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成为你这一代人的1%(财蜜eMook)
3981200000007

第7章 苦逼的人生不需要悲观(2)

如同许多北漂的年轻人,认同北京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因为这里难以稳定,面临着后撤还是死守的问题。在一家事务所工作的李南,出生于1983年,刚生了一个儿子,月薪1万出头,“没打算在北京买房子,我和老公都是南方人,我们在家乡买了一套房子,不过回去的话,估计一个月就挣不了1万了。”但有着稳定的感情,有了家庭,李南比语嫣在说起生活的时候,要从容许多。

“现在看起来,社会积累很重要,”语嫣说到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我的同学现在和我都差不多,如果回家的话,可能大家联合起来做一家小公司。但在北京积累的这些人脉,(她指的是现在在公司建立起的与大公司相关的合作)就都废了。所以很难。”

“这些就是很难评价,你自己选择了,你就承担下去,如果回家,就要放弃更多的工作和见世面的机会,如果在这里……”她突然停下来苦笑了一下,“就是安定不安定的问题。”

趋向于90后的1989年:自己选择,自己承担

豆瓣音乐人中,有一位能文能武的萌妹子张一清,16岁考上大学,20岁开始在同济念研究生,今年开始在新加坡念Ph.D,她自己的介绍是:“文能写歌发SCI,武能跑马跳INSANITY,做一枚文艺与科研齐头并进的小清新Ph.D。”

“放弃安逸的生活,踏上出国读Ph.D的不归路,内心其实是经过一番痛苦挣扎的。尤其是每当别人用大惊小怪地说:哟,女博士啊,读下来年龄不小了吧!我就会默默地在心里画圆圈:我开心,我乐意,姑娘我在哪都是挥洒热血青春,管得着吗你!”

“至于为什么读博,其实我选择读博,不是因为对科研感兴趣,而是不想沦为泛泛之辈,不想在设计院当个死画图的,不想在加班中耗尽青春、枯萎容颜。”

“可是我还没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总之一定要是很酷的,要是自己喜欢的。”

“于是,读博是个幌子,给自己再多几年时间玩玩音乐,顺便好好规划下未来。”

张一清的这一点,和许多1985年之后出生的人一样。父母愿意将自己的大多积蓄都投入给他们,却不再对他们的选择做过多的人为干涉。他们父母的一代,工作基本靠分配,如果没有自己出来进入企业,人生选择几乎都是父母或者社会意愿,对于自己唯一的一个孩子,通常都不愿意再做更多的干涉。

“至于为什么出国,如果不趁年轻出去闯闯,你会以为眼前就是全世界。国内的笼子太小,而我的野心太大。”

“不光是出国、读博,所有坚持梦想的人,都是好样的。”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采访后记】

80后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他们承受着社会和家庭史无前例的关注,也无视着由互联网爆发给他们带来的众多评论。

比如,说到媒体调侃70后的有钱人已经被90后攻占,采访中的80后的都没有特别惊讶的情绪,“富二代或者博关注,都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们承受着泡沫中的高房价,被贴上了“啃老”的标签;他们为自己的“任性”埋单,他们为自己的“任性”努力;他们在任性中,不断妥协,也不断奋进;他们开始承受岁月的检验,也开始对时代交出自己的答卷。

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或许有不同,在这一点上,他们一定是相同的。

90后脑残,都是哄你的!

@疯尖果儿

「生活就是追求充实吧。有事做、有新鲜段子听、有闲情,至亲在世间、至爱在身边、朋友散在天涯各处,爱过的人都成(过眼云)烟。如果真要有特别想做的事,便是带着感恩将世间各种美景都去看一遍……」

看到她理财的财蜜们讨论得这么热烈,我也来说说自己身边的90后吧。我写文章总喜欢自己提炼出几个小标题,大家看看我写得对不对哈。

当70后为叛逆的结果心满意足,80后在迷茫在中感叹屌丝命的时候,90后已经开始加入社会大潮凶猛而来了,而这些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小青年们面临着多元的选择和志趣各异的人生,与前辈们不同的是他们更现实、更笃定、更没负担……

生下来就有互联网,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已经进入国内,90后是和这个时代无缝接入的一代人,没有贫苦落后的记忆,也不需要背负命运理想的纠结。但他们的家庭背景却已经迥异,有含着金钥匙出生不用为生计发愁的某二代,也有从家乡拼出来一切靠自己的苦孩子。

70后得意扬扬地宣告要离开体制内,拥抱市场化,去抓住属于他们的历史机遇;80后现实地考公务员、奔央企,苦逼兮兮地感叹房价太高买不起;90后则放眼全球选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兴趣,一切都是因为“我喜欢”,需要就去选择,不需要就绕过,没有什么不可以,也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他们是真正脱离束缚的一代,实践着“走自己的路”却不用鼻孔朝天地摆姿态。

房子?根本不是压力

学建筑的阿海(化名)香港大学毕业,目前在当地一家著名建筑设计所工作。每天跟房子打交道的她特别喜欢北京的古建筑,但当被问到有没有买房的压力时,她还是觉得这事儿跟自己很遥远。

“有钱的话如果未结婚生子也不打算买房,因为买房意味着全面考虑稳定下来。”阿海说。而她目前最热衷的是旅行、看演唱会、朋友聚会……这么多好吃好玩儿的事情,房子根本不在议事日程上。

在她的圈子里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出国信息和各种好玩儿的八卦,她比较羡慕去欧洲工作的小伙伴儿,自己也有计划申请出国。阿海觉得最理想的生活是能在不同的城市居住一段时间,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又不会待到厌倦。“周围小伙伴儿们大都住在家里,所以不觉得有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什么地方会成为压力,而且不喜欢整天讨论买房炒股话题,太现实!”

