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26

第26章 李殿武

李殿武(1927.2—2010.11),辽宁法库人,国营安大锻造厂(现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安大)首任厂长。1948年4月参加革命,1949年5月入党。1966年8月调贵州国营安大锻造厂参与筹建工作,1966年10月起任国营安大锻造厂厂长、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副厂长等职。1978年10月调东北物资管理站404库任主任。1987年初离休,2010年11月去世。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加速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1966年3月12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贵州航空锻造厂设计任务书,后确定厂名为国营安大锻造厂。按三机部总体规划,工厂的性质和任务是:为三线贵州地区的飞机、发动机、辅机厂提供毛坯锻件的专业化厂。1966年8月,李殿武调往贵州国营安大锻造厂参与工厂筹建工作。由于建厂工程一时不能上马,李殿武和工厂其他领导都暂时在011基地办事处帮助工作。

1966年9月初,李殿武到云马厂、黎阳厂等主机厂学习新厂上马的经验,同时开始厂址的选定和勘测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厂址定点实勘,反复比较,经上级批准,锻造厂厂址改定在安顺市头铺村大横山一带。此地地形隐蔽、交通方便、修筑公路容易、水源比较充足,建设锻造厂的条件优于初选点骑马大山。

9月29日,011办事处工程指挥部、工程党委扩大会议决定将国营安大锻造厂列为定点兴建厂。同日,李殿武和总工程师向011工程指挥部呈送报告,提出了今冬路通、水通、电通和平整土地(简称“三通一平”)计划,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10月,经第三机械工业部任命,工厂领导班子正式组成:党委书记沈锡生,厂长李殿武,总工程师张金芳,政治部主任侍光礼。

在工具、物资筹备就绪后,李殿武在上级下达的1200名民工指标中,仅从被占地的华严、二铺两个区组织了400名民工进厂施工。根据上级要求,以民兵建制组织民工劳动与生活管理,大家都住进了山洞,节省了近万元的建设费。为便于组织管理,由民工带队干部与工厂职工结合组成工地工程指挥部。

在民工进厂前的筹备阶段,由于人手少事情多,从早到晚都忙得团团转。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他们到安顺011办事处、地区物资局等单位办事,一天要徒步往返两次,有时一天竟能办成17件事,办事效率非常高。在安排安顺运输联社的汽车从601库往工厂运货时,李殿武和张金芳两人分别在头铺村和601库两头督促,工作抓得很紧。有时赶不上到公社吃饭,就买点饼子或点心、红萝卜充饥,渴了就喝龙潭水,李殿武的慢性结肠炎就是那个时候得的。看到同志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辛苦工作,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规划现场施工和搞好筹备工作,李殿武牵头筹办起了食堂,使职工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和保障。

12月,时任厂长的李殿武召开第一次全厂大会,动员开展“三通一平”工作。至年末,招用民工近2000名,组成9个民工连队进行现场施工。修建进厂道路4千米,与黔昆公路96千米处连接,穿过核桃寨,直到大横山下干塘坝职工住宅区。李殿武等领导亲自施工放线,建设两栋600米2的石头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和住宿条件。

1967年4月,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李殿武被暂停了工作,直至1968年1月得以恢复工作。1968年2月12日召开全厂大会,李殿武代表工厂做题为《三年规划,五年设想》的工作报告,受到职工欢迎。

1970年2月17日,厂革委会讨论决定并报011系统军管会批准,李殿武被任命为生产组组长。到1975年,为在六七月份完成歼6甲飞机和815甲型发动机全部锻件,力争12月飞机上天,工厂党委、革委会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李殿武任副指挥长。

工厂建设先后掀起几个“大会战”的高潮,工厂领导率领全体职工及家属、学生们,全力以赴配合现场施工,千方百计为现场服务,赢得了各次“大会战”的胜利。为解决10吨模锻锤基础设计、施工方案,李殿武还亲自去乌江电站请水电部八局工程师进行审定。工厂先后建成了锻造、气体、10吨模锻锤、炼钢、机加厂房、两所屯火车站及其铁路专用线,生产加热供油装置、道路改线与铺沥青路面,以及风、水、电等生产辅助建设项目,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商业、文化、娱乐、宿舍等生活福利设施,形成了工厂的建设规模。李殿武作为国营安大锻造厂第一任厂长,为航空三线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8年10月,李殿武调到东北物资管理站404库任主任。1987年初离休,2010年1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