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26

第26章 赵健民

赵健民(1912.6—),山东冠县人,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后任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济南市委北区巡视员。1933年7月,山东省委及全省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与北方局和中央失去联系后,他领导组织部分共产党员独立坚持开展党的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恢复和发展山东济南等地的党组织,组成了济南市委和山东工委,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工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1936年山东省委重新成立,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1937年后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129师新八旅营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和第七军分区司令。1945年后任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冀鲁豫军区司令,1949年任二野五兵团17军政委兼军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山东省委第三书记、省长,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等职,1956年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4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81年12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组组长。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6月离休。

1950年赵健民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领导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1952年底任铁道部副部长,参与了“一五”期间铁路新线建设。1955—195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三书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省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兼省监察委员会书记。这期间,因批评、抵制“左”的错误,在1958年整风补课中被作为山东省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总代表受到错误批判。1959年9月降职为济南钢铁厂党委第二书记、副厂长。1962年底被甄别后,调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因对“左”倾错误提出批评、进行抵制,遭康生、谢富治诬陷,被关押长达7年零8个月。在被关押期间,虽受尽迫害,但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英勇顽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1978年9月,获得公开平反,恢复名誉。

1978年4月,赵健民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分管政治思想和干部、人事劳资、教育、基建等方面工作。积极协助部长抓好全面工作,主动为部长分忧解难,妥善地处理了一些难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以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被载入党的历史。赵健民出席了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他在会上先后5次发言。他表示赞成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对“四人帮”及其帮派势力的清查工作不能放松。他认为应当及时地明确地提出“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赵健民主管三机部清查“四人帮”及帮派势力的“揭批查”工作。他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指示,彻底清查“四人帮”的帮派势力,肃清“四人帮”的影响,同时又实事求是地对待犯错误的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赵健民重视抓队伍建设。他指出办事要靠人,队伍先进才能事业旺盛。1978年他在沈阳召开的整顿航空工业产品质量现场会上,强调要抓队伍建设。明确指出抓队伍建设,首先要抓革命化,同时要抓好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职工队伍。如果没有一支革命化的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队伍,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赵健民还重视抓企业管理。他特别重视中央提出来的经济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的思想,即转变到科研先行的轨道上来,转变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转变到按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赵健民在1979年的一次部里领导干部学习班上,强调要实现“三个转变”。他指出,要实现“三个转变”,首先要整顿和加强管理工作。

赵健民特别重视抓民品开发工作。在1980年初的一次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切实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军转民”方针,并提出了8条意见:树立战略眼光,认真制定民品发展规划;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工艺特长,搞好产品选型;要把军品技术转变为民品服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要使改进与创新相结合;广泛开展专业化协作,反对大而全、小而全;严格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坚持薄利多销;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积极开创“名牌”;加强销售工作,学会做生意;培养一大批懂经营的管理干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些意见,对航空工业落实“军转民”方针、推动民品生产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实际工作中,着力协调解决民品生产研制中的一些困难,取得国家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的重视和帮助,积极支持和推进民用飞机的研制和生产,亲自带队到新疆,帮助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农林航空服务队,用国产飞机播种、喷药、施肥,并帮助建设兵团解决飞行员和国家财政补贴,促进了航空队的发展。他还积极支持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民品生产,使航空工业的民品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赵健民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1978年亲自组织在有关厂所进行干部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试点工作。他重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每到一处都找厂级领导谈话,做思想工作,他按照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组织部关于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要求,认真地开展工作。1980年8月,他主持召开了干部工作会议,结合航空工业企业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存在的年龄偏大、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具有专业知识的干部偏少等诸多问题,明确表示,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航空工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同时,他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当作解决接班人的大事来抓。他还在会议上介绍了北京航空学院民主推荐干部的做法,并要求各级党委立即动手制定出1980—1982年的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的规划。这次会议对航空部各厂所、基地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赵健民也在深思自己如何执行中央关于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的指示。他于1981年7月主动向中央报告,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时中央已拟定吕东任国家经委主任,并考虑由赵健民接任部长。但赵健民执意让年轻的同志快点站到第一线领导岗位上挑重担子;自己当年轻人的参谋。赵健民的要求很快得到中央的批准,由较为年轻的莫文祥担任部长,赵健民为顾问组组长。不久,赵健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赵健民退居二线后,经常接受并完成中央交办的一些重要工作。连续几年受中央委派带队赴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参加机构改革、整党等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中央交办的任务。与此同时,他集中精力总结党的历史教训,思考治党治国良策,如1985年向中央递交了长达一万多字的《关于改革党和国家现行政治体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议》,同年8月又向中央递交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重视。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剧变后,赵健民在严肃思考着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1991年11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开会期间,赵健民在顾问委员会就“反对和平演变,反对腐败”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说,“为什么西方敌对势力在这些国家搞和平演变能够得逞?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与腐败现象,他们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他在总结历史教训后,就反腐败提出了4点意见:要认识反腐问题的严重性,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要支持各部门碰硬;要发动群众,以整风精神解决腐败问题;解决好党的领导体制中的某些问题,进一步实行党政分开,使党的组织真正发挥监督、保证作用,而不陷于具体事务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这个讲话受到王任重、刘澜涛、汪道涵等人的赞许。1996年9月15日,中央党史研究室举行纪念中共八大召开40周年学术座谈会,赵健民应邀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并做了发言,他认为八大有3条经验教训特别值得借鉴,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采取有力措施,反对腐败,加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