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3752300000023

第23章 双元革命(2)

1727年,乔治一世驾崩,其儿子乔治二世登基即位。此后,人们一度认为不出数日,沃波尔将被剥夺官职。因为新王乔治二世原本就与父亲乔治一世不合,因此也连带着把乔治一世的权臣沃波尔看成是个恶棍。不过据说,沃波尔为了驱车赶到里士满向新国王报告这个噩耗,一连累死了2匹马,可是新国王却告诉他以后听从斯潘塞·康普顿的命令。但是,并非一切都完了。事实证明,康普顿能力太差,国王不得不召沃波尔入宫草拟国王的演讲稿,他机智地利用这个机会把国王和王后的经费增加了10万英镑。于是,在满心欢喜的卡罗琳皇后的怂恿下,乔治二世最后没有罢免沃波尔。

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手腕,沃波尔很快就成为内阁中无与匹敌的实权人物,除了得到卡罗琳皇后的信任外,沃波尔也渐渐重获乔治二世的信任。在国王与王后两人的支持下,沃波尔能够自由任用皇家任命权,并应其政治需要而给予各类任命甚至给予殊勋。沃波尔能够自行选定内阁人选,并可以迫使内阁阁臣达成一致共识。也正因为沃波尔所享有的权利以往在内阁无人能及,所以他才会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当时,沃波尔在内阁中的地位如此之坚固的原因,除了他能言善辩和富有感召力的魅力之外,还在于他懂得经常使用赏赐来笼络人心。

总之,他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政坛可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此外,沃波尔还与当今的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有着密切关系。唐宁街10号原本是乔治二世在1732年赠送给沃波尔的私人礼物,但沃波尔只愿以第一财政大臣的名义受礼,因此理论上唐宁街10号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然而“第一财政大臣”这个官衔,在今时今日已多为首相所兼任,所以事实上那里已经是英国首相的官邸。

三、痛失北美

1.美国独立战争拉开序幕

17世纪初,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后来,经过不断扩张,一个半世纪后,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移民前往北美大陆定居,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大陆的人,还有一些从非洲贩运过来的黑奴,这些人为开发北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较快,很快就成为主流。这些殖民地的政治运行模式基本上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政府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同时,在长期的文化交流、融合与再造的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到了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可观,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这时,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甚至能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

1756—1763年,北美爆发了“七年战争”,这是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最终,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英国本土却因为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对北美各殖民实行高压政策,不断地增加税收,对殖民地人民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

1765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新的印花税条例,该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品包括报纸、书刊、契据、执照、文凭、纸牌、入场券等均需加贴印花税票,税额自2便士到几英镑不等,违者罚款或监禁。

印花税条例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

1765年10月,在纽约召开全殖民地反对印花税法大会,会上通过拒绝向英交纳印花税等14项决议。为抵制印花税条例,全殖民地展开抵制英货运动,从而导致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这导致英国30个城市的商人和制造商联合向议会上书请求废除印花税法。第二年春,无奈之下,英国议会不得不通过了废除印花税条例的决议。但是,英国国会于1767年下半年又通过4项向殖民地征税的法案,总称《唐森德法》。税法规定自英国输往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均一律征收进口税。还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货物。

《唐森德税法》公布后,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愤怒抗议,殖民地人民再度掀起抵制英货运动,并用武力反抗英国税吏的搜查与压迫,英国对北美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英国政府以解散纽约、马萨诸塞两州议会要挟,但遭到殖民地人民更大的反抗,英国遂于1770年3月被迫废除《唐森德税法》。

1765年,英国政府开始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当时,驻扎在波士顿的第14团和第29团胡作非为,从而造成士兵与居民的关系恶化,双方积怨已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渐壮大。1770年3月,这种反抗达到高潮,酿成了“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人民纷纷起来抗议英军驻扎。

1775年4月,波士顿人民在来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来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死伤273人,民兵损失了95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

2.乔治三世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正是英王乔治三世在位时。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

虽然在最后的10年中,他没有执政,但他仍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之一。在他的执政期内,是他的强硬立场导致了北美殖民地的最终独立,使英国痛失了北美这块重要的殖民地。

176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皇家公告》,该公告制定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边界线,以此来限制殖民地向西扩展。这条“公告线”却引起了边区殖民者的强烈不满,继而成为北美殖民地与大不列颠政府出现纷争的导火线之一,也是后来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之一。

另一方面,原来美洲殖民者只需向英国政府缴纳很低的捐税即可。

但后来因为英国政府打算在美洲部署大批军队,以镇压当地居民的起义,并防范法国对北美殖民地的侵略,使得大不列颠在美洲的军费开支十分沉重。为此,当时的格伦维尔内阁政府才在1765年引入了《印花法案》,向大不列颠北美殖民地的每份文件开征印花税。由于当时连报纸也征收印花税,使得反对征税的宣传得以在北美广泛流传。

