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3752300000014

第14章 峥嵘初露(1)

一、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相比较而言,同一时代的东方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均强调以农为本,国家的收入主要靠农民交纳的赋税,并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大都采取闭关自守、重农抑商的政策。英国都铎王朝则相反,从王朝奠基人亨利七世一直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历任君主都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亨利七世时,英国开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商人采取种种优惠措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尽力提高本国的产品质量,以期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最大利润。这既增加了王朝的财政收入,也加强了王权,并推动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加速了英国的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重商主义政策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偏离欧洲大陆,其在都铎王朝以前,实际上只是欧洲大陆的一个附庸国。那时的英国经济落后,工业发展仍处于原始阶段,虽然羊毛输出和毛纺业是英国的支柱工业,但对比欧洲大陆的弗兰德尔、尼德兰和佛罗伦萨等地,则远远不如。

英国早期的重商主义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工商业,如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司塔福特就认为:从外国输入商品对英国是有害的,而从外国输入英国本国能够制造的商品则害处更大,因此他反对从英国输出羊毛和从外国输入羊毛制成品。此外,重商主义者还认为,货币储存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因此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追求。都铎王朝的几任君主也都认识到要使英国富强、使自己在欧洲诸国君王中地位显赫的必要条件就是迅速发展工商业。为此,从亨利七世开始,都铎王朝的历代君主都实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首先,都铎王朝的历任君主皆采取措施扶植、鼓励英国呢绒制造业的发展,并依靠出口呢绒来换取、积累货币。如第一任君主亨利七世几次三番发布命令,禁止英国的羊毛尤其是优质羊毛对外出口,甚至还禁止对外输出半制成品的呢绒。

此外,亨利七世还与工商业发达的尼德兰缔结了条约,恢复了两地之间的正常贸易关系。随后,其将英国廉价的呢绒等工业半制成品倾销至尼德兰,从而加速了尼德兰呢绒业的衰落,推动了英国呢绒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以伦敦——安特卫普为中心的对外贸易的加强与扩大。

正是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亨利七世赢得了“商人的国王”这一称号。

此后,亨利七世的继任者们都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到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呢绒业已经成为英国的“全国性行业”,遍及城乡各地。据统计,当时英国从事呢绒工业的人口多达200万,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到都铎王朝的继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初期,英国每年平均出口呢绒20多万匹,占英国商品出口总额的90%。这一时期的英国呢绒不仅在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出售,而且还远销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其次,竭力发展海外商业和造船业。都铎王朝以前,英国建造的船只很少有100吨以上的,而到了亨利七世时,他为了奖励船主建造大船以扩大远洋贸易,规定凡是建造出百吨以上的新船者,每吨奖给5先令的津贴,这一政策直接促进了英国海运事业的发展。

再次,亨利七世还积极鼓励海外殖民活动。1496年3月,亨利七世曾向约翰·卡波特和他的3个儿子颁发了一份特许状,支持他们对美洲的探险活动。特许状中写道:“他们可以征服、占领和占有他们所发现的任何市镇、城市、城堡和岛屿,作为朕的臣属,他们能够从朕这里获得对上述村庄、市镇、城堡的统治权、财产所有权、司法权……”而且,他们还可以“占有和支配他们航行中所增加的全部收入、利润、货物和商品……而只需从主要收益中扣除1/5的制品或钱交给朕”。

亨利八世即位后,继续推行亨利七世的重商主义政策,也竭尽全力鼓励英国人进行海外探险活动。1527年初夏,他曾支持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位船长率船西行,最远曾航行到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一带。同时,他还支持部分商人在西非沿岸开展贸易活动。此外,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中没收了大批教会的土地,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了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海军终于战胜了宿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为英国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在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关键时代,因而其实施的各项政策也极具时代特色。这一时期,英国依靠对外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掠杀和走私等活动累积的财富来发展工业,加强工业资本。

而在英国国内,圈地运动又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抛向市场,所有这些都使英国的民族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最终为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上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从亨利七世开始的卓有成效的重商主义政策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奏。

2.农业资本主义的序幕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正是早已广为人知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而都铎王朝几任君主厉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则最早揭开了这一序幕。这是因为正是。重商主义政策导致的英国的对外贸易繁荣,刺激了英国的毛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国内外对羊毛的需求量均急剧扩大,从而使羊毛的价格一路飙升,而养羊业则成了一本万利的事情。

在这种经济发展背景下,都铎王朝的土地贵族和乡绅们为了赚取诱人的利润,开始将英国古老的共有地即“敞地”圈围起来,用来放牧养羊,从而形成了“圈地运动”。而“圈地运动”不仅瓦解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引发了英国封建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而且就此拉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序幕。

另外,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也使英国封建贵族的领地制逐渐瓦解,使农村土地所有权重新分配。因为在重商主义的国策影响下,经济贸易繁荣,大量奢侈的新商品问世,封建贵族为了享乐,常常一掷千金地购买商品。而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引发的“价格革命”也逐渐波及英国,造成英国国内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所以那些依靠固定地租生活的封建贵族的实际收入下降。

