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066

第66章

涅槃教诫经云。佛告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入于五欲中。譬牧牛人。执杖视之。无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崖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无辔。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羊字函第五卷)。

毗婆沙论云。有一邬波索迦。禀性仁贤。受持五戒。专精不犯。后于一时。为渴所逼。见一器中。有酒如水。遂取饮之。尔时便犯饮酒戒。时有邻鸡。来入其舍。盗杀而啖。复犯杀与盗戒。邻女寻鸡。来入其室。强逼交通。复犯邪行戒。邻家告官。讯问拒讳。复犯诳语戒。如是五戒。皆由酒犯。佛告诸比丘。汝等若称佛为师者。自今已往。下至茅端所沾酒滴。亦不得饮。(亏字函第三卷)。

戒瓶全则物随生  戒瓶破则物随失

杂譬喻经云。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四方求乞。经十二年。奉天不舍。祝愿富贵。人心既至。天即愍之。现身问曰。汝求何等。我求富贵。天与一器。名曰德瓶。凡所愿者。悉从瓶出。客问。汝贫。今何骤富。答言。我得天瓶出种种物。故如是富。客借瓶视。其人骄逸。执之不固。失手瓶破。一切诸物。俱时灭去。持戒之人种种妙好。无愿不得。若毁戒者。骄逸自恣。瓶破物失。亦复如是。(写字函第三卷)。

持戒远佛乃常亲  破戒亲佛而反远

诸经要云。波罗脂国有二比丘。来舍卫国。问讯世尊。中路渴乏。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便饮。一比丘看水见虫不饮。饮水比丘问伴比丘言。汝何不饮。答曰。世尊制戒。不得饮于虫水。饮水比丘劝言。汝但饮水。勿令渴死不得见佛。答言。我宁丧身。不毁佛戒。遂即渴死。饮水比丘。往到佛所。佛知故问。汝自何来。答言。我从波罗脂国而来。复问。汝有伴不。答曰。二人为伴。道中渴乏。井水有虫。我即饮之。因水气力。得见世尊。彼坚守戒。不饮渴死。佛言。痴人。汝不见我。谓得见我。彼死比丘已先见我。若有比丘。放逸懈怠。不摄诸根。虽共我住。彼离我远。彼虽见我。我不见彼。若有比丘。在海彼岸。能不放逸。精进不懈。敛摄诸根。虽去我远。我常见彼。彼常近我。(帐字函第三卷)。

比丘远嗅花余香  池神刚责渠为盗

杂阿含经云。时有比丘患眼。师教应嗅钵昙摩华。比丘遂至彼华池侧。迎风而坐嗅之。池神语比丘。为盗香贼。比丘说偈。

不坏亦不夺。远住随嗅香。汝今何故言。我是盗香贼。

天神复答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