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88

第88章 苏秉义 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

苏秉义(1941.1—),黑龙江牡丹江人,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吉航)电气专业高级工程师。1959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学习。1964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7修理厂(现中航工业吉航)机动科,任电气技术员。1980年后历任机动科电气工程师、民品开发处工程师、机修车间高级工程师、机动能源处高级工程师。苏秉义进厂几十年来,在航修工作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成为职工们人人赞誉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他先后被吉林市政府、吉林省政府、空军装备技术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空军先进科技工作者和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连续17年被工厂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2000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1月退休。

苏秉义是中航工业吉航电气专业高级工程师。自1964年进厂以来,一直从事电气技术工作,从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这些年来,工厂设备老旧的问题一直很突出,也一直影响着工厂生产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在1993年工厂承修米格-21比斯飞机,这无疑是一次对工程技术人员、职工队伍素质的严峻考验,而其中设备的设计、改造任务尤为繁重。在一无图样资料,二无更换备件,三无试验设备的情况下,苏秉义想工厂之所想,急工厂之所急,主动承担了一些关键的试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任务。他多次深入飞机结构修理、附件修理、特设修理和总装调试车间调查研究,同车间的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一起研究探讨。经过他多次论证、试验,先后完成了火箭试验器、导弹试验器、加速器、发射线路检查仪等10台设备的设计工作,又带领全组同志制造了10台设备。当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苏秉义仍不放心,他深入现场和操作工人一起反复试验,征求意见,及时改进设计中的不足,直到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苏秉义精心设计的5项11台飞机特设试验设备,台台线路合理,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使用,保证了米格-21比斯飞机的如期交付。

1994年4月,工厂承修的某型飞机进厂。能否实现该飞机当年试修成功出厂,关系到空军规划的实施。苏秉义暗下决心,要为该飞机多做贡献。他独立完成了JYY-5型、JYY-6型火箭试验器、KH-1F型、KH-1G型火箭试验器4项10台设备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了该飞机后机身试验油车、机翼液压清洗车等5项10台试验设备电气部分的设计工作,并配合工段按时完成制造任务,保证飞机试修的需要;同时为工厂节约了10万余元的资金,为飞机的成功试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的喜悦中,包含着全体职工和苏秉义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对此,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有关新闻媒介都相继做了重点报道。

1994年6月,3架米格-21比斯飞机同步器转子损坏,国内不能供应备件,直接影响飞机修理周期。苏秉义组织有关人员,认真检测转子线圈,记录原始数据,确定了新的修理方案,及时修好了同步器转子,为米格-21比斯飞机的试修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一次,技校教学楼供电电缆被铲车铲断,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全校学生学习。技校领导请求工厂支援,苏秉义得知这一任务后,马上组织外线组抢修线路。采用热缩电缆中间头新工艺,迅速修复电缆,学校很快恢复了教学。还有一次,厂表面处理车间电镀厂房缺乏大电流镀铬电源,苏秉义修旧利废,亲自设计并组织安装了该电源系统。由于是自行设计,自行安装,为工厂节约资金18.5万元,并于第二年加工产品赢利10多万元。

工艺技术研究所安装一台新直流电源,需要增加1万多元资金。苏秉义积极主动出注意、想办法,将原有电源一分为二,通过开关同时向两镀槽供电。这样不仅节约了资金,而且提前了工期,增加了应用所介子板的产量,工厂增加了收入,而苏秉义却从未向工厂要一分一文。

为了完成好每项设计,苏秉义认真调研、精心设计,有时还到外地选购器材。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深入到车间现场,和工人一起摸爬滚打,穿着脏乎乎的工作服,手上脸上满是灰尘和油污,认不出他是工人还是高级工程师。为了排除电镀厂房污水处理故障,苏秉义钻进截面积只有0.5米2满是灰尘的风道中查找原因。为了完成时间急、难度大、任务重的设计任务,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绘制图样。几年来,经他设计制造的设备26台,技术改造21项,电气设备内外线安装58项,排除事故隐患14起,完成援外任务17项。

苏秉义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献给了工厂的发展和振兴。在工厂和航修系统中,他素以解决技术业务难题著称。他每年加班平均40天左右,没拿过一分钱,多年来8次推迟了疗养机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把党和工厂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苏秉义2001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