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113

第113章 刘井宏 2006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刘井宏(1963.12—),辽宁凌源人,2006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时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航材院)党委书记。1989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航空航天工业部第621研究所(现中航工业航材院)三室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研究工作。在航材院工作期间,历任航材院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技术开发处副处长、人劳处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院长。2006年9月调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2008年9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2008年12月兼任北京云湖度假村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2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人力资源部部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12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井宏任党委书记后,坚持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航材院党建工作水平。航材院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刘井宏本人也荣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党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领导干部、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特别奖、中央企业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1989年7月,刘井宏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到航材院结构钢及金属热处理工艺研究室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研究工作。为完成某重点课题任务,他无暇顾及有孕在身的妻子,在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现中航工业沈飞)跟产数月。从事科研工作。他严谨、肯钻研,具有出色的科研业绩和睿智的组织才华。1991年,刘井宏被任命为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成为航材院最年轻的中层领导干部。

1992年1月,刘井宏被选派到河南长垣县进行技术扶贫和挂职锻炼。在担任科技副县长期间,针对该县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不灵、企业缺乏可发展项目等实际情况,他带领人员跑项目、谈合同,开展实地调研和协调工作。并积极参与新城区开发过程中拆迁、征地等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94年2月,刘井宏回航材院,1997年任院党委副书记,1999年任党委书记,2000年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刘井宏任党委书记后,坚持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倾心打造“数字党建”、“亲情文化”、“和谐高效”等新思路,创造性地将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融入科研生产,融入管理,有效地促进了航材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他探索并实施党员代表常任制,充分发挥党员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参政议政作用。将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运用于党建工作中,大力倡导用数据说话。

作为党委书记的刘井宏在工作中十分注意与院长的充分沟通,倾心致力于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他从制度建设入手,组织修订了《党政领导合作共事“十条原则”》,要求两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在“十条原则”下合作共事,并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检验班子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在党政一把手的密切配合下,院领导班子做到了同心、同力、同声、同步、同德,院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作为党委书记、人事副院长,刘井宏还十分重视选人育人,不仅注重人的学识能力,更注重人的个性特征及其岗位适应性。2002年1月,航材院首次在全院范围内公开竞聘41个中层管理岗位。面对改革中的不理解和埋怨情绪,刘井宏亲自作动员,讲政策,讲大局,讲发展。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航材院人力资源部协同专业咨询公司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对院内81名通过资格审查的员工经过笔试、面试等公开竞聘程序,对每位竞聘者分别进行了职业技能、个性特征及其岗位适应性的综合测评。通过中层管理者的全员下岗、公开竞聘、择优上岗,不仅为院的人事制度改革开了一个好头,也使航材院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的选拔与任用干部的机制,实现了“由相马变赛马”的新机制,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从“要我干”彻底转变为“我要干”。院人事制度改革也逐步深化。为加大对在职人才的培养,刘井宏亲自与清华大学等领导沟通,连续开办“材料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学位班,培养了青年人才。

作为党委书记,刘井宏与院长一道积极倡导培养以良好工作习惯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为全院干部职工努力创造温馨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航材院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6年调任集团公司工作后,刘井宏科学规范、创造性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为集团战略落地、持续改革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他根据中航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圆满完成集团公司重组后总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构建完善了集团重组(整合)后的中航工业人力资源工作体制和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了三级干部管理新体制;组织编制、下发了集团公司“十二五”及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全面实施集团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开展领导班子集中全面考核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开展集团公司全球招聘高管,加大领导人员竞争性选拔力度,努力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促使一大批1970年、1980年以后出生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同时,在全集团正式启动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总部选录人员机制,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分配体系,为集团战略落地、改革的深入及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