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112

第112章

度无极经云。恶不善者。瞋恚愚痴贪欲三品。谓上中下。其上品者。若闻欲名。遍身战动。心踊欢悦。不观欲过。厌离不生。无惭无愧。何谓无惭。经游独行。恒思欲境。心心相续。唯见妙好。不知过患。若其父母。及余尊长。呵彼所欲。于所尊前。不觉起诤。是名无惭。此人命终。当生恶趣。中品欲者。若离境界。不恒生心。下品欲者。但共言笑欲情即歇。瞋亦三品。上品瞋者。愤恚若发。心惛目乱。或造五逆。若谤正法。及大重罪。中品瞋者。以瞋恚故。而造诸恶。即生悔心。下品瞋者。心无嫌恨。但口呵毁随生悔过。痴亦如是。虽作是观。知一切法。如幻梦响。乾闼婆城。虚妄不实。颠倒故见。灭外境界。内生寂静。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学般若波罗蜜。通禅波罗蜜。(羽字函第一卷)。

忏法云。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依于六根行于六识。取于六尘。眼着色。耳着声。鼻着香。舌着味。身着细滑。意着法尘。起种种业。乃至开八万四千尘劳门(第一卷)。

涅槃经云。杀罪有三。谓下中上。下者蚁子。乃至一切畜生。是名下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具受下苦。何以故。是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杀者。具受罪报。中杀者。从凡夫至阿那含。是名为中。堕三恶道。具受中苦。上杀者。父母乃至阿罗汉辟支佛。是名为上。堕于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上苦。若有能杀。一阐提者。不堕此三种杀中。譬如掘地割草。斩截死尸。无有罪报。何以故。诸婆罗门乃至无有信等五法。是故虽杀不堕地狱。(一字函第七卷)。

避于自杀求无罪  若是令人讵免殃

阿难分别经云。阿难白佛言。人不自手杀者。为无罪耶。佛答。教人杀人。重于自杀也。何以故。或是奴婢。愚下小人不知罪福。或为县官所见促逼。不自出意。虽获其罪。事意不同。轻重有差。教人杀人者。知而故犯。其罪莫大。(言字函第七卷)。

虽他所制杀难免  若彼乐从罪乃同

毗婆沙论云。问。若为王等。逼令行杀。得杀罪不。有说。不得。所以者何。他力所制非彼意乐故。如是说者。亦得杀罪。除自要心。宁舍己命。终不害他。如是则无罪。(匪字函第八卷)。

不屠但买应同恶  无心令杀误何忧

楞伽经云。大慧菩萨问佛。食肉之过。佛言。食肉之人。断大慈种。我观众生轮回六道迭为父母。六亲眷属。更相啖肉。无非亲者。常生害心。增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不食肉者。即是无量功德之聚。若一切人不食肉者。亦无有人杀害众生。由人食肉。若无可食。处处求买。为财利者。为买者杀。是故买者。与杀无异。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