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3758900000045

第45章 杜向光

杜向光(1916—1993),山西代县人,国营峨嵋机械厂(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飞)首任党委书记。1958 年12 月,任国营峨嵋机械厂党委书记,1960年11月任厂长,1963年2月改任党委书记,1964年1月调财政部工作。1993年去世。

1958年10月,国营峨嵋机械厂破土动工,1958年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任命杜向光为党委书记。在建厂初期,由于基本建设全面铺开,职工人数剧增,而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他和党委一班人围绕建厂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基建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1959年,为适应工厂建设需要,杜向光组织建立党委办公机构,充实政工队伍。相继建立了党委办公室、监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工会、武装部等党委办公机构和群众团体,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政工系统,抽调人员建立了一支政工干部队伍。

杜向光领导党委各部门相互配合,围绕基本建设,动员和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开展对“三边”建厂方针的学习,开展形势教育、纪律教育和阶级教育,使职工认识到建厂的有利条件和暂时的困难。

从1959 年起,党委在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在全厂生产班组中建立了91 个党小组,开展以党小组为核心的小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发挥党、团员的骨干作用,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效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指示、决议以及党报上的社论和重要文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政策水平。通过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学习向秀丽的高尚共产主义品质,做共产主义新人”的教育活动。

工厂于1960年8月2日召开了首届党员代表大会,杜向光做了题为《乘胜前进,再接再厉,把整风运动进行到底,为确保今年建厂任务和75号产品任务,实现1960年持续跃进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工厂首届党的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杜向光任党委书记。党代会以后,工厂党委从抓党员的管理教育入手,加强民主集中制和政治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是建立和健全了党员管理工作制度;二是注意思想改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

1964年3月,经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工厂政治部正式成立,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干部部、保卫处,并受党委委托代管武装部、工会和团委。政治部直接领导基层党总支、支部的工作。建立了政治部部务会议制度、政工会议制度、政工人员责任制等,从上到下形成了政治思想工作的统一指挥系统。

杜向光结合形势任务和职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工厂试生产任务几上几下,基本建设质量问题严重,需返修加固,加之全国连续几年自然灾害严重,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挫折,职工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少职工对工厂前途产生了疑虑。对此,工厂党委在开展“两忆三立”(忆阶级苦、忆民族苦,立国防观念、立社会主义劳动态度、立组织纪律观念)的基础上,发出了紧急动员令,号召全体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一条心、一股劲,以军事观点对待建厂任务。并为此做出9 条具体决定,一方面加强组织管理,在基建部门建立健全政治处,充实政治工作力量;加强思想教育及宣传鼓动工作;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树旗帜,立标兵。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掀起了你追我赶、争取立功的生产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工厂基建和试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工厂党委关心职工的疾苦,抓好职工生活,切实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困难,使广大职工进一步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特别是面对自然灾害,人民生活供应十分紧张的时候,工厂党委一方面在全体职工中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从思想上教育职工正确对待生活上的暂时困难,指明前景,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一方面带领职工生产自救,抽调部分职工利用机场空地开荒种粮种菜,喂猪养禽,并成立副业科,加强对农副业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与职工同甘共苦,干部轮流参加劳动,增强了团结,职工队伍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

几年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提高广大职工思想觉悟,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培养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政治工作干部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逐步建立了政治工作的正常秩序。

峨嵋机械厂从1958年动工修建到1964年工厂基本建成,生产出第一架飞机,正是党委书记、厂长杜向光在工厂的一段时间,可以说他是工厂基建及生产取得双丰收的见证人,他为工厂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工作需要杜向光于1964年1月调财政部工作。1993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