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大响自传
3759900000003

第3章 我的家庭(2)

母亲对政府和父老乡亲心存感激,尽心尽力为百姓治病,还努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当有病人来家诊病,她边看病、边聊天,了解病人家庭情况,帮助解除思想包袱。对比较贫困的危重病人,她一般都不收费用,有时甚至将我们孝敬她的西洋参、东北人参、三七、北黄芪(她认为南方黄芪药力不好,每年我们都从北京同仁堂买一些上等北黄芪寄回去给她配药)等补品,无偿赠送给那些最困难、最需要的病人。因此,“曾医师”在当地有较大的名气,也有不少人从云南、四川等地慕名前来治病。人们来看病时,按当地习俗捉只鸡、提只鸭、拿包糖果或点心是常有的事儿,但病人走时母亲总要回赠她们一些礼品,否则她决不收取人家的东西。对那些没有钱抓药的病妇,有时她送50、100元抓药钱的也不在少数。我几次在家看到,特意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能乱收别人的东西,送点钱给别人是积阴德,自己心情愉快,来世可以变好人,也保佑你们大家在外工作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1979年党中央宣布给土改时划为地主的人摘掉帽子,重新享有平等的公民权。母亲对此特别高兴,还给我写来一封信,其中特别提到“万分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英明伟大,给我摘了帽子,让子孙后代不再受我的牵连和影响。”

母亲关心家乡建设,爱做善事。1986年她给我写信,说刘家宅院正前方的白花江原有的木桥被大水冲走了,乡亲们希望能建一座以石为墩、钢筋水泥为面的桥。她说这样使老百姓出行方便,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但自己没有能力捐这么多钱,问我能否捐资1万元将桥建好。当时我每月工资不多,但这是母亲的美好心愿,又对老百姓有利,便欣然同意汇去1万元。村里很快便将桥修好,落成之日举行了典礼,放了不少鞭炮。桥头还立有白花桥碑一块,碑文为:德留千秋通一路,功在万代建大桥。横幅为:功德永存。这本是一件应该做的小事,没想到父老乡亲们却郑重地立碑留念,令我十分感动。

2010年,母亲年届92岁高龄,趁春节之际我回到家乡,这是我离家60年来第一次携妻儿老小一起回家陪她过大年,老人家十分高兴。我在得知家乡要修建乡村公路尚缺部分资金时,与母亲、家人商议,捐资5万元,后因当地政府筹资不足,我再捐资6万元,共计11万元人民币。母亲对我此举大加赞许。这条路现已修好,2010年12月18日全村和邻村老小齐出动,参加了村民委员会举行的隆重通车典礼。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字里行间饱含着母亲对游子的关爱和思念,情深意切,十分感人。在人世间,母亲是最可爱的人,她总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维系着芸芸众生的生命,终有了文明的诞生和延续。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珍贵的情感,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为了儿女,母亲总是心甘情愿地牺牲一切。正像一首歌词中写道:“母爱是一针一线的亲情,母爱是无休无尽的牵挂,母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从不奢求儿女的报答。母爱最无私,母爱最伟大。”而我们做儿女的,对母亲的回报又能有多少呢?我常常想,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无不享受过母亲所给予的生命、关爱、幸福和快乐,这恐怕正是我们人类能够繁衍生息的无尽源泉,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温柔、美丽而伟大的力量吧。

母亲老人家辛苦劳累了一生,于2012年4月15日5时10分无疾而终,安详乘鹤西去,享年95岁。

父亲

父亲刘韶声,字维琪,号木生,学名飞鸿,生于1918年。

1939年,父亲在衡阳船山中学读书时,因与国民党训导教官吵架(训导教官要求学生剃光头,他不服从),被“勒令退学”。1940年初,他赴湖南宁县报考广益高中,因为没有证书,就找到同学刘鸿,借用他的证书,在刘鸿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飞”,以后就一直叫刘飞鸿了。

解放前父亲有个坏毛病,爱打牌赌钱,因此常与母亲吵架。有时一吵起来,母亲就赌气回到外婆家,所以我小时候经常被母亲带去外婆家住。

父亲从广益中学毕业之后,考进了广西大学。开始学的是经济,后来他感到学经济没出息,就转学农业系。其间日军侵犯广西,学校停办一年,因此他在广西大学实际上读了6年。那时年幼,我记事不很清楚,只记得父亲每年从广西回来时,总要带一些金橘给我们吃。

1947年,父亲从广西大学毕业。父亲有过很多照片,我小时候常拿出来翻看。其中有一张大学毕业时穿戴学位服饰的,可惜“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被抄走了。

父亲在读书求学期间,还断断续续在永安小学教过两年书,之后,他受聘到祁阳刘氏私立崇汉中学当教师。

刘氏私立崇汉中学的校长叫刘兴,号铁夫,湖南祁阳县人。刘兴是保定陆军学校第一期毕业的,北伐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6军军长。抗日战争中,刘兴由陆军中将晋升为上将,连任第16军团的军团长、第26集团军总司令、江防总司令等要职,后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协助唐生智,以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策划了守备南京的计划。从南京撤退后,蒋介石令刘兴回任江防总司令,但他却辞职回原籍休养。1942年秋,刘兴在家乡天马山下创办了刘氏私立崇汉中学,自任校长。

1949年5月,应程潜邀请商议举行湖南和平起义事,刘兴到长沙面见程潜和唐生智,接受任务并会见了中共湖南省工委负责人。解放后程潜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后来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8年7月任湖南省省长。解放后唐生智担任过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刘兴则在1950年2月返回长沙,被任命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参事室副主任,后兼湖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病逝。

刘兴校长礼贤下士,听说我父亲是大学毕业生,于是托刘德操先生介绍,于1948年亲自到罗口町家中与我父亲见面,诚聘父亲为崇汉中学教师,双方签了合同。那时教师的薪水不发钱,而是发谷票,大概一个学年80担[4]谷。有了谷票就可以买米,也可以换成银元或钞票。

崇汉中学师资力量很强,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念过洋书的。父亲主要讲授生物课程。他讲课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学生很爱听。同时,父亲还在重华中学和祁阳县中兼授高中生物课。他为人比较讲义气,特别喜欢会读书的学生。在崇汉教书期间,先后给十几位家境困难的同乡学生代交过学费。父亲曾代授英语课,还当过学校的教导主任。他为人耿直,性子急躁,脾气不太好,不会拐弯抹角,有些老师对他安排的课有意见,相互争吵,他一气之下干脆辞职不干了,说我还是当我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