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57

第57章 王宏俊

王宏俊(1916.6—1998.6),安徽六安人,3201医院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老八团卫生队看护长、淮南军区路西独立团门诊所所长、16团卫生队队长等。参加过反“扫荡”、反清乡和巢县战斗、占鸡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人民解放军102师医疗队队长,炮兵三师医务处主任、副处长,华东炮兵学校卫生科科长。参加过苏中战役、盐城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2年9月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炮兵七师卫生处副科长、卫生主任,荣立三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和三级国旗勋章及证书。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6年10月转业,相继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甘肃张掖新厂筹建处医务主任,陕西机械厂(现中航工业西飞)职工医院副院长。1967年1月调汉中012基地,1973年3月任3201医院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1977年5月任秦峰机械厂顾问兼职工医院院长。1983年离休。1988年获航空工业部颁发的“献身航空工业三十年”荣誉证书和证章。1998年6月去世。

1967年,根据党中央战略布局和第三机械工业部陕西地区办事处党委决定,在陕西汉中地区南郑县境内开始创建医院,服务对象包括第三机械工业部南郑、汉中地区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南线医院按300张病床的规模设置,可先建150张床位,以后逐步扩大,门诊部设在各厂,南线医院不设门诊部。1月11日,012基地党委决定,南线医院(3201医院)由101厂代建,并决定王宏俊负责筹建工作。

1967年,王宏俊领导筹备组开始了3201医院的筹建工作,他组织和动员全体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力以赴投身于基本建设,发动职工参加搬运石灰、运石填基、粉刷等一系列大会战。

医院筹建期间,王宏俊带领筹建组成员,积极主动协调各种问题,克服了一切意想不到的困难,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医院的筹建工作,医院于1970年开诊。

从1967年到1985年,本着边建设边诊疗的原则,医院从无到有,医疗由局部到全面开诊。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广大职工、三线战士共同努力,历经18个年头,终于建成了拥有固定资产588.31万元,医疗设备170台,办公设备21台,炊事机械设备8台,动力设备79台,机械设备3台,运输车辆12台,其他设备10台;病床392张,住院部10个科室即:内一、内二科,外一、外二科,中医科,传染科,小儿科,五官科,妇产科和手术室;全院职工505人,其中院领导干部6人,医务人员306人(医生96人、护士133人,其他医务人员77人),政工、行政、后勤、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学校教职员193人的中型综合性医院。

如今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3201医院建筑面积12万米2,固定资产3亿元。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开放床位1000余张,设有40个临床医技科室,10个特色专科,2个研究所及陕南地区首家通过省卫生厅验收达标的洁净手术室、供应室。是陕南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1976年2月,王宏俊任3201医院顾问。1977年5月调秦峰机械厂任顾问兼任职工医院院长。1983年离休,1998年6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