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奥运会门票与纪念币的出售
出售电视转播权和奥运会标志收入的增加,虽然降低了奥运会门票收入在奥运会财政收人汁划中的比重,但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门票价分别为200美元、100美元、50美元,获得的门票收入占电视收入的48.79%。
发行纪念币是古代奥运会的传统之一。纪念币推销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北美和澳大利亚以直接进入市场的方式进行,欧洲是通过银行发行,一些亚洲国家地区是通过纪念币推销公司来推销的。现代奥运会纪念币发行始于1951年,芬兰政府为次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发行了面值为500芬兰马克的银币1.9×106枚。此后,各届奥运会都有纪念币的发行。1964年,奥地利为因斯布鲁克的冬季奥运会发行了面值50先令的纪念币;同年日本政府为夏季奥运会发行了面值为100日元的纪念币。到70年代中期,奥运会主办国更加重视对奥运会纪念币这一重要财源的开发。慕尼黑奥运会通过发售纪念币获得2.06×105美元的收入。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政府发行了2500×104枚银币,100×104枚金币,收入高达1.25×108美元。1988年,第15届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共卖出340×104枚银币,14×104枚金币,创冬季奥运会出售纪念币的纪录。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通过出售纪念币,组委会共创收929×103韩元。
第二节 奥林匹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1.传播商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
奥运会比赛期间可以吸引数以亿计人的注意力,因而广告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因此,奥运会对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十分巨大的。1964年可口可乐公司向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免费提供数以百万计的饮料,由此使可口可乐由原来的以美欧为主要市场扩展到五大洲。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韩国价值1×108美元的电器产品被用于奥运会上,投入使用的计算机、终端机、闭路电视和电话电报机,以精良的质量受到用户的好评,因而赛后订户纷沓而至,在该国产品销售增值的54×10。美元中,电器产品约占1/3。
奥运会商品信息的传播还包括各种体育用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款式的交流,体育生产商常把奥运会比作体育用品的“万国博览会”,在各种体育仪器、器材、服装用具的观察比较中,学习新经验,掌握新潮流,把握新趋势,从而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和机遇。许多厂家利用已出名的运动员和挖掘潜在的世界冠军进行广告宣传,作为厂家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像日本美津浓运动服装公司为推售短跑鞋,长期让田径明星刘易斯穿该公司的“赤足感”的超轻运动鞋。无疑,刘易斯在奥运会中的出色表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形效应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场大众体育的热潮,从而带动了全球运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时间与经济保障。
各国都制定了计划以保证体育人口不断的增加,英国体育理事会于1983年制定了一份10年发展计划,要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到1993年达2610×104人。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无疑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前苏联经济学家C·奥克萨尼奇曾对参加身体锻炼和未参加身体锻炼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前者比后者高0.6%~10%。按此计算,因劳动者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增强的产值为40×108卢布,再加上他们出勤率高,因病影响劳动生产的时间少,又可增加57×108卢布,两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97×108卢布。
体育人口的增加,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1987年,前苏联体育用品的产值约为80×108卢布;美国1986年用于体育方面的费用高达472×108美元,大大刺激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英国的体育用品产业每年为英国提供37×104个就业机会,相当于英国整个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全英体育用品行业的产值,每年高达68.5×108英镑,而政府从中获取税收24×108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5倍。体育产业已逐渐成为产业部门的一大类。1987年,美国体育的生产值为472×108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在各项生产值中排第25位,高于石油和煤的产值。虽然以上社会价值的创造并不完全归功于奥林匹克运动,但奥林匹克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3.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促进
(1)提高举办国知名度
在申办、筹办,特别是在举办奥运会期间,举办国、举办城市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通过各种媒体为数以亿计的观众所了解。这就为一个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韩国由于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它的国际形象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的扩大,经济、技术交流的加速发展,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韩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
汉城奥运会后,每次申请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也随之增加,正是考虑奥林匹克对提高主办国(城市)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如西班牙也借巴塞罗那举办奥运会之机,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力图跻身欧洲强国。巴塞罗那筹办1992年奥运会时,正处于西班牙从80年代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开始复苏的时期,筹办奥运会明显地加速了经济的复苏。
(2)促进主办国经济快速增长
1964年,东京成功地主办第18届奥运会,使得国民生产总值由奥运会前的每年增长10.1%,猛增到26.1%。日本人称之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经济学家认为这届奥运会是日本进入世界工业强国的里程碑。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国动员,振奋了民族自强意识,生产效率也随着提高。据韩国官方宣布,7年中,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诱发效果,并带来3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效果。经济专家在分析两国经济起飞原因时,高度评价奥运会对国民情绪的激发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并称之为“奥林匹克效应”。
(3)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益
主办奥运会不仅需要主办城市有世界一流的体育设施,还要具备现代化的综合市政供给系统。这就要求主办城市要花费6~7年的时间,兴建各种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奥运会的到来,、主办城市及其所在国的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特别是举办城市失业人口中的压力。如洛杉矶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共2.5×104人,收入4.9×108美元。在奥运会人力需要高峰的4个月中,创造37500个新工作岗位,并使已有的37500名雇员增加收入,这还不包括组委会数千名志愿者。汉城奥运会给3.4×104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4)促进了城市及体育设施建设
奥运会主办城市不仅要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体育设施,而且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综合市政供给网络,其中包括“交通、通讯、饮宿、商业和旅游”等。东京为主办1964年奥运会,日本投资近30×105美元巨款,用于改善城市交通网点和修建东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还有代木游泳馆、击剑馆、柔道馆,以及标准赛车场、足球场等,其中当时建成的成田机场和许多高速公路至今还是现代城市交通的典范,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城投资3 1×108美元新建扩展城市设施,扩建了国际机场,整修了高速公路,进行了汉江综合开发,改善城市环境和下水道,加强了水质管理。仅新建饭店就有103家,使汉城现已成为亚洲旅游热点城市之一。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现代化面貌和接待能力,常常在赛后吸引各种世界级体育比赛和大型国际会议光顾。如东京、慕尼黑等城市就多次承担过世界大学生比赛、各种世界锦标赛和国际博览会等。主办奥运会使这些城市在短期内步入国际一流城市行列。
(5)促进旅游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奥运会而招来的旅游者成倍增长。蒙特利尔奥运会因毗邻美国,使得国外为旅游而前来的观众多达16~17×104人,国内观众更多,观看者多达3137280人。汉城地处亚洲,由于来自日本和其他“小龙”(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游客猛增,使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国外游客多达24×104人。游客,特别是国外旅游者将为主办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据韩国官方宣布,由奥运会带来的直接有关的旅游收入达14×105美元,诱发收入效果为2.27×18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