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059

第59章

智度论云。不为众生。亦不为知诸法实相故施。但求脱生老病死。是为声闻檀。为一切众生故施。亦为知诸法实相故。是为诸佛菩萨檀。于诸功德。不能具足。但欲少许分。是为声闻檀。一切功德。欲具满足。是为诸佛菩萨檀。畏老病死故施。是为声闻檀。为助佛道。为化众生。不畏老病死。是为诸佛菩萨檀。(德字函第二卷)。

不惟布施能生福  元来悭吝也招殃

正法念处经云。不施资财。不以法施。不施无畏。常怀悭嫉。以是因缘生饿鬼中。(初字函第六卷)。

施法虽是善因缘  为财翻招恶果报

(法施分三品)。

诸经要集云。为财物故与人说法。不以悲心利益众生。而取财物。或用饮酒。或与女人共饮共食。如伎儿法。自卖求财。如是法施。其果甚少。生于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名下品法施。为名闻故。为胜余法师故。为人说法。得报亦少。生于天中。受中异报。或生人中。是名中品法施。以清净心。为欲增长众生智慧。及邪见者。令住正法。不为财利。如是法施。自利利人。无上最胜。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名上品法施。又云。若悭吝法。障他慧明。由是常生边地。无佛法处。此则不如卖法他人。反胜过此。(怅字函第二卷)。

修慧无福干慧贫  修福无慧痴福浊

经律异相云。迦叶佛时。兄弟二人。共为沙门。兄持戒坐禅。一心求道。而不布施。弟乃修福。而常破戒。后报生中。兄虽为人。从释迦出家。得阿罗汉。衣常不充。食常不饱。弟生象中。能却怨敌。国王所爱。金银珍宝。璎珞其身。封数百户邑。以供给之。时兄比丘值世大歉。游行七日。乞食不得。末后得少粗食。知象是前世弟。而语之曰。我昔与汝。俱有罪也。象识宿命。忧愁不食。王问。有人犯此象不。答曰。唯一沙门。来至象边便去。王觅沙门问之。对以前因。王意乃悟。(丙字函第七卷)。

财法二施始成功  福慧两全方作佛

法苑云。前五度譬同盲人。第六般若事同有目。若不得般若开道。前五便堕恶道。不成出世。若闻法施。过于财施。愚人不解。即便秘财。唯乐读经。若行此法。不如有人解心布施一钱。胜如迷心读经百千万卷。是故如来设教意存解行(解即慧行即福)。唯解无行。解即便虚。唯行无解。行即便孤。要具解行。方到彼岸。复次唯解无行。如人有目无足不。能远涉。唯行无解。如人有足无目。不能见道。是故要须解行双行。方成佛果。(经字函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