在我问过的90后里面,基本没有人会考虑自己买房子,像阿海那样还没安定下来的人是一种代表,还有一些90后表示房子代表稳定的生活,还是需要的,但是自己没有买房压力。要么男朋友有房子,要么自己家里有房子,或者双方家庭可以资助不算难题。

就像留学刚回国的艾米(化名),男朋友已经在家乡买下了一百六十多平方米的婚房,即使不结婚自己家里也有别墅,完全没有自己再买房子的必要。对于一线城市,她表示生活成本太高了没有定居的打算。

早就有文章探讨过,对于90后来说房子根本没有那么稀缺,父母一辈通过努力已经打拼下不错的居住条件,家庭条件好的帮衬一下也谈不上啃老,他们没有诸如靠父母之类的思想枷锁,反正现成的优越生活,享受就是了。而所谓从家乡打拼到大城市的使命感更是无从谈起,他们面对的是全球化选择,不论在哪里考虑的都是开不开心、有没有趣、环境宜不宜人、工作机会合不合适,至于大都市的光环,去他的吧。

考公务员?看需要吧

目前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寒江(化名)有考公务员的打算,对于进入体制内她倒是没有稳定、金饭碗之类的想法,因为准备研究生一毕业就结婚,而家里会给他们买房子所以需要北京户口。

“今年打算考北京市的公务员,先拿到北京户口(男朋友没有北京户口),在做公务员期间把两个孩子生了,生了小孩之后再考虑是否要继续做公务员。”寒江的想法非常现实,至于当公务员喜不喜欢,未来是不是一直干下去都没有限制自己。

她在法学院的本科同学大都选择读研、出国,或者考公务员,只有少部分进律所工作,更早的同学还有一些已经接手家族企业,正式在商界打拼。至于哪个选择好,“只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就都是很不错的。大学时期的同学基本都还在读书或者才工作一两年,也不一定能看出来,只能说大家都很努力”。寒江觉得,自己这一代人出路很多,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选择。

艾苏(化名)是位1991年出生的姑娘,刚刚毕业开始在北京工作。她表示自己从没有想过考公务员,身边也没有这样做的同学和朋友,对于未来的工作,她更向往处于市场前端的上升期企业,希望成为未来朝阳行业中的一员。

和艾苏一样,受访的90后大都表示不想考公务员,连前文中的寒江也说从没想过自己会走公务员这条路,只是迫于解决户口和购房限制。但是对进入央企、国企大多数人觉得可以考虑,但要看是什么样的工作、有没有趣、前途如何。

他们是灵活务实的一代,和前辈们不同也有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因此对于90后来说,不要一竿子戳到未来如何、一辈子如何这样久远的话题,因为他们还太年轻,都没有想好,也因为他们早就习惯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没有什么亘古不变的稳定,选择自己的路,努力就好了。

婚姻?生活质量最重要

90后中即使年龄最大的现在不过25岁,谈论结婚生子的话题貌似有点儿早,不过家庭条件稳定的女孩子中对婚姻有所准备和期待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1991年出生的安宜(化名),今年准备和男友共同去美国读研究生,双方都已见过对方家长,有结婚打算了。

“理想的结婚时间是26岁以前,生子时间是30岁以前。因为比较喜欢安定的生活,并且这个时段生育的话对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来说是最好的。结婚对象的话希望是和我同时代的人,年龄差距不要超过10岁,否则觉得交流起来会有一定的问题。”安宜对婚姻的想法很切实,根本不像刚本科毕业未入社会的学生。

她表示自己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等到结婚以后最关心的问题肯定是家庭生活的质量,比如夫妻之间的感情,彼此能否默契地生活”。

在家庭开支管理方面,她觉得:“如果结了婚,希望是两个人共同管理钱财,重大的开销一定要商量之后决定。至于平时的开销可以由女方管理,比较方便一点吧,因为家里的支出很大部分是女方的支出。”

说实话对婚姻的这些见解即使放在早已面临结婚生子的80后,甚至中年期的70后身上也不能赞同更多了。不任性、不娇嗔、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论选择打拼事业还是结婚生子,90后都在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像他们说的,“一直努力就都挺好的”。

当然,很多90后还没有考虑过婚姻的问题,就像有人说的,“对象还没影儿呢!”“先想办法养活自己再说。”不过对婚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他们都很认同,没必要为了安稳而结婚,也不会为别人眼光和家庭压力去结婚。

就像他们说的,“生活就是追求充实吧。有事做、有新鲜段子听、有闲情,至亲在世间、至爱在身边、朋友散在天涯各处,爱过的人都成(过眼云)烟。如果真要有特别想做的事,便是带着感恩将世间各种美景都去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