文帝听到淮南王的死讯,十分悲伤。他对袁盎说:

“朕不听公言,终于失去了淮南王!”下诏以列侯礼葬淮南王于雍县,为他设三十户守墓,而把沿途不曾发封的县令一律弃市。

后来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

一尺布,

尚可缝;

一斗粟,

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相容。

史书说:“帝闻而病之(心中不安)。”因为虽说淮南王刘长之死是他咎由自取,但正如袁盎说的,皇帝也负有不加教导、一味娇纵的责任。

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儿女们的最后一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