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10

第10章 荣科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

荣科(1914.1—1995.10),辽宁沈阳人,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时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航材院)技术副所长。1937年,毕业于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1945年赴英国罗·罗航空发动机厂实习,同时在皇家工学院进修,1948年回国后在贵州大学任教授。解放后应聘到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参加杭州经纬纺织机械厂的筹建工作。1953年到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任特级工程师。1955年起参与筹建航空材料研究所,1956年4月—1964年6月任技术副所长。1956年参加拟制全国长期科学规划工作,担任钛合金组组长兼机械组组员;1957年,担任全国协调会耐热合金、钛合金、铸造的科学规划委员。1964年调任航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上校军衔。荣科是国家特级工程师,航空冶金和特种铸造一代宗师。曾任王震副总理的技术顾问,任三机部、六机部技术顾问,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兼任多所高校教授;是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50年代初荣获山西省特等劳动模范,华北地区工业劳动模范,195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85年4月退休。1995年10月去世。

1953年,荣科归队航空工业系统,在航空工业管理局总技术处工作,参加了雅克-18飞机及其发动机的试制,解决了铝镁铸件生产的技术关键问题,实现了发动机复杂铝铸件汽缸头国产化;指导ВК-1А发动机铝镁合金铸件和涡轮叶片的试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荣科参与领导我国第一个变形高温合金ЭИ435的试制时,长住抚顺钢厂、鞍山钢厂,坚持在试制第一线,经常在炉前与炼钢工人一起操作、讨论、研究冶炼工艺,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老荣”。高温合金ЭИ435达到了苏联技术要求,从此揭开了我国高温合金发展史的第一页。

1955年,荣科参加组建航空材料研究所工作,任技术副所长,是该所航空材料科研队伍的培育者和领军人。

1956—1957年,荣科代表中国科学院赴苏联考察钛合金研制工艺与技术,回国后为建立我国海绵钛厂和航空钛合金研究室起到了关键作用。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现中航工业黎明)试制РД-9Б轴流式喷气发动机,АНВ300高温合金是关键材料,在荣科指导下完善母合金冶炼和精铸工艺,显著提高了叶片合格率,加速了导向叶片试制成功。

1959年以后,荣科连年下厂,长期住在金城机械厂(现中航工业金城)解决汽化器、铜浮子的质量问题;在国营黎明机械厂(现中航工业黎明)、国营松陵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沈飞)蹲点,为歼6飞机优质生产做出不懈的努力;为苏家屯有色金属加工厂、五机部坦克发动机、四机部大型雷达镁合金铸件定型生产突破了技术难关。

1960—1963年,荣科指导研究К3高温合金,他提出采用真空冶炼工艺,突破了技术关键;提出以多层壳型代替湿法造型,开创了我国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新工艺;他指导航空材料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相继研究成功К3、К5、К6等铸造高温合金,形成我国自己的合金系列,主要性能达到国外有代表性的ЖС-6К、In-100合金水平。他富有远见卓识,最早提出以铸造高温合金代替变形合金制造涡轮叶片和其他一些零部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创新是正确的,且领先于各国航空工业。

1964年,航空研究院决定试制涡轮风扇发动机,航空材料研究所担任总冶金师单位,由荣科负责。在试制过程中,荣科组织创建了航空锻、铸件生产条件,并培养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冶金技术队伍。

荣科为研制气冷空心叶片勇立“军令状”的故事,至今在航空界仍传为佳话。1964年,为实现我国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8飞机装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的方案,必须研制出气冷一级空心涡轮叶片,荣科面对领导,当着众人发誓:如果不在一年之内研制出空心叶片和新的高温合金,甘愿把自己的脑袋挂在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所(现中航工业动力所)的大门上示众!在他的指导下,汇集有关所、厂的科研力量,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9小孔气冷铸造空心涡轮叶片,解决了涡喷7甲发动机研制的关键问题,他是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首创者。这一成就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比英、苏早了数年。1985年,荣科领导组织的“歼8、歼7Ⅱ所用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和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4—1965年,第三机械工业部派出以荣科为首的工作组,参加第六机械工业部407厂的续建工程和帮助解决舰艇用4000马力[1]高速柴油机、10000马力低速柴油机的热加工技术关键,为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荣科患口腔淋巴癌。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部门安排为荣科治疗。在医院里,他不顾劝阻,召集会议研究飞机、发动机铸件质量。

1977年组织轰6的涡喷8发动机国内大锻件生产调研,荣科抱病担任调研组领队,会同其他工业部门和有关单位,历时近3个月的深入调研,向国家提出了改进、提高发动机大锻件质量的建议书,亲自主持制订国产大锻件的试制方案,组织全国大协作,联合攻关,成功锻出了成形的涡轮盘和压气机盘件的大锻件,质量达到苏制盘件的标准。苏联锻造此类型锻件的设备是荣科他们研制设备大小的4倍,解决了发动机生产的燃眉之急。

1977年,王震副总理分管斯贝发动机试制,特请荣科和吴仲华作为技术顾问。荣科不顾疾病缠身,下工厂、抓仿制,与英方谈判,殚精竭虑。

“文化大革命”后,国务院批准荣科任航空工业部技术顾问,其后任科技委顾问。他先后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六机械工业部和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技术顾问。曾任第一届全国铸造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7年,他取得“ZG22CrMnMo低合金高强度高韧性铸钢”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的成就凝结在我国航空工业、舰船工业、纺织工业、兵器工业、航天事业、冶金工业中的许多重大而关键的工程上。

1985年4月荣科退休。1995年10月,航空冶金、特种铸造一代宗师荣科与世长辞。

注 释

[1].1马力=745.7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