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99

第99章 胡晓峰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胡晓峰(1958.11—),安徽芜湖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陕飞)董事长、总经理。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EM-BA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一级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8月—1984年8月任汉中运输机制造厂(现中航工业陕飞)设计所设计员。1984年8月—1988年2月任厂团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2月—1991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培训,后赴德国柏林进修。1991年10月起历任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现中航工业陕飞)经理部室主任,经营计划处副处长、处长,副总经济师、副总经理,1999年9月—2005年6月任陕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5年6月—2007年5月,任012基地常务副主任兼陕飞公司董事长。2007年5月起先后任012基地主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飞机部部长、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飞机公司总经理、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中航工业机电系统公司董事长。胡晓峰在陕飞担任主要领导期间,带领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争取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2001年荣获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优秀干部称号,2002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胡晓峰被任命为陕飞公司总经理时,当时的陕飞公司亏损累计已达1亿多元,负债率高达90%,被国家列入维持行列。面对这种十分棘手的情况,胡晓峰和领导班子及时提出并实施了“企业救亡计划”即“人才救亡计划”和“企业文化救亡计划”,为陕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力量。

为了按期完成某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胡晓峰首先在内部层层立下军令状,签署责任书;在外部争取上级各个部门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在设计上大量“借脑”,调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数百人次;在制造上大量借力,数十家单位为陕飞提供充足的物力支援。他还大胆尝试了并行工程的管理思想,将设计、工艺、工装、零件、部件、总装、试验、试飞这一系列串联过程并行展开,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时间资源潜力,高度交叉,平行作业,创造了一种可以大大缩短工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终于将一架全新飞机送上蓝天,该飞机参加了国庆60周年庆典。

与重点型号研制同步,胡晓峰带领一班人争分夺秒加快研保条件建设,亲任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基础建设。

胡晓峰在抓重点型号研制开发的同时,又大刀阔斧地治理企业结构。在他的领导下,陕飞完成了三次重大的体制改革。完成陕飞航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第三产业和社会职能四大板块的分离;在成功争取到2.36亿元债转股政策后,实施陕飞公司化改造。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所有生产车间、生产辅助车间经过资产、人员、业务重组,被改组为专业厂、经营性公司、管理型公司,分别实行基于二级核算的联利承包责任制、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联责联费责任制;实施陕飞公司整体改制,组建陕飞集团公司,实现战略层和战术层分离,进行流程再造。通过三次重大改革,陕飞产权关系、内部机制、体制、管理及运行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胡晓峰领导了制度体系的重建。在他的指导下,陕飞构建了一套积极进取的政策体系,特别是母子公司责权利关系、干部任用和薪酬制度、新型工资结构和分配结构等,被许多兄弟单位所效仿。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在陕飞实行长达30多年的平均主义分配机制被彻底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全员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凭业绩定收入的新机制,政策大幅度地向一线科技人员倾斜。同时旧的用人机制被彻底打破,并被领导干部竞聘机制取而代之,有的普通工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领导干部因末位淘汰制而被降级或成为普通职工。人力资源工程的实施,技师评聘制度的改革,为广大职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搭建了极为广阔的舞台。

胡晓峰通过对军用和民用运输飞机市场状况一次次的分析、研究、论证,并与工程技术专家及高层决策者们反复交流,逐步形成了“完善基本型,开发特种机,发展民用机,预研后继机”的运8飞机发展思路。为实现这一构想,从2000年起,胡晓峰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在国际上,陕飞与先进的航空企业如加拿大普·惠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活动。在国内,陕飞与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100多个主机厂、配套厂密切协作。在企业内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最有效、最直接的服务。国际国内资源的大整合,使陕飞成功地趟出一条国际合作、军厂合作、产学研合作、扩大成果、滚动发展的道路。

胡晓峰千方百计取得国家支持,筹资近10亿元,掀起第二次创业热潮。陕飞成功地实施了工业布局调整、三线调迁、条件建设等重大工程,先后建成国内最大的飞机部装厂房、飞机整机喷漆厂房、大件阳极化生产线及国内最先进的飞机燃油、操纵等实验室,建设了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手段、一流的数控加工和检测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企业网络化水平已经跻身于行业一流,科研、生产区主干光缆覆盖率达85%以上,UG、CATIA、PDM、OA等先进设计软件的大量应用,使陕飞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全面提升,飞机生产率、产品质量、研制水平都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