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明心宝鉴
3794500000005

第5章 天理篇第二 顺从天意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原典 2—1

孟子云:“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译文

孟子说:“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就灭亡。”

原典 2—2

《近思录》[1]云:“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注释

[1]《近思录》:南宋朱熹和吕祖谦合撰,共十四卷。摘录北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的言论。

译文

《近思录》说:“遵循天理,不追逐利益,却没有不得利的。遵从人的欲望,追求利益却不得,而祸患已随之而来。”

原典 2—3

诸葛武侯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译文

诸葛亮说:“谋划事情在于人,成就事情在于上天。”

原典 2—4

人愿如此如此,天理未然未然。

译文

人的愿望总是想着怎样怎样,天理却并非如此。

原典 2—5

康节邵先生曰:“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译文

邵康节先生说:“上天的听闻寂静无声,苍茫之中何处可寻?既不在高处也不在远处,都只在人的内心里。人心里生出一个念头,天地全都会知道。善恶如没有报应,那么天地也就有了私心。”

原典 2—6

玄帝[1]垂训:“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注释

[1]玄帝:道教称真武大帝为玄天上帝,简称玄帝。

译文

玄帝遗训:“人间的窃窃私语,上天听见如同雷鸣。在暗室内做了亏心事,在神看来像闪电一样明显。”

原典 2—7

《忠孝略》曰:“欺人必自欺其心,欺其心必自欺其天。天其可欺乎?”

译文

《忠孝略》说:“欺骗别人必定要欺骗自己的内心,欺骗自己的内心必定会欺骗自己的上天。上天是可以欺骗的吗?”

原典 2—8

人可欺,天不可欺;人可瞒,天不可瞒。

译文

人可以欺骗,上天却无法欺骗。人可以隐瞒,上天却无法隐瞒。

原典 2—9

世人要瞒人,分明把心欺。欺心即欺天,莫道天不知。天在屋檐头,须有听得时。你道不听得,古今放过谁?

译文

世人想要隐瞒他人,分明是把自己的内心欺骗了。欺骗内心就是欺骗上天,不要认为上天不知情。上天就在屋檐前,总会有听到的时候。你说上天听不到,古往今来又把谁放过了呢?

原典 2—10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我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译文

清澈的青天是不可欺骗的,还未动的念头我已预先知道。劝你不要做亏心事,否则你看古往今来(上天)放过谁了呢?

原典 2—11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译文

善良的人,别人会欺负他,上天却不会;凶恶的人,别人会害怕他,上天却不怕。

原典 2—12

人心恶,天不错。

译文

内心险恶的人,上天不会放过他。

原典 2—13

皇天不负道心人,皇天不负孝心人,皇天不负好心人,皇天不负善心人。

译文

上天不辜负潜心修道的人,上天不辜负有孝心的人,上天不辜负好心人,上天不辜负心地善良的人。

原典 2—14

《益智书》云:“恶错若满,天必戮之。”

译文

《益智书》说:“如果恶贯满盈,上天必会处死他。”

原典 2—15

庄子曰:“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人不害,天必诛之。”

译文

庄子说:“如果人做了不好之事却获取显赫名声,别人不处罚他,上天必会诛杀他。”

原典 2—16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译文

种了瓜就会收获瓜,种了豆就会收获豆。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原典 2—17

深耕浅种,尚有天灾,利己损人,岂无果报?

译文

深耕田浅下种,还会怕有天灾,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难道就没有因果报应吗?

原典 2—18

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孔子曰:“得罪了上天,就没地方祷告祈求宽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