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58

第58章 邵国斌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邵国斌(1932.6—1992.3),辽宁铁岭人,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现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西飞)总经理。1951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195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第112厂(现中航工业沈飞),担任型架车间工艺员、值班主任。1958年11月调陕西机械厂(现中航工业西飞)工作。历任车间代主任、厂技术科副科长等职,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任工装设计科科长,1980年任设计所所长,1983年6月任国营红安机械制造公司(现中航工业西飞)总经理。邵国斌任总经理6年间,西飞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长4.3倍,利润增长13.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7倍,商品产值增长5.9倍,出口创汇增长58.4倍,国外转包生产累计创汇2600多万美元。1990年初春,西飞顺利通过全国一级企业的考核,各项指标突飞猛进。1984年邵国斌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3月荣获省市优秀企业家称号,1989年,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改革者和全国优秀企业家,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3月在阎良因病去世。

邵国斌于1958年11月随着支援大西北的洪流来到一片荒凉的阎良,成为中航工业西飞第一代创业者,先在型架车间当工艺员,后担任了车间代主任、技术装备总厂技术科副科长等职。1976年,邵国斌被调到工装设计科任科长,他思想敏锐、敢于创新,狠抓了三件事:科研创新、工作环境和职工福利的改善。1980年,邵国斌任西飞设计所所长。1983年,51岁的邵国斌就任国营红安机械制造公司(西飞)第五任总经理。

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大企业军品任务陡降,纷纷开始转型干起非航空民品。邵国斌上任伊始首次提出:“我们不和民营企业抢饭吃,要挣外国人的钱。”他积极抓住开放搞活的契机,提出了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发展民品的战略:工艺相近、航空为本,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铝型材系列等支柱民品,同时采取投资入股、联营办厂等方法,在沿海城市打开西飞的“窗口”,兼收集国外信息,为民品打入国际市场作准备。1984年初,邵国斌提出了走出国门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步走:一是搞“三来”加工;二是出口飞机;三是参加国际招标。1984年国庆节前,他带人飞赴北京为工厂开拓经营筹集资金1500万美元,购买成套铝型材挤压、表面处理设备和2100吨铝型材,从建线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设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当时国内一流水平。

1980年9月,西飞与加拿大航空公司签订了第一份转包生产合同,承揽CL215森林灭火飞机7个部件的来图来料加工,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为了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航空产品,邵国斌继续坚持航空为本,军民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扩大转包生产的方针。1984年、1987年他两次出国,续签了100架波音垂直尾翼的生产合同,波音公司决定将737飞机水平尾翼、机身尾段交给西飞公司生产。西飞通过转包生产,企业实力得到增强,在国际航空制造业中的知名度得到提高,一些欧洲飞机制造厂商纷纷前来洽谈业务,项目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为国产飞机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西飞以国外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为标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充实了必须的资源和基础设施,研制支线、干线客机等新型号飞机。

1986年4月29日,中国制造的运7飞机在合肥机场首航运营载客,外国客机垄断中国航线的局面宣告结束。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邵国斌和一代西飞人卧薪尝胆,制订了“航空为本,飞机为主,科研先行,面向国际,集团竞争,军民结合,大上民品”的“五步棋”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83年9月新华社记者的文章在《国内动态清样》上发表。中央领导批示:今后国内民航支线一律用国产飞机。国务院对运7飞机采取了经济保护政策,“六五”期间,民航购买了15架运7飞机。

1985年9月,第一架运7-100飞机在香港改装成功。1986年10月22日,西飞首次召开运7飞机订货会,国家民航局又订购了40架运7飞机,部分省、市地方航空公司也签订了飞机的购销合同。继合肥民航局开航以后,武汉、内蒙古、西安等民航局相继用运7开航。运7飞机一度成为国内航线最大的机群。

邵国斌大胆改革开拓,使西飞步入振兴、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新世纪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1985年春,他“主刀”进行西飞有史以来第一次“精简机关,简政放权”机构改革,撤销了19个职能机构,500多名非生产工人充实到一线。他十分重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关注生产组织,抓各项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工厂实现了航空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生产效率,使工厂一年有两种新型飞机试制上天。

邵国斌关心精神文明建设,带领一班人多渠道增强企业凝聚力。对职工进行财力投资、智力投资、感情投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邵国斌1992年3月15日在阎良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