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3752300000035

第35章 大战磨难(4)

1923年,约克公爵与斯特拉斯莫尔伯爵之女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小姐结婚。妻子通情达理,处理事情落落大方,有着良好的音乐和艺术修养。这为约克公爵的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增色不少。父王多次派他们夫妇出国进行亲善访问。3年后,他们的爱女伊丽莎白公主出生,这位公主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二世。1930年,玛格丽特公主出世。此间,甜蜜美满的生活竟然奇迹般地医好了约克公爵的口吃。爱德华八世的逊位让他们猝不及防,从事发到即位称王,时间短暂,约克公爵几乎没有任何适应期可言。而且从自身性格上看,他也不愿意接受国王之尊带来的种种宫廷礼仪的约束。但为了挽救立宪危机中的英国王室,约克公爵还是挺身而出,像他父亲一样,果断地挑起重负,并全力以赴地演好这个角色。

1936年底,英国国内受资本主义形成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影响,失业人口达到400万之众,创历史最高,贫困生活驱使人民走上街头,罢工运动此伏彼起。而爱尔兰的民族独立运动乘时再起。虽然在1937年获得独立,但由于北爱尔兰仍属英国,爱尔兰共和军仍然积极从事分裂活动,从1936年到1939年,在伦敦和英国各地制造一系列爆炸事件,人心惶惶。

国际上,欧洲上空已经是战云密布,德意***加紧扩军备战。此前一年,希特勒悍然出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推行普遍兵役制,加速推进航空工业发展,1939年德国飞机总量已经上升到8295架,德国这一年的军火生产量已经超过英、法两国总和还多一倍。当英国国内困于立宪危机的时候,***支持的佛朗哥叛军政府在西班牙开始夺权,希特勒依靠恫吓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英、法《凡尔赛和约》的桎梏,并且实现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结盟,摆脱了先前的孤立状态。

乔治六世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尽责于多事之秋。这个貌似平凡的国王自有他性格中不同寻常的一面,他与英国人民一起,同仇敌忾,书写了英国历史上英勇顽强地抗击***专制入侵的壮丽一页。

但是,立宪君主制下的国王毕竟只是国王。1936年底,在他就任初期,他深深信任的张伯伦政府却推行了极端错误的绥靖政策,结果,不但没有实现祸水东引、争取欧洲和平的目的,反而大大助长了***的力量,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

张伯伦是继鲍德温之后的英国保守党领袖,在乔治六世加冕的同一个月,亚瑟·涅维尔·张伯伦出任王国政府首相。这位极端的反共分子,面对德意***的穷兵黩武、扩张成性的行径,却采用一种“绥靖”的投降政策。1938年3月,德国以“应奥地利临时政府的紧急要求维持秩序”为名,出兵武装占领奥地利。大英帝国和法国以及他们主导的国联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一对和平邻邦的侵略。张伯伦甚至认为这纯属德、奥之间的事情,和英国没有关系。外交大臣艾登因与内阁意见相左被迫辞职。当时提出强烈谴责的还有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和议员丘吉尔。他们的呼吁和建议被粗暴地拒绝了。

“绥靖政策”在慕尼黑阴谋事件中达到顶点。1938年4月,希特勒走狗建立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召开代表大会决定自治,要把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割裂出去,他们的目的是制造事端,为德国武装入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寻找借口。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同意就苏台德地区自治问题进行谈判的情况下,***分子又不断提出新的无理要求中断谈判。希特勒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五月危机”。捷克总统贝奈斯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实行部分动员,40万预备役军人应征入伍,迅速进入防御阵地,准备迎击德军。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的侵略魔爪只好暂时收缩回去。在种种迹象表明***侵略意图昭然若揭之时,张伯伦政府仍然坚持“绥靖政策”,一意孤行。他们期望把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奉送给希特勒,以推动德国***东进反苏。他们也担心战后本国国内会发生类似苏联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张伯伦政府是战后英国历届内阁中,第一个把谋求对德妥协作为自己政纲中最重大事项的政府。”1938年8月,德国软硬兼施,继而要求占领苏德台地区。张伯伦表示英国在东欧没有重大利益,“应让希特勒在东欧为所欲为”。法国本来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有义务保护、援助对方,但它也与英国勾结,共同出卖捷克。经过与法国协商,1938年9月13日,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急电:我建议立即前来见你。希特勒对这位堂堂大英帝国首相屈尊求见不禁喜出望外。9月14日,张伯伦首赴德国,经过长达7小时的飞行和数小时的山路颠簸,在德国小城伯希特斯加登央求会见希特勒,商量如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由于此前德国方面已经摸清英国真实意图,希特勒明目张胆地要求张伯伦发表同意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声明,此后英德之间才能进行其他会谈。张伯伦表示,就他个人来说,同意这一原则,只是他需要回去争取内阁的支持和批准。一周以后,年届七旬的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在哥德斯堡同希特勒会谈。但希特勒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占领苏台德,他有了更大的胃口。在张伯伦详细阐述如何实施割让苏台德的计划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表示至少要在9月28日以前完成德国对苏台德地区的军事占领。张伯伦9月24日回到英国,试图说服内阁接受希特勒要求。他遭到了海军大臣古柏、哈利法克斯勋爵的质疑和反对。忧心如焚的张伯伦一方面大力派心腹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去柏林吁求,另一方面对捷克总统贝奈斯施加压力,迫使其同意。9月28日,赶在德国最后通牒规定的时间之前,张伯伦写信给希特勒,表示愿意“亲自到柏林,同您(希特勒)和捷克政府一起讨论移交的问题”。经过张伯伦的一番精心部署和安排,图谋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会议确定下来,苏联被完全排除在外,捷克代表也被禁止参加。9月29日午后12点30分,希特勒会见了英、法、意三国的政府首脑。在毫无争议的情况下就办理了“移交”苏台德地区的正式手续。被勒令不准参加会议的捷克代表只是安排在隔壁等候“随叫随到”,直到协议签署完毕,张伯伦才把捷克代表喊过来,把协定交给对方,满脸疲惫地说,“这是一项无权上诉、也不可能改变的判决”。在英、法的压力之下,捷克被迫屈服。张伯伦向希特勒建议,两国合作结束西班牙内战,促进裁军、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甚至建议解决俄国问题。然后,张伯伦把提前拟就的联合声明递交给希特勒,请求他签字,以此作为此次会议的建设性成果对外发布。捧着这样的一纸空文,张伯伦满以为“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没有料到,在这个所谓的和平会议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已经商定,在未来合适的时候并肩对英国作战。