与此同时,格伦维尔首相因为试图削弱英王的特权而渐渐失去了乔治三世的支持。乔治三世曾试过游说老皮特出任内阁首相,但并未成功,其后乔治三世曾一度患病抱恙。在得到老皮特的帮助下,罗金汉勋爵成功撤回了格伦维尔首相那份极不受欢迎的《印花法案》。1766年,老皮特再度组阁,而乔治三世紧接着便册封老皮特为贵族,即查塔姆伯爵。查塔姆勋爵与乔治三世撤回法案的行动,使他们在美洲殖民地的民望急升,纽约市的民众为表感谢,更在市内双双竖立起他们的铜像来。

随后,乔治三世接连不断地更换首相,先后撤换了4任首相,导致大臣们议论纷纷,说国王未对自己的大臣给予应有的支持,遇事独裁专断不与他们商量,而是去征求“潜入幕后”的老皮特的意见。乔治三世和首相的矛盾使当时的人们看清楚了,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寿命不长。同样,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尊重和支持,也站不住脚。1770年,乔治三世认为他找到了一个国王与议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理想人物任首相,即乔治三世童年时的朋友诺思勋爵。

诺思首相在议会里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他在任长达10年之久。从英国的政治背景上看,乔治三世的判断是正确的。新任托利党首相诺思勋爵及其政府对美洲日益不满大不列颠的情绪十分关注,为了安抚美洲殖民者,他撤销了向美洲殖民地所征收的绝大部分税项,但却独留茶税一项。

1773年,波士顿茶叶事件发生后,在英国本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舆论对北美殖民者也出现不满,而本身同情北美殖民者的查塔姆也转而支持首相诺思勋爵。诺思勋爵在茶叶事件发生后引入多项措施作为报复,当中包括关闭波士顿港、修改麻省宪法,使当地立法机关的上院由君主委任产生,而不再由下院互选产生。

可以预料到的是,这些措施进一步激起殖民者的不满,他们称这些措施为“不可容忍的法案”。有学者认为,直到这时,乔治三世仍倾向于“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尽管有时他对内阁所作的建议成效存有怀疑,他仍然十分听任于内阁的建议,而仅从1763年至1775年所发生的事来看,乔治三世亦不应就引发美国革命一事负起直接责任”。

3.失去美洲

1776年7月,北美殖民地宣布从英国独立,一个崭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1778年,英国在北美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与新生的美国签订了一份友好协议,该协议使英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不利。此时,首相诺思勋爵提出由查塔姆勋爵接任首相,但被乔治三世断然拒绝了。他提出建议,要求查塔姆勋爵与诺思勋爵联手从政,并进入内阁任职。

美国刚成立后,乔治三世曾坚持要求英国士兵同北美的革命军战斗到底,尽管很多大臣并不赞成此举,其中古尔勋爵和韦茅斯勋爵等因为不愿为这场战争有伤尊严而纷纷辞职。首相诺思勋爵与他的同僚也不赞成乔治三世的做法,虽然他并未辞职,但力劝乔治三世在北美停火。

终于,乔治三世逐渐打消了继续增兵北美,以镇压新生的美国这一念头,但他仍然下决心“永不承认美国独立”。乔治三世计划要留3万名英国士兵驻防在纽约、罗德岛、加拿大以及佛罗里达,其余部队则负责攻击活跃于西印度的法国及西班牙军队。为了惩罚美国人,他又计划要破坏他们的沿海商港、炸毁他们的码头、劫掠与焚烧他们的沿海城镇,以及解除对印第安人的管制,让他们袭击殖民地边区的平民。

乔治三世认为他的这些举动可以有效地维持北美大陆仍然忠于英王的人士,并能分裂大陆会议和“持续地使造反者感到烦扰、不安和困乏,终有一日,更将不满和失望自然及无可避免地转化为忏悔和自责”,从而乞求由他再次管理英属北美殖民地。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计划却对保皇党及原本忠于英王的印第安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且持续已久的北美战争更是让法国和西班牙两国随时有机可乘,他们的联合舰队开始进逼英伦三岛,首都伦敦也处于危险之中。1781年,英方主将查尔斯·康沃利斯在约克镇之围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伦敦后,首相诺思和国王乔治三世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攻击,他们称诺思勋爵是“失掉美洲的那个人”。

乔治三世因此打算退位,诺思勋爵则辞任首相一职。不过,经过诺思勋爵的规劝,乔治三世打消了退位的念头,而且还接受了英国已经在北美洲失败的事实,决定授权大臣与北美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举行和谈。1783年,《巴黎条约》及《凡尔赛条约》两个和约得到了确认,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正式结束。这两个条约,前者要英国承认新成立的美国,而后者则要英国放弃佛罗里达与新西班牙,以及容许法国人通过纽芬兰对开的航道。

1785年,美国的约翰·亚当斯成为美国驻守英国的第一位部长。这时的乔治三世从思想上已经顺从于世界格局,并接受了英、美两国的新关系,他对亚当斯说道:“我是最后一位同意(英、美)分开的,但我将是第一位去迎接美国作为独立政权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