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13

第13章 吴继周

吴继周(1915.2—1990.1),江西萍乡人,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1931年到北平读高中,后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先锋队,先后任民族先锋队小队长、大队长、西郊区队长(下辖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农学院三个大队),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建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吴继周进入临时大学文学院学习,1938年后任长沙市委委员、区委书记,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心县委书记、特委代理书记。1941年起吴继周先后进入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并出席了中共七大。在东北工作期间,历任中共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大东区委书记;浦河总区委(辖六个区)书记;沈、铁、抚联合县委书记兼县保安团政治委员;中共安东省第三地委、第四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辽东分局组织科科长、安东市委副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任江西省袁州行署专员兼中共袁州地委副书记。1951年任洪都机械厂厂长兼党委书记;1956年6月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主管航空教育工作;1980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顾问,兼任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83年吴继周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4月离休。1990年1月因病逝世。

吴继周1934年8月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并逐步成为了一名职业革命活动者。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在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期间,负责清华大学党的工作,领导学生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深入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同敌人进行艰苦斗争,受到上级表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奉命着手新政权建设,领导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7月,吴继周转到国防工业战线,奉命组建洪都机械厂,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一批建设者。国防工业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过,他是一个接受新事物快、有想法、有思路的人,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工人师傅打成了一片,在全厂有很高的威信。在他的带领下,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于1954年成功地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为此,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嘉勉信并热情称赞:“……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1952年11月,吴继周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

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航空工业迅速发展,一批新工厂、研究所、设计所和国家航空科学研究院相继成立。1956年4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的决定,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简称南航),并将苏州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该院。1956年6月8日,中央决定调吴继周担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自此,吴继周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培养航空工业人才,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

吴继周到任后,立即领导全校教师和职工投入到改制工作中去。他提出了明确的建校方针,积极筹划扩充基本建设,多方承揽人才,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水平,并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得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56年10月,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南京航空学院成立临时党委,吴继周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1957年1月学院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所新型的、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性航空学院的目标。他还十分重视学生体育课,亲自撰写文章刊登在校刊上,号召全校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争取达到劳卫制各级标准,成为‘三好’学生。”面对学校改制过程中的困难,他提出全校师生员工要加强团结、克服困难、树立优良校风,为胜利完成改制工作而奋斗。在吴继周的领导下,一批优秀的高级知识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注意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局部调整了教师宿舍,建立了“教师之家”和高级知识分子食堂,解决了他们社会活动负担过重的问题,保证他们能有5/6的时间从事科研和教学。

1957年之后,受“整风”运动、“反右”运动以及“大跃进”的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了很大冲击。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吴继周的领导下,“南航一号”靶机、超声速靶机、超声速冲压发动机、高空探索火箭、高磷高硫土球墨铸铁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NH-1三声速风洞、低空燃烧试验设备、TC型三轴液压飞行模拟试验设备、小型气动力加热模拟设备相继开始建设与研制。随之而来的是三年自然灾害,南航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样,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下降,肝病、肺病、浮肿等疾病增加。如何让师生吃得饱、穿得暖?如何增强师生的体质?吴继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与校领导班子一批人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把按规定拿到的副食品、“优待券”送给更需要的同志;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种植蔬菜600亩,其中农场500亩,发动群众在校内边缘荒置地带开垦田地100亩;组织人力到外地采购副食品;农场和食堂自己养猪种菜,增加食品供应。经过两年的奋战,学校完成各类房屋23幢,建筑面积共3万米2,并陆续建成一批实验室。在此期间,吴继周还提出要“把南航办成第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努力拼搏,为学校将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学校的主机专业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学校也正在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文化大革命”之初,作为学校党委书记兼院长的吴继周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还被挂牌乘车在南京市主要闹市区游街。尽管1970年1月三机部决定将他调往湖南013基地任副主任,但仍于1971年夏,被从湖南揪回南航进行密封式隔离审查,备受种种非人待遇。

1975年9月—1978年7月,吴继周调回洪都机械厂任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他排除干扰,抓整顿,抓科研,抓生产,从整顿产品质量入手,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工厂的全面整顿工作,恢复生产秩序,在发展科研生产的基础上,启动改革,使工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力保国防装备的供应。

1978年7月,吴继周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主管航空教育工作。他调整和加强院校领导班子建设,高起点抓规划建设并认真落实,对航空院校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10月23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复同意为吴继周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80年9月,吴继周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顾问,兼任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学校恢复重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82年10月20日,在南航30周年校庆大会上,吴继周宣布了南航的校风为“团结、俭朴、唯实、创新”。他说:“从我院办学30年的经验,说明了这样一条道理: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办好学校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学校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这对南航今后的人才培养以及南航学生的勤恳踏实的作风影响很大。

根据中央和上级决定,1982年12月吴继周不再兼任院长职务,1983年11月不再担任学院党委书记职务。1983年吴继周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4月离休。1990年1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