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3765900000026

第26章 中国创始飞行大家冯如

冯如(1883.12.15—1912.8.25)

冯如,字鼎三,生于广东省恩平牛江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由于生活所迫便随家乡表亲赴美国旧金山谋生。到美国以后,由于人地生疏,饱受外国人的欺凌压迫。幸好在华侨的热情帮助下找到一个勤杂工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他白天工作,晚上坚持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他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西方发达的工业技术使他认识到“国家富强是由于工业发达,而工业发达又以机器制造为最重要。今天中国贫穷落后主要是工业不发展,要帮助中国发展工业必须学习机器制造技术。”后来经过朋友介绍,冯如到美国纽约的一家工厂做工。经过他刻苦努力逐渐掌握了几十种机器的性能,并且自己发明和制造了新式抽水机、打桩机和无线电收发报机。又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还掌握了机械学和电子学。正当冯如精心研究学问的时候,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中国的土地爆发了日俄战争,中国的领土横遭外国侵占。冯如从清王朝的腐败中深切体会到,要抵抗侵略必须研制武器,而兵器中最历害的武器莫过于当时刚问世不久的飞机了,如果我们有上千架飞机驻守港口,就可以巩固边防威镇强敌。他下定决心掌握这一新兴的工艺技术,并决心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制造飞机。

1908年冯如从纽约回到旧金山,在华侨的资助下成立了“广东机器制造公司”,地址就选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市,并于1909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这架飞机试飞没有成功,他并不灰心,决心继续试造。虽然多次失败,但他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改进。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制造出了一架新飞机,这架飞机飞行了0.8千米,高度4.57米,当准备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幸好人未受伤。后分析原因是螺旋桨轴螺丝拧得太紧,使桨根断裂所致。此时,他所筹的资金已经快用完了,同时他父母也写信催他回国,但他不愿意半途而废,决定留在美国继续他的事业。

有志者,事竟成。在冯如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下,他和徒弟们又制成一架新的飞机,于1909年9月由冯如亲自驾驶飞上奥克兰上空。飞机时速104千米,飞行距离805米。这时孙中山先生正在美国,也亲临现场观看了表演,他对冯如发奋图强的精神高度赞扬,并为“中国大有人才”而高兴。这件事也轰动了美国,各大报刊都刊载了冯如成功飞行的消息。《加利福尼亚美国人报》上一篇题为“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的文章,报道了这一惊人壮举。

冯如的飞机试飞成功以后,很多美国人以高薪聘请他传授飞行技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并不想留在美国,一心想把自己的技术贡献给祖国。1911年冯如和他的徒弟们带着自制的单翼机和双翼机各一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以后冯如又把国外的机器制造公司的设备运回国,以“壮国体,挽权利”为宗旨创办了“广东飞行器公司”,准备制造飞机。这时,武昌起义爆发了。冯如联合一些革命同志,组织北伐飞机侦察队。不久南北议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冯如的愿望也就没能实现。为了在国人中普及航空,冯如呈请当时的陆军司批准,于1912年8月25日上午在广州附近的燕塘举行飞行表演。这天天气很好,参观的人很多,冯如驾机起飞大约飞过5千米远,博得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正在这时,冯如想让飞机爬得更高一些,由于用力过猛致使飞机失速下跌,摔到地面,冯如也受了重伤,当即送往医院。在弥留之际,他嘱咐徒弟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不要失去进取之心,飞行出事故是难免的,望你们继续努力。”这年他只有29岁。

冯如虽然永远离开了人间,但他刻苦自学,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为纪念冯如的功绩,在他家乡恩平牛江镇建立了冯如纪念馆,门前竖立着他手持飞机模型的铜像,永远为后人所景仰。

(王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