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3758800000025

第25章 杨凤田 飞机总体设计专家

杨凤田(1941.6—),辽宁义县人,飞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总体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副总设计师,技术副所长,型号总设计师等职。现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杨凤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并多次荣立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一等功、二等功;2001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技术尖兵称号;2004年获中航一集团航空金奖;同年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6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1964年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后,一直从事飞机总体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过12种歼击机的方案设计,担任过6种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在漫漫航空征程中,他始终以“航空报国”的理念为己任,在他组织领导的型号研制中,为我国航空研制史创造了多个第一:国产歼击机第一次实现了空中受油,其受油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航空技术的空白;国产歼击机第一次实现了发射制导新一代先进中远程空空复合制导导弹的能力。

1988年,中央军委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紧急启动空中加油工程。杨凤田肩负重任,担任受油机型号常务副总师,主持型号研制的全面技术工作。在充分分析国内技术条件和国外情况后,他决定采用固定式受油插头方案。在加输油对接技术上,根据需要和预研成果,杨凤田提出并实施了地面全系统模拟试验。果断的决策、有力的措施,确保了试飞一次成功。在试飞过程中,出现座舱噪声大问题,经过认真分析,他准确找出原因。为攻克这一难关,他亲自挂帅,担任攻关组长,提出并组织了噪声空中测试、采用加阻尼材料、减噪头盔等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受油机顺利定型并装备部队。这项空中加受油技术是国内首创。共和国50年庆典中,空中加受油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

“八三工程”是杨凤田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项工程。1989年夏天,中央决定立足国内搞“八三工程”,并于1991年正式立项。临危受命,杨凤田被任命为常务副总设计师,型号总师。“八三工程”的研制进度极为紧迫,按计划要求全状态飞机在1994年底首飞,可由于种种原因年初环控实验室还没完成。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杨凤田组织领导小组,采用现场办公,各项工作高度平行交叉作业,带着航空人的一腔赤诚,杨凤田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仰,忘记了疲倦、忘记了劳累,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一切工作的完成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转向下一步工作,组织完成了环控、电源、综合火控“C”型件三大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从而确保了全状态飞机于年底按时首飞。

为加快“八三工程”试飞进度,杨凤田及时向中央军委领导建议尽快成立“八三工程”领导小组,中央军委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极大地促进了工程的进展。随后,他又会同有关型号副总师与上级机关一起相继攻克了高空大马赫数发动机停车、主起落架地面自动开锁、综合火控系统软件工程化管理等影响工程进度的技术关键。在“八三工程”飞机不搞设计定型时,他仍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发动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并一如既往地深入试飞现场,为飞机最终能够完成设备鉴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歼8系列飞机研制时间最长的型号,其数字式航空电子综合火控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其他型号飞机上。正是通过“八三工程”,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他们目前都担任单位领导或技术岗位带头人。

杨凤田始终把创新作为研制工作的重点,用一个个创新的实践推动着重点型号的研制。1980年前后,我国歼击机的发展处于十字路口。有人主张仿制国外飞机,有人主张继续研制某型飞机。当时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杨凤田,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中。在进行对比分析后,考虑到某型后继机由于发动机不落实很难搞下去,他当机立断提出了新的具体设想,并组织可行性研究。他与使用部门共同拟定战术技术要求报批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歼8Ⅱ飞机立项奠定了基础。立项后,他被任命为总师助理,后任型号副总师。

在确定歼8Ⅱ技术方案时,他首先提出了飞机结构只为改两侧进气而重新设计前机身的原则,并提出采用歼8全天候飞机座舱盖,这样既减少了技术风险,节省了经费,又保证了周期。通过反复设计协调前机身各系统和结构布置,他提出了装一门航炮而在翼根增挂两枚近距格斗导弹的方案,不仅解决了系统与结构的矛盾,而且提高了作战效能。目前,歼8Ⅱ型飞机已成为空军的主力作战机种之一,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

歼8某型飞机是我国首次研制具有制导和发射新型先进中远程空空导弹能力的国家重点型号。国内对空空导弹控制管理的载机系统技术还是空白,关键技术多,又缺乏可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杨凤田凭借多年的工程研究实践经验,在工程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有效、实用、能用、管用的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研制经费,同时大大加快了工程研制进度,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诸多技术关键等。

杨凤田有一句口头禅,“任务要上去,干部要下去。”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经常深入设计、试验、试飞现场,和设计员一起加班。在酒泉基地等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花甲之年的杨凤田亲自组织和参加一线的各项技术攻关和试验。

杨凤田具有极强的型号组织管理能力,有人说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说他在型号研制中锻炼出来的,无论能力来自何处,正是这种能力,使他同时兼任多种型号总师而把各项管理进行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在一线,他协调组织飞行大队、现场指挥系统和总师系统开展各项试验和试飞工作,把每次试飞、试验组织得协调有序,问题解决非常及时,研制进展格外顺利。

杨凤田善于根据实际情况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总体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歼8某型飞机的研制过程中,他主张采取高度平行交叉作业的有效措施,圆满地完成了首飞前的各项工作,使之提前一个季度首飞;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尺寸木质样机的设计制造,并且得到多方好评。群众称赞他是能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型号总设计师,和他干活心里痛快。

作为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深知“质量第一”是型号研制的生命,他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管理出来、生产出来的。因此他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规范,严格遵守设计程序,重视设计、试验评审,严格审批各种技术文件,凡是飞机出现问题,他首先要求本单位人员要眼睛向内,深入分析查找自己的原因,决不允许推诿搪塞。

杨凤田是型号总设计师,但他特别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在大会小会上,大家常听他说:“干我们这一行,不能光讲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还要讲政治,国家的需要就是最大的政治。”无论做副总师、副所长,还是任研究所专务,他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型号研制。

近年来,杨凤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并多次荣立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一等功、二等功;2001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技术尖兵称号;2004年获中航一集团航空金奖;同年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6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杨凤田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