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3765900000003

第3章 风筝发明家韩信

韩信(?—公元前196)

韩信,江苏淮阴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统帅和理论家,汉初三杰之一。他出身平民,曾“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后被刘邦赏识,拜大将。他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善于用计谋战胜敌人。除了打仗,韩信还是一位发明家,古籍说风筝就是他发明并首先用于战争的。唐朝赵昕写的《息灯鹞文》一书中记载:“我闻淮阴(指韩信)巧制(风筝),事启刘邦。楚歌云上,或云子房。”说的是刘邦大军将项羽部队团团围住,刘邦不想硬拼而想瓦解敌军,这时韩信就建议扎制大风筝、绑上哨子升上空中,哨音形成空中“四面楚歌”。此建议受到刘邦的赞赏,随即交办。韩信设计出风筝雏形,并找来了一位住在楚地南通的吴姓木匠师傅合力完成第一只风筝,吴师傅又将三只大小不同的竹哨连成一组,固定在风筝的骨架上。风筝试飞成功后,韩信便号召营中所有懂得手工技艺的士兵们一起扎制风筝,大家各显其能,有用果壳制哨、葫芦制哨,亦有用青竹割制,军营变成了历史上第一座风筝工坊。

夜里将风筝放入空中,清脆的哨音从天而降,音调不同、高低不一、如歌似曲、如泣如诉。身处楚国军营中的兵士,被天上、地面的楚歌搞得草木皆兵,项羽也被连日来的楚地山歌所误导,最终失败。中国、中国香港、孟加拉国和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发行过风筝的邮票。

此外,宋朝高承著《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第四十二·纸鸢》记载说:“在高祖之征陈: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说的是韩信拟谋反,用风筝测量未央宫远近,准备挖地道攻入。唐宋古籍对韩信制作风筝的记述应该是可靠的。

风筝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它是首个飞上蓝天的重于空气的人造物体。它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韩信发明的风筝,用竹条和纸扎糊而成,早期典型的沙燕风筝完全是仿鸟形,它有鸟身、两个翅膀、两个尾翼,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人造的飞行物,一定要跟鸟一样,有翅膀、有尾,而且能被风托上天(风筝放飞时,用线系着必须与水平面呈45度角,才能使风筝被风托上天空,这就是今天飞机起飞时的迎角)。它向人们证明,除了鸟和昆虫那种扑翼的方式外,采用合理的拉力和升力分开的固定翼面,也可以实现飞行。后来风筝文明被传到世界各地,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纷纷仿效进行科学试验研究。1749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尔逊利用六只风筝扎制成世界上第一个“风筝气象站”,系带仪器,放飞空中,成功地进行了气象观测。1839年美国气象局利用风筝建立了十多个风筝气象站,沿用到1933年才废止。1752年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在雷雨中收集电流,并发明了避雷针。风筝的发明,促进了飞机的发明,它为未来的飞机上天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事实上,包括第一架飞机制造者美国莱特兄弟在内的许多航空先驱们,都是从研究风筝入手而发明早期飞机的。莱特兄弟正是通过亲手制作风筝,研究飞机设计中的问题,而发明了“飞行者一号”的。而旅居法国的巴西人阿尔伯特·桑托斯—杜蒙设计制造的欧洲第一架飞机,干脆采用盒式风筝结构制作出整个飞机。并使飞机首次实现转弯飞行,表明盒式风筝具有适应气流的优点。而盒式风筝早在2000年前,中国人已放飞天空了。是最早制造出盒式风筝滑翔机的澳大利亚人劳伦斯·哈格里夫。邮票上的飞机图案实际上就是一个盒式大风筝,它还没有动力。不过1884年的这一风筝式的滑翔机,给了阿尔伯特·桑托斯—杜蒙以巨大启发,终于研制出欧洲第一架飞机,从中可见韩信发明的风筝的重大科学意义了。

(霍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