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100

第100章 李冬林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李冬林(1969.11—),湖南炎陵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株洲南方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现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南方)锻工,高级技师。1989年8月参加工作,任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现中国工业南方)503车间锻工,2吨自由锻工组长,2010年3月任锻造车间副主任。李冬林在多年的工作中践行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人生信念,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岗位上摸、爬、滚、打20多年。身为锻工组长,他在追求个人进步的同时,注重团队建设,把班组打造成一支一流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屡建奇功,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与奖励,“李冬林班”也因此而得名。2004年被授予中航二集团劳动模范、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他所在班组被中航二集团和中国国防邮电工会联合授予“李冬林锻工班”称号。

20多年前,李冬林由湖南炎陵考进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技校锻工班学习,毕业分配到南方动力机械公司503车间当锻工。为了掌握2吨自由锻工掌钳的技术关键,每当师傅操作时,李冬林总是在旁边细细观察,记住师傅的一招一式,碰到操作难点,一定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弄明白为止。就是靠着这种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让李冬林的技术迅速成熟,26岁的他成为掌钳工中最年轻的“掌门人”。随着公司航机任务的增加,接触的新材料、新产品也越来越多,为了掌握毛坯、材料的内部结构,性能、锻造等新要求,他买来书籍和杂志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他的技术也日渐提升,许多让人望而生畏的难活,经他手都能迎刃而解了。

“打铁翻砂,不如回家”。这句话道出了打铁人的苦、险、脏、累。夏天,红彤彤的炉火烤得人火烧火燎地疼;冬天,身着单衣,胸前烤得火热,后背冷得刺骨。站在炉前眼睛通红,鼻子眼睛沾满灰尘油烟,还经常被飞溅火星灼伤。几十千克、几百千克重的锻件都要靠钳子翻动,一天下来,连骨头都是酸的。因为工作环境太差,李冬林所在班组有的职工改了工种,有的调走,但他却没有退缩,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0多个春秋。2002年,他创造了一人完成7324个工时,产品合格率达100%的奇迹。

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后,李冬林并没有知足,一直把“激情进取,追求卓越”作为工作的原动力,继续义无反顾地向更高目标冲刺。在个人追求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建设,他立志要把班组打造成一支一流的团队,要在最基层创造出耀眼的辉煌。

从个人技能上,李冬林力求把班组每一个成员训练成一只“虎”。他经常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特种兵”演练、“多面手”培训,让班组成员具有高技能、多技能的本领,他甚至手把手地教。

锻造是属于集体性强的操作工种,工作时经常是五六个人一起上场,动作的默契配合与心领神会的眼神尤为重要。2009年车间任务比较繁重,尤其是存在个别班组间生产任务分布不均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他们又成立了“机动部队”,由一些多技术操作者,组成一队,遇到紧急任务迅速组合,以此消除生产的瓶颈。

为了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素质,李冬林号召班组成员争做学习型高技能人才,经常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上网参与锻造行业的论坛,在图书馆借阅技术资料。除此之外,还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式学习,结合具体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领会,在不断地领会中积累提高。李冬林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成员,有效地保证了班组的战斗力。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遇到镍基合金锻造缺陷,他就向技术人员求教或找资料自学,然后再教会其他同志。

通过训练,班组战斗力上来了,李冬林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升班组执行力上。有人认为,执行力就是要靠制度,李冬林不这么认为,很多东西是制度管不了的,比方说:工作积极性、技能水平、改善、效率……要实现这些,员工必须产生一种自发行为。要达到这个效果,必须营造出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从骨子里产生一种积极性,干什么事都是自愿的。如果能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就能打造出一支这样的团队;如果有了这支团队,就会有执行力。结合中航工业的宗旨理念和车间的执行文化宣贯,李冬林从观念、理念到思维方法,硬是弄了个一清二楚,不光是自己清楚,还得让班组的同志们都清楚。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主动性上来了,成绩出来了,成就感上来了,氛围浓厚了,积极性更强了。良性循环,执行力大幅度提高。

带队伍,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凝聚力。李冬林要把班组建成员工的“家”。家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李冬林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那种美好的感觉。他为班组成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包含他们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优缺点、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班组就像“家长”关心“孩子”一样对待每个成员。他还经常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慰问活动,只要是员工婚丧嫁娶必访,员工家庭发生矛盾必访,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员工家庭有困难必访,班组进了新员工必谈。新工人进入班组时,要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去关心他、爱护他,以师带徒,以身示范,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岗位,逐步成熟起来。利用“饭桌”这一沟通平台,把问题带到饭桌上谈,把经验带到饭桌上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0年,李冬林升任锻造车间副主任,他不怕苦险脏累、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员工激情进取,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