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37

第37章 张守业

张守业(1922.10—2004.9),山东博兴人,北京国营长空机械厂(现北京长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长空机械)首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参加革命工作后曾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保卫干事。1955年7月—1969年8月,任空军高炮522团、33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1969年9月—1978年5月,任北京国营长空机械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5月离休,2004年9月去世。

1969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已经创办了17年的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改为生产航空燃油附件的工厂,厂名为国营长空机械厂,张守业被任命为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在部队已是很有经验的指挥员张守业,年近50又接受了校改厂这样一项陌生的新任务,这副担子的份量是可想而知的。他依靠对党的一片忠心、勤奋而刻苦的奋斗精神和诚恳谦虚的工作态度,与全体军管人员一起,团结全厂广大干部职工,硬是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改厂初期,“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极左思潮还相当严重,知识分子政策也未得到落实,许多同志还心存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以张守业为首的绝大多数军管人员,都自觉地坚持了党的正确路线和指导思想,真正做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支持和鼓励地方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革命促生产上,军管会的明确态度,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一心扑在生产技术和各项工作上,改建厂工作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在整个改建厂的过程中,全厂职工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等不靠,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创造条件,把教室和食堂改造成车间,自制车、铣、钻、镗及各种专用机床和试验设备400多台套,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庆安公司等兄弟单位热情支援和帮助下,只用83天就试制成功了第一个产品———495A输油泵,并立即投入批量生产。23个月拿下了工厂的主打产品701主燃油泵和702加力泵,成为航空燃油附件的重要生产厂之一,年年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保证了主机厂配套的需要。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质量摆在首位,提供的产品从未出现过等级事故,得到了主机厂和军代表的肯定,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在航空系统15个校改厂当中,国营长空机械厂是花钱比较少的、走得比较快的、也是改得比较好的单位之一。1976年,在航空工业企事业领导干部大会上,国营长空机械厂受到了表彰,并介绍了经验。

在整个改建厂过程中,张守业作为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正确把握党的大政方针,始终把“抓革命、促生产”放在工作的中心地位加以落实。同时积极组织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军管会进厂时,许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还正在接受审查,都在生产一线劳动改造和锻炼。张守业进厂不久,便立即组织强有力的班子,立即抓紧了落实干部政策工作,抓住重点,先易后难,逐个研究、逐个解放并很快安排了他们的工作,80%以上的干部都陆续上了岗。与此同时,又提拔了两名年轻干部进入了厂级领导班子,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也就是这个班底,在军管会撤离后,经受了各方面的考验,不断地把国营长空机械厂的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张守业在整个改建厂过程中,始终注意加强军民团结,创造和谐氛围,让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军工企业实行军管期间,国营长空机械厂的军民关系是最好的单位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以张守业为首的军管会,尊重地方干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事主动同地方干部商量,支持地方干部大胆地开展工作。张守业为人诚恳,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带出了军管人员的好作风。在厂和车间两级班子中,军民关系都一直很和谐。军管会在工作当中,还特别注意保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1974年,九车间应北京石油公司的要求,自主开发了机械计数式加油机,使工厂成为国内第二个能生产加油设备的厂家。当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产品还是个新鲜事,不仅上级没有提倡,更有的说这是不务正业,担心会影响军工任务的完成。但是,军管会却有力地保护了这一成果,肯定了九车间的成绩,并让他们在全厂庆祝国庆的大会上献了礼。那时,虽然产量还不大,每年只有专供北京石油公司的50~100台,但却为之后的“军转民”做了重要储备。1980年后,工厂军品任务逐年减少,中央也号召军工企业实行“军民结合”,工厂首先抓紧扩大加油机的生产规模,产量连年翻番,成为国内最大的加油机生产厂,不仅使企业渡过了难关,而且登上了新的高度。这得益于张守业在厂时的决策。

197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时,军管人员已陆续撤离,张守业被留下来继续主持全面工作,直至1978年5月离休。2004年9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