英国下院就慕尼黑事件进行了长达3天的辩论。丘吉尔认为英国人“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但当时毕竟是绥靖主义普遍盛行的时候,最后下院以366票对144票通过了英王陛下政府“在最近的危机中采取的防止战争”的政策。作为国王,乔治六世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缺乏全面深刻的洞察,未能识破***欲壑难平的侵略本质,他对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采取了积极支持和默许的态度,最终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他为此十分痛心。

“绥靖政策”未能带来英国人期望中的和平,反而极大地壮大了***的军事力量,使得英法在战争初期陷入极端被动,几乎酿成毁灭性的灾难。《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德国***就签署了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密令。接下来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相继侵占了全部捷克、但泽自由市、波兰、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无奈之下,张伯伦被迫谴责希特勒侵略的行为,并表示全力支持并保证波兰的独立。但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已经不需要再通知英、法了。1939年9月1日凌晨,按照“白色计划”的预定方案,德国发动对波兰的“闪电战”。9月3日,英国被迫匆忙对德宣战。历时6年之久、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爆发。

1940年5月10日拂晓,在北欧异常顺利得手后的希特勒旋即挥师南下,侵入荷兰、比利时。英、法盟军节节败退。事实面前,张伯伦4月份宣称的“希特勒错过了时机”,英、法“胜利有了保证”完全是无稽之谈。不受信任、按理早应宣布辞职解散政府的张伯伦再也无法支撑下去。

此时新的首相人选问题摆在国王面前。乔治六世起初计划任用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期望他能够“暂时中止”他的贵族身份,从下议院中出来领导政府,并且认为他能够为英国赢得这场战争。在国王看来,相比于克利法克斯,丘吉尔简直是“一头离群的凶猛野象,在政治态度上有强烈矛盾”。但是哈利法克斯缺乏魄力,更主要是因为他配合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已经落下“绥靖大公”的恶名,遭到工党和自由党的反对。乔治六世的主意没有得到议会赞同,他们期望他任用丘吉尔为首相。

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许,国王乔治六世在皇宫紧急召见丘吉尔。国王面带微笑地告诉对方,“我要请你组织政府”。丘吉尔慨然应允,并告诉国王计划立即组织战时内阁。

任命丘吉尔为首相,这是乔治六世个人在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人心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丘吉尔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判断准确,精力充沛,是个具有远见卓识、富于雄辩的政治家。在以后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国王逐渐认识到丘吉尔的上述优点,他们互相勉励,共同领导英国人民抗击***势力,挽救了盟军,挽救了英国,挽救了民主资本主义及其文明成果。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启动“海狮计划”。德国方面在一个月之内在北海岸边集结了168艘运输舰、1910艘驳船、419艘拖轮和1600艘汽艇,以及13个陆军师。毫无疑问,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决定白金汉宫的未来主人是不列颠人还是日耳曼人。乔治六世和王室家族成员是如何面对这场生死之战的呢?

为了对付随时可能进犯的德国登陆部队,英国人民进行了积极动员。到8月20日,英国有200万人手中掌握了不同类型的步枪和刺刀。

当时参与空中监视从各个角落向指挥中心报告敌机活动的英国人有5万之多。据情报部门报道,**伞兵部队可能会大批或以小组的方式降落,暗杀或劫持单个重要目标。国王的两个小女儿很有可能成为人质或侵害目标。当时一般有钱人都会申请政府批准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加拿大等英国自治领相对安全的地方。这种做法很具有吸引力,即便是国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王室的特殊地位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乔治六世还是坚定地选择将2位公主留下。伊丽莎白王后对此作出的公开解释是,“孩子们不能没有我离开这里,我不能没有国王离开这里,而国王是绝对不会离开这里的”。而且她强调,国王主张,“国难当头,王室应当与臣民同甘苦,共患难”。英王与王后坚持留在白金汉宫的举动,对于英国赢得这场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