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54

第54章 陈忠淑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陈忠淑(1930—),浙江宁波人,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贵州黎阳机械厂(现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黎阳)工人技师。1946年8月在上海参加工作,1952年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到国营111厂(现中航工业黎明)工作,1967年支援“三线”建设到贵州黎阳机械厂工作。在工作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大家的称赞。1984—1987年的4年间完成了相当于13年的工作量,1988年完成了近6年的工作量,1989年又完成了近5年的工作量。由于成绩突出,多次荣获工厂、公司先进个人、标兵荣誉称号;198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荣获贵州省特等劳模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7月退休。

陈忠淑于1967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黎阳机械厂工作。1975年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事故中,他的右腿被压成粉碎性骨折,经医治,借助腿内的一根不锈钢钉站了起来,回到了生产一线。在工作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仅1984—1987年的4年间就完成了相当于13年的工作量,1988年完成了近6年的工作量,1989年又完成了近5年的工作量,被干部职工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工人,陈忠淑经常说;“我干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我要为党和人民做最后的努力”。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在他的作息表上似乎没有“休息”这两个字。每天凌晨五六点钟,他便一瘸一拐地来到车间,等到上班铃响时,他已经干了一阵活了;晚上下班铃响,他仍然在机床旁忙碌着。随便吃点儿晚饭后,一干就是深夜十一二点。星期天,工厂和车间的领导进厂检查工作时,经常看到他在车间忙于生产,每当领导劝他休息时,他总是说:“任务这么紧张,我的压力也大,有压力,躺在床上我也躺不住,倒不如进厂来干活。”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陈忠淑为了工厂的生产任务,连续多年春节都是在车间里以机床为伴,以零件为伍,在马达轰鸣的伴奏声中度过。

1986年,陈忠淑所在的车间接到了制造13台八头磨的任务,对车间来说任务量是相当大的,而且在刨床、铣床上加工的零件又多,陈忠淑操作的大刨床是车间唯一的一台龙门刨。经过测算,这台刨床要承受3倍的工作量,加上车间里的刨工、铣工又缺,使需要进行刨、铣加工的零件一时成了关键。为了零件不在刨床、铣床上“卡壳”,陈忠淑干脆睡在车间,白天、晚上连轴干,困了在车间眯一会;醒了,聚精会神继续干;家里人把饭送到他的机床旁。就在他甩开膀子大干时,几年前受伤的腿又复发了,病情十分严重,迫不得已,陈忠淑住院接受治疗。但当他听到工厂提出“大干70天,确保全年任务提前完”的消息后,干脆放弃了住院治疗,又回到车间,投入到大干的行列中。工厂考虑到他的身体,几次安排他去疗养,但他为了生产任务,几次都把疗养指标让给了别人。

陈忠淑不仅这样地拼命干,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加以巧干。陈忠淑所在的车间任务重、人员少,他根据大刨床加工大零件走刀时间长的特点,先把走刀时间算准确,保险定好位,做好一切安全措施之后,利用大刨床走刀时间,再去操作小刨床、铣床来加工其他零件。就这样,他运用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在时间上做了科学的安排,经常是同时操作两三台机床,既做到了安全操作,又加工了合格的零件。由于他的苦干、实干加巧干,1988年一年,完成了相当于6年的工作量,1989年又完成了近5年的工作量。

陈忠淑不但在生产上是把好手,在技术上也是一流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经常自制夹具、模具,利用小改小革来保证产品质量。一次,车间加工车床床头箱内油泵摆杆上面的一个孔,开始在车床上加工,但孔的精度总达不到技术要求,最后,这道工序只好让陈忠淑帮助解决。他根据图样要求,自制了一个夹具,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进度。在加工八头磨主轴时,由于轴长,铣床工作台短而无法加工,他没有就此而推给车间,而是利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加长工作台,顺利地把主轴加工出来,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还攻克了因设备不足而无法加工的关键问题。

陈忠淑操作的刨床,使用多年,电机轴磨损严重,需要停机修理,当时,需要这台设备加工的零件很多,停机修理势必要影响生产进度。于是,陈忠淑就自己想办法,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对电机轴进行修理,使这台龙门刨只停机一天,便又投入了工作。在龙门刨上加工八头磨机身时,因刨床的刀架限位开关高度不够,只好把床身放倒加工,这样使加工出来的床身面偏移0.6毫米,保证不了图样要求,为此,每加工完一台床身,都要两名钳工在刨床上刮削两天,才能保证床身符合图样要求,既费工,又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陈忠淑细心研究,提出了把限位装置升高28毫米,这样床身就可以立起来进行加工的合理化建议。建议经采纳后,做到了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车间节约了9500多元资金。1983—1989年,陈忠淑小改小革15项,为工厂解决了不少的加工技术上的关键和难题,确保了工厂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陈忠淑于1990年7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