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98

第98章 葛子干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葛子干(1959.11—),江苏潥阳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航材院)院长。1983年3月北京化工学院腐蚀与防护专业毕业,分配在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总师办工作,1998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4年10月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5室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室专业组副组长、组长、副主任、主任,1992年10月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3月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2007年7月,调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任副总工程师,2008年8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兼重大项目管理部部长,2012年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葛子干在担任院长期间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拼搏奋斗,航材院经济收入从2000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6亿元,核心竞争能力和员工收入得到大幅提升,航材院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四好班子称号和航空报国重大贡献单位等光荣称号。葛子干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党员行政领导干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集团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02—2003年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葛子干1984年调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金属腐蚀防护研究室,给老专家司徒振民研究员当助手。在司徒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勤奋钻研,踏实肯干,很快就被组织上加以重点培养。1987年担任研究室副主任,1990年担任研究室主任。在当时科研经费短缺、市场开发困难的情况下,他和研究室的同志们一道,因地制宜,齐心协力,走出了一条“一室两制”的新路子,努力把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中,使研究室开发产值、人均效益迅速增长。1992年10月被航空工业部任命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2000年3月,葛子干担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葛子干上任伊始,结合制订“十五”规划,组织院领导班子理清航材院发展思路,明确航材院安身立命之本是航空材料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要以解决航空先进飞机、发动机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中的棘手问题为己任,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走军民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并重的发展道路。

为我国航空装备提供先进的材料技术支撑,努力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是葛子干上任后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加大研保条件技改和自筹资金,大幅改善科研条件。通过弘扬爱岗敬业、航空报国的理念以及大幅调整科研岗位津贴和重新制定经济管理办法,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葛子干非常注重听取院里的几位院士和老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总结几代航空人在材料技术研究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在此期间,航材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突出业绩,在科研成果和授权专利数量以及发表论文方面都取得历史新高。在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领域进一步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培养锻炼出了一大批中青年科研骨干人才。2006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院5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视察航材院,称赞航材院为航空装备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做出“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重要指示。这不仅是对时任领导班子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更是对几代航空材料人辛勤付出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的充分肯定。

在军民品生产与市场开拓方面,葛子干与新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市场的竞争环境,实事求是,果断决策,及时调整了发展战略,坚持以“做优做强,成为国内国际知名优秀企业的供应商”作为当时阶段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已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践与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全院军民品生产按三种不同模式共同发展。第一种采用公司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模式,第二种采用既有科研又有生产的“一室两制”模式,第三种采用院内生产中心模式,在高温合金及铸造、钛合金精密铸造、铝合金及铸造、复合材料制品、橡胶密封材料、涂料等具有一定专业优势的领域坚持扬长避短。钛合金精密铸造高尔夫球头业务重新赢得了市场。到2007年的6年时间,航材院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在全国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2006年,航材院军民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有3个项目规模过亿元,走上了军民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良性发展道路。

在质量管理与管理创新方面,葛子干提出以抓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线,抓好各项管理工作,要求各级管理者“质量意识强要靠行动来体现”。2000年作为全国10家试点单位率先通过了ISO9000新版认证。2001—2007年,通过开展现场管理、军方二方审核、6S达标、精益六西格玛推进、AS9100宇航体系认证和NADCAP认证等活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持续开展精益六西格玛推进以来,培养了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又好又快的做事方法。几年来共培养黑带11人,绿带152人,研究院开展的黑带项目和绿带项目使得科研生产成本节约9989万元。2002年,通过聘请外部专业公司进行内部诊断,实事求是地揭示出航材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与职工代表交流,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通过改革实现了组织结构再造、职能部门精简和以竞聘上岗为主的用人机制,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倡导“管理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真正不可战胜”的组织文化,创造温馨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打造一支敢打硬仗、敢于创新、作风过硬的骨干团队奠定了组织文化基础。

葛子干在担任院长期间和领导班子一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拼搏奋斗,航材院的经济收入和核心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