此外,重商主义政策还使英国城乡的土地日渐商品化,自由买卖或转让土地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王室的土地也会公开出售。在英国土地所有权的变革过程中,最终大部分土地落到了正处在上升阶段的、实力雄厚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里。这些人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后,为了满足蓬勃发展的、新的市场需求,大多采用新方式来经营土地。他们与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起推动着英国从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而这一切转变的最初原动力便是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也正因为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使英国农村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所以说这是一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

3.走向世界

都铎王朝时期的重商主义者在经济发展史上属于早期重商主义者,他们认为:货币是一个国家财富的唯一载体,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与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而对外贸易则是国家积累货币或积累财富的重要源泉。正是在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都铎王朝的君主们在历史发展中最早开始放眼世界,把国家强盛的目光从窄小的英伦三岛逐渐投向海外,以海外贸易为导向,逐步引领英国走向外向型经济模式。正是在都铎王朝诸君的积极努力下,英国各界开始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向西,英国开始进入美洲市场,这最早还是亨利七世开创的基业。

1497年,亨利七世向一名英国探险家颁发了远洋航行特许状,希望他能沿着西北方向寻找到一条去往东方的新航路。后来,这位探险家意外地发现了纽芬兰等地。亨利七世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对他赐予厚赏,并授予他“海上将军”的称号。从此,英国努力开拓美洲市场,在纽芬兰岛建立了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渔业区。

在北方,英国则与俄罗斯建立了商贸关系,并以此为通道开始进入中亚市场。1553年,英国远征队抵达莫斯科公国,与之建立了商贸关系,并为英国商人谋取了极为有利的贸易优惠权。第二年,经玛丽女王恩准,英国商人成立了专门的“莫斯科公司”,以经管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商业贸易。随后,英国商人为了发展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又成立了“东方公司”。

在南方,英国则逐渐与北非、西非地区建立了商业联系。尤其是伊丽莎白女王即位后,英国大大加强了同西非和北非的商贸联系。1585年,在女王的批准下,英国成立了“摩洛哥公司”。3年后,又成立了“几内亚公司”。这些公司在实质上属于垄断性的商业集团,其常常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甚至贩运黑奴。

在东方,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不仅加强同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贸易,而且还打通了通往印度的贸易航线。在都铎王朝开创初期,英国与地中海沿岸国家有过贸易往来,但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对过往其境的商人课以重税,因此英国与东方的商贸往来一度中断。1571年,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伊丽莎白女王在位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逐步接受了与英国通商。1582年,女王专门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批准由其独占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贸易,为期7年。而且因为该公司利润丰厚,伊丽莎白女王本人也秘密向该公司投资,据说投资额占了该公司的一半资产。此后,英国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出口的呢绒价值多达15万英镑。这时,因为英国的商业殖民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强势扩张,贸易触角开始伸向东方的印度。1600年,在伊丽莎白女王的批准下,伦敦商人组建了历史上着名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总之,到了都铎王朝晚期,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英国商人的活动,除了直接掠夺的金银财富外,他们所开辟的、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大量廉价的原材料为英国经济输入了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英国商人的活动史无前例地打破了闭塞的英国封建农本经济,将英国经济推向世界经济运行的领跑者地位。

二、伊丽莎白一世与英国的崛起

1.内政外交

在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是举世公认的、英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在她当政的45年中,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也一举登上世界无可匹敌的海军霸主地位。

1533年,在父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伊丽莎白在英国的格林尼治降生了。伊丽莎白的童年充满了波折,3岁时,母亲安妮·博林即被斩首,旋即,英国议会宣布她为私生子。尽管如此,伊丽莎白最终仍然是在王室中被哺育成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伊丽莎白13岁时,父王亨利八世逝世,她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即位。爱德华六世的统治时间不长,政绩平平,不过他继续推行亨利八世所奠定的新教政策。他寿命不长,去世后,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继承王位,即“玛丽一世”,也被称为“血腥玛丽”。

玛丽女王是个坚定的天主教徒,在她执政的5年时间里,承认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竭力想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信仰,因而使大批的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血腥玛丽”的称号即由此而来。当时,伊丽莎白也被逮捕,并被押在伦敦塔内,虽然不久就被释放,但她的生命安全一度并无保障。

尽管玛丽女王在位时,英国一度有恢复天主教信仰的危险,但玛丽女王命不长久,1558年便去世了。这时的伊丽莎白刚刚25岁,她经历了危难的童年,这时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日,得以继承王位,成为英国女王。而且因为玛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国内充满了宗教迫害的气氛,因此当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即位时,举国一片欢腾。

不过,正直妙龄年华的伊丽莎白刚即位,便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如英格兰与法国的战争、英格兰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等,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是英国国内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尖锐矛盾。1559年,伊丽莎白女王批准通过了“至高权力与同一性法案”,该法案确立圣公教为英国的国教。这满足了温和的英国国教徒的愿望,尽管清教徒想要进行一场更激进的改革,但是伊丽莎白女王在其整个统治期间使1559年的这个折中法案得到了坚决执行。

伊丽莎白女王当政初期,其王位还受到她的表亲、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威胁。当时,玛丽女王因统治苏格兰不得人心而众叛亲离,最后不得已,只好到英格兰来避难。但她很快就成了伊丽莎白女王的阶下囚,不过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立即武断地处死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