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赵振业传
3765500000009

第9章 步入科研殿堂(1)

入 伍

为集中有关方面的科技力量、加速发展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增强我国武装力量的威力,中央于1960年12月20日批准以第三机械工业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有关研究机构与海军、空军、通信兵有关研究机构组成航空研究院、舰艇研究院和军事无线电电子学研究院。航空研究院番号为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简称六院)。

1961年6月,航空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将唐延杰任六院院长。六院总部当时设在天津卫国道一个兵营里。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1860年,天津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天津作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北京120千米,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光阴似箭,岁月匆匆。1961年夏天,赵振业大学毕业了。同班同学有的分到了工厂,有的留校任教。同学们纷纷打点行装,走出校门,奔向工作岗位,以自己所学服务社会,个个都很激动。当时大多数同学都离校了,赵振业却迟迟没有得到分配去向的消息,很是着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出身不好、父亲又顶着“右派”帽子,却被分配到了部队。9月底,赵振业来到天津中国人民解放军4847部队报到,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尉军官。他在这里集训了一个月。参加集训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配有辅导员。赵振业是最后一批,住在交通旅馆,吃在登赢楼饭庄。集训期间没有学国防军事知识,而是学习时政,谈论专业、入伍之类的事。辅导员告诉大家,入伍自愿,不愿入伍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单位。

就这样,10月底,赵振业穿着一身绿军装来到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山脚下的六院第六研究所,圆了他当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他在大学实验室与康沫狂老师一起做高强度试验,就与高强度钢结下不解之缘,而今被分配到结构钢、不锈钢组,从事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研究,更是令赵振业心满意足。

第六研究所(简称六所)前身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 1956年5月26日在北京东皇城根北京工业学院旧址礼堂宣布成立,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7年后迁至北京西郊冷泉原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所(1957年4月撤销建制)所在地。

1961年12月21日,第六研究所正式列入部队编制,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059部队。1962年7月15日,按总参谋部1962年4月23日通知,六所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927部队,并从部队抽调了一批富有经验的政工和行政干部到所加强工作。

1965年6月30日,六所全体军人集体转业,脱下军装,取消总字927部队代号,部院合并,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第六研究所。此后,六所又先后更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621所、航空工业部621所、航空航天工业部621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1所, 1996年更名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航材院)。

如今,作为我国面向航空的综合性材料研究机构和最大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航材院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和直升机用先进材料、工艺、检测评价研究,具有高性能材料的小批量生产和高难度重要部件的研制与开发能力,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军民两用技术研发项目。

深 深 印 记

赵振业踌躇满志,怀着干一番事业、报效祖国的心境进入621所时,正遇上所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在甄别“摘帽子、解疙瘩”中,为在“反右倾”运动中、“兴无灭资”斗争中、“大跃进”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的人平反,给予信任,量才委以科研任务,或者恢复技术领导职务。

当时,所长黄若暾针对“大跃进”中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盲目蛮干的教训,在调查研究之后,总结并提出了科研工作“十字要诀”,即:料、成、工、材、设、记、性、总、产、车。料,就是资料的掌握。即在研究题目开始前,制定研究大纲,试验研究工作开始后,以及在作总结时,都应不断收集资料。成,是选定材料成分。要求成分的确定及变化途径在研究大纲中就应明确规定。工,是工艺。金属、非金属都有自己的工艺。在试验过程中,对已定型的工艺规范应严格执行;对未定型的工艺规范,如需改进、修改,要经过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讨论研究,并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才能实行。材,是原材料的准备。除了要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之外,还要保证材料的纯净度。对原材料的要求在工艺规范中应有规定。设,是设备条件。标准设备要配套,非标准设备的设计一定要做到使用、设计和制造单位三结合。记,是试验及工艺记录。要求记录越详细越好,而且一定要定期汇总综合分类整理。性,是合格的性能。总,是总结。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全面细致地把全部研究过程记载下来,二是对研究成果下结论。产,是小批生产。是在材料已定型,工艺已初步掌握,且在相当于成批生产材料的条件下,将材料制成半成品,再由航空工厂制成零、部件,以通过航空工厂的一系列热、冷加工考验,符合航空产品设计图样的要求。车,是试车、试飞。将航空零、部件装到发动机或飞机上试车、试飞,以考验材料。

1961年,621所在学习和贯彻中央关于自然科学工作若干政策问题的批示,聂荣臻副总理报告和中国科学院关于科研工作的十四条意见(简称十四条),以及六院颁发的《航空研究所暂行条例》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坚持贯彻技术民主和技术责任制,培养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的“三严”科研工作作风,不断改进科研管理的重要性。于1962年年初制订了《题目研究管理细则》(简称细则)并在全所试行。《细则》分为“题目研究的准备”“试验研究”和“结束”三个阶段。

准备工作阶段,着重强调要制定好研究工作大纲,并作为检查准备阶段完成的依据,没有大纲不能进行试验研究工作。试验研究阶段,着重强调了加强科学分析和贯彻“三严”精神。结束阶段,着重成果落实。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细则》贯彻之后,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在实践中又发现了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后来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三阶段为:研究准备阶段、研究试验阶段、扩大试验和成果试用阶段。三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共20条,每条均有细则。形成了《研究工作程序三阶段二十条》(简称《研究工作程序》),为了更好地出成果、出人才,以《研究工作程序》为中心,还制定了《研究室管理细则》和《研究室政治工作程序和方法》,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所管理办法。《研究工作程序》的贯彻执行,一扫“大跃进”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病,使科研工作出现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