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064

第64章

我(某甲)已受八戒竟。以此功德不求转轮圣王释梵诸王人天之乐。愿尽诸烦恼明知一切法得成佛道(优婆夷并通用)。

受十戒文

我(某甲)求大德。为沙弥和尚。愿大德。为我(某甲)作十戒。和尚我(某甲)依大德和尚故出家受十戒。(如是三说。戒师应教)。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出家。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出家。我亦随佛出家。和尚某甲(三说)我(某甲)归依佛。法僧竟。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出家。我亦随佛出家竟。和尚某甲(戒师应言)汝某甲听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为沙弥说十戒。

尽寿离杀生。是沙弥戒。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不与取○离非梵行○离妄语○离饮酒○离坐卧高广大床○离着香华璎珞香油涂身○离作唱伎乐。故往观听○离受畜金银钱宝○离非时食(问答如上)。

○如是沙弥十戒。尽寿不应犯。当供养三宝。当供养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不得违逆。勤求方便。学问坐禅诵经。于佛法中。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至大菩提。(训字函第二卷)。

戒虽品类有等差  心或优劣无定限

智度论云。破戒者。堕三恶道。若下持戒生人间。中持戒生六欲天。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上持戒有三种。下清净持戒。得阿罗汉。中清净持戒。得辟支佛。上清净持戒。得佛道。(德字函第三卷)。

佛报恩经云。戒有上中下。五戒是下品。十戒是中品。具戒是上品。五戒中又分三。如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十戒具戒亦各三品。如五戒说。上品心得五戒。是上品戒。中品心。得十戒是中品戒。下品心得具戒。是下品戒。以是义故。随心有上中下。得戒不同无定限也。(器字函第六卷)。

立制作为所不应  互检持犯之有异

报恩经云。五戒优婆塞有五不应作。一者不得贩卖畜生。二者不得贩卖弓箭刀仗。三者不得酤酒。四者不得压油。以天竺麻有虫故。若无虫处。压油无过。五者不得作五大色染业。外国染法多杀诸虫。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堕五大染数。(器字函第六卷)。

优婆塞戒经云。五不应为。不为罗网。不卖毒药。不为酿皮。不为樗蒲棋博。不为种种伎乐。又五。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克字函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