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112

第112章 张新国 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新国(1958.11—),陕西乾县人,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现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自控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5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获西安交大管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分配到航空工业部第618研究所(现中航工业自控所)工作,曾任课题主管、专业组长。1990—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进修。1991年任自控所飞行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6年任副所长,2001年任所长、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等职,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8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新国在自控所期间,作为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学科带头人,先后参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及重大基础课题研究,是我国先进战机电传飞控系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与完成者之一,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在管理上坚持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曾荣获国家科技奖、国防科技奖和省部级科技奖数十项,四次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国防科技工业、航空工业、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陕西省廉勤兼优领导干部、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文化管理企业家奖、中国一航优秀领导干部、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2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张新国,被分配到航空工业部第618研究所,在飞行控制研究部任设计员,幸运地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主动控制技术验证机某型单轴电传飞控技术预研课题组,从事系统控制律的设计,这一机遇使他成为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探路者之一。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他与同事合作撰写的论文《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被录入《中国航空科技文献》。1990年该项目成功实现首飞,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承担某型验证机项目的同时,1986年,张新国主持了低空突防飞控系统的方案论证,并担任该课题主管;1987年又担任了机载CIMS项目副总设计师,主持总体方案的论证和规划,组织项目开发实施,在其后10年的工作中,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在飞控工程研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1997年度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1年,张新国留学期满,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立刻投入某型三轴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研究,担任了项目的主任设计师,并承担多模态三轴控制律的设计。该系统于1996年实现首飞,使我国在主动控制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张新国同时担任了某型飞控系统副总设计师,一方面主持高难度飞控计算机和综合式伺服作动器等子系统的国内研制,另一方面执行对外方技术谈判和技术合作任务。在工程研制的后期,他又领导课题组攻克了主控阀组件等非技术转让的高难度项目,使得新歼飞控系统全面实现了国产化。2000年国产化新机又一次成功首飞,标志着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在国产飞机上正式形成装备,张新国荣立一等功。

张新国先后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三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近10年来共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

2001年2月,张新国担任了自控所所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他提出“以重点型号工程任务为中心,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手段,以专业融合和资源融合为转折,以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为牵引,以实现我所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对内加速模拟企业化运行,对外大力组织外协和社会化生产,形成高效率、高效益、高层次的哑铃型科技企业模式”。产品配套已涉及11个地区16个单位的20多类产品,为自控所13个系统/分系统配套,联合生产5年增长11倍,生产协作网发展扩大到10个省、市、地区近25家主要联合生产厂、所。2005年所外与所内加工量比达到6∶4。

张新国主持了自控所“八五”以来的各项预研工作,在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的许多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国家重大项目某无人机自主飞控技术研究的课题组长,在研制中发挥了技术带头人作用。作为所长和总工程师,他对全所承担的28个机种、导弹的29项重点工程及“十五”预研的制导、导航与控制负技术和行政双重责任,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张新国在担任所长后,把提升管理水平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战略,对全所干部进行了30余项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同时积极推动网络信息化建设和科研、生产、物资供应等各项业务的流程再造,进行资源整合和精化分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整个行业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得到了集团公司和陕西省的认同,成为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首批示范企业。

作为自控所的管理负责人,通过采取对内整合资源,对外开放经营,实施流程再造,重视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加速信息化建设等管理创新手段,使自控所产品交付连续以30%~50%的速度增长,2004年总产值实现7.6亿元,是2001年的2.7倍,人均产值突破4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值比也由0.66上升到1.12,上缴费用和职工收入都在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