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97

第97章 高大成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高大成(1948.2—),山东青岛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西飞)董事长、总经理。中共党员,一级高级经济师,博士学位。1969年9月青岛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国营红安机械制造公司(现中航工业西飞)工作,任车间工艺员,调度室主任。1984年6月起任公司总调度室组长、副主任、生产处副处长、机加总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3月任西飞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4年任董事长、总经理。2007年任中国一航总经理助理、西飞董事局主席。高大成参加工作以来,参与组织了轰6、运7、“飞豹”、“新舟”60等多种型号和国外转包生产项目的研制和生产。先后荣立运7飞机取证个人一等功,干线飞机项目一等功,新机研制二等功,“飞豹”设计定型一等功。先后当选为中共陕西省第九次、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得陕西省国防工委模范带头人,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阅兵装备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航空报国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一航优秀领导干部,西安市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优秀经营者,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荣获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高大成长期在西飞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一线生产管理经验。1997年被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任命为西飞公司总经理。

1998年国家政策调整,西飞军品生产任务骤减。高大成一方面组织开拓市场,发展相关民品产业,一方面撰文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变过去的“等、靠、要”为积极进取,顺利渡过难关。

新世纪一批重点型号相继投入。西飞是行业承担任务量最多的单位。重点型号研制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总指挥高大成把“指挥部”搬到现场,按照项目管理、风险管理、拉动计划、并行工程,提出“一要快,二要实,三要深入,四要创新”和“看重的是责任,讲究的是认真”精神,连续作战,提前完成了任务。2001—2003年,多种重点型号研制获得成功,创新了企业管理,锻炼了员工队伍。

2000年春,新一代双发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在北京进行汇报飞行表演,高大成陪同李岚清、吴邦国等中央领导乘坐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新舟”60,中央领导称赞的同时提出了继续改进意见。西飞按照CCAR-25部适航标准认真进行改进。2005年,3架“新舟”60交付津巴布韦,实现了国产“新舟”60客机国际市场的突破。目前“新舟”60支线客机已经遍及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国内市场也前景可观。

高大成注重产品质量,认真严谨又雷厉风行。在一次现场会上,他对“新舟”60飞机有瑕疵的外装饰玻璃以重锤击碎以作警示,把“精益求精”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在波音737飞机垂尾转包生产出现“无授权打磨事件”,波音公司提出严厉的“黄牌”警告时,他在公司进行多次质量体系整顿、检查,并举一反三,深究思想和责任根源,从管理、制度、检验和技术细节,进行彻底改进。此后每年的4月15日,被列为西飞的质量警示日。

2007年3月,首架ARJ21机翼和中机身部件成功交付,西飞承担了整机制造量60%的主体大部件研制的任务,在参研单位中走在前列。2007年8月17日,“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飞豹”横空出世,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国威和军事实力。2007年12月,西飞实现了总收入1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他担任西飞总经理的10年间,确立了以航空产品为重点,突出机翼制造特色,加大非航空民用多元产品和第三产业开发力度的发展思路。1999年7月,西飞国际首度实施增资配股,其后多次融资整合,提升了西飞公司航空制造的核心能力。2007年,西飞国际已成为国内航空制造企业中产业最完整、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上市企业。

高大成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组织实施全面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按照扁平化管理的思路,实施“精化分立,分业经营”,优化企业流程。2001年,西飞在全行业率先制定了发展战略并实施战略管理。制定了“二次创业,建设新西飞”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六新、十项标志”的目标,构建了西飞发展新的战略平台。把尽快壮大民机产业视为西飞腾飞的新起点,果断决策研制“新舟”60等民用飞机,踏上振兴我国民机工业的新征程。

高大成结合企业实际撰写了《创新制度、完善机制、稳步发展》、《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浅谈西飞公司的型号矩阵管理》、《航空产业发展环境与西飞的战略选择》等文章,分别发表在《科技产业》、《航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杂志上,荣获两项陕西省1997—1998年度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