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233

第233章

○藏师初判作五乘  ○长者复分为十教

合论云。唐藏法师。立五乘教。一小乘教。声闻缘觉之学。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始终二教。并随地位。渐次修成。俱为渐教。四顿教。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从地位渐次而说。五圆教。真俗互融具足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

○长者立十教。

○第一时。说小乘。有教者。为诸凡夫。系着世法。以为实有。随于色尘。作诸不善。以不善故。堕于恶趣。还将有法。辔勒彼心。以戒防护制诸不善。故名有教。

○第二时。说般若。破有明空教者。既说小乘实有。戒其身口意业。令住善法。方说法空。破彼系着渐向法身。

○第三时。说解深密经。为和会空有教者。令彼空有不滞一边。为不空不有教。以二乘人灭识证寂。住寂无知。为回彼故。寄说阿阤那识。为第九纯净识。如五六七八等识。常依九识以为依止。凡愚不了妄执为我。如水瀑流不离水体。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识常以净识为依。何故安立九识为净识者。为二乘人久在生死业种。六七八识。有怖畏故。恐彼难信。方便于生死种外。别立净识。使令悲智渐渐得生。达识成智。

○第四时。说楞伽经。明假即真教者。直为大乘根堪之者。顿说第八业种之识。名为如来藏识。明与无明其性不二。此教虽说无明业种成智。犹希出俗。未现同廛也。

○第五时。说维摩经。即俗恒真教者。破前四种教中。声闻菩萨染净未融。常忻出俗。即以净名俗士。明即俗常真。使三乘众。净相心亡。出俗入廛。平等无碍。方明实德也。

○第六时。说法华经。引权归实教者。为罗汉随空会寂。缘觉会十二缘。生法。皆无体性。如是二人皆心识灭三界业灭。智慈不生。又有析法明空。以空破惑。乐生净土。及留惑润生。菩萨并不了一切众生。无明诸惑皆从一切如来根本智性之所生。所以见有净土秽土。自佛他佛若忻若厌。不称真理。引此三根。令归本智故。

○第七说涅槃经时。令诸三乘。舍权向实教者。以前三乘。慢不信故。不得成佛。此明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与佛无异。舍权就实相。尽见性之门。

○第八说华严经时。于刹那际。通摄三世圆融教者。性智本无时故。法界体无碍故。如圆珠无方。如明镜顿照。该括始终。一际圆满。无成无坏。无出无没。常转法轮。

○第九共不共教者。说大乘经。人天三乘虽是同闻。得益各别。如声闻在华严会上。若盲若聋。是名共不共教。

○第十不共共教者。华严经中。十方云集诸来菩萨。方来虽异。共会说法。是名不共共教。

○如是辨明教相差殊。使始学之流知其权实也(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