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12

第12章 梁吉先

梁吉先(1929.11—2004.7),山东荣城人,汉中南峰机械厂(2001年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合并组成新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导弹院)首任党委书记。1945年11月参加革命,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胶东军区后勤部第一兵工厂通讯员,兵工厂工人,副班长,行政组长。在胶东备战和复厂工作中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两次。1950年11月调株洲兵工厂(现中航工业南方)工作,历任组长、股长,厂工会副主席、代主席。1965年11月调湖南沅陵中南传动机械厂,任政治部主任、代党委副书记。1966年2月调汉中012基地任汉中南峰机械厂筹建工地指挥部党委书记;1968年9月任汉中南峰机械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1970年8月—1978年10月任中共南峰机械厂核心组成员、第一届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1982年2月调任012基地主任。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和证章,同时获航空工业部颁发的“献身航空工业三十年”荣誉证书。1989年离休,2004年7月去世。

汉中南峰机械厂创建于1966年,是按照中央当时关于对国际形势的基本估计,本着中央军委关于三线建设要遵循“山、散、洞”和“羊拉屎”的布局原则及“边设计、边施工、边准备、边生产”的筹建方针建设的。1966年8月10日,梁吉先在陕西省南郑县米仓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中的小南海河滩上主持开工典礼仪式。

建厂之初,正值“文化大革命”兴起,动乱的大环境时刻都在威胁着工厂的建设速度与工作秩序,扰乱着全厂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热情。面临此情此景,梁吉先十分着急,他动情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要大家认识建设三线的重要性,建设三线是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和战略思想。虽然当时工作秩序很不正常,但他始终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为了早日完成基本建设,他同普通职工一样,怀揣“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白求恩》,身备“三件宝”———草帽、雨鞋和铁锹,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突击厂房建设前的“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平整土地)等各项准备工作。为缓解基建材料供应紧张问题,他号召职工下河捞沙,上山烧石灰,装卸水泥,拉运楼板,抢运砖头等,尽一切努力调动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基本保证了基建工程的进程。

南峰机械厂当时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以“隐蔽”为中心。进洞是最好的隐蔽,因此,工厂的机械加工、电子组装、产品装配等主要生产线都安排在3个自然大山洞里(大佛洞、天星洞和鱼洞子)。然而,山洞的地质结构及其复杂,土石方工程巨大,除湿、通风问题难以解决,要在短期内建成生产线难以实现。面对如此境况,梁吉先统一领导班子思想,认为不能让3个自然山洞捆住手脚,拖住进度,应尽快在洞外先建成一套小型生产线作为过渡,先生产部队急需的产品。班子思想统一后随即拟订方案,1967年7月,工厂派出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到国家计委、国家建委、三机部、国防工办、第四设计院等机关汇报情况。领导机关分析研究工厂的困难和实际情况后,批准了南峰机械厂的调整建设方案,这就是第一期工程。随着第一期工程启动,迅速掀起了建设高潮,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70年上半年,梁吉先率领职工硬是从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水的大山之中,建立起一座能生产空空导弹的工厂。

1970年11月开始试制PL-2导弹,到1973年就开始批产,到1982年还研制了PL-2乙导弹。南峰机械厂的职工队伍由1966年建厂初期的39人(第一批筹建人员)发展到1982年底的2000余人。

1977年至1982年,全国企业进入全面整顿,南峰机械厂也不例外,领导体制由党委领导向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转移,在这个阶段,质量则成了企业管理的中心。梁吉先带领班子,组织队伍,以质量整顿为突破口,抓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具管理、器材管理、机动技安管理等各个环节,全员上阵,查找出企业管理上的各种问题八大类2400余个。针对问题,领导班子制订整改方案和整顿措施,并坚决执行。通过全面整顿,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为南峰机械厂后来的“转轨变型”、“保军转民”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

梁吉先于1982年2月调任012基地主任。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和证章,同时获航空工业部颁发的“献身航空工业三十年”荣誉证书。1989年离休。离休后,任陕西省国防科工办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陕西航空工业系统老龄工作委员会顾问,012基地老龄委员会、老干部工作委员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7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