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4009000000034

第34章 教育学与心理学世界名著(2)

“对作为进行意识、思维、认识地存在的人加以刺激和指导,使他有意识地以自我决定去一心一意完满地表现其内在的法则(即具有神的性质的东西),并为此提示方法和手段,这就是人的教育。”

福禄培尔为人的教育作了如此的定义,上述的东西被确定为普遍性的原则。

即教育(教学和训练)是顺应性的、维护性的。应该等到明确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再来运用纯粹规定性的、要求性的、命令性的方法;教育具有两方面的性质(主动与被动、固定与可动、限制与解放);在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要求和服从)之间,必须有作为第三者的严肃地表明自己的至善和正义的统治,等等。

在谈完教育方法的原则后,福禄培尔继续谈到有教育素养的人的形象和乳儿期的人。

“不论任何人,都应该把它视为具有神的性质的东西而正在或已经在以人的形象出现,必须把它当作上帝的爱、与上帝的接近、对上帝的恩宠的担保、当作上帝的赏赐,而依其永远不灭的本质去认识,去保育。”

这就是说,必须把任何人都当作降生到地上以前就肩负着在有限中表现无限,在暂时性中表现永久,从地下表现天上的东西的必然性,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承认,得到教育。孩子作为具有人类本性的一员,从幼时起即被承认为人。他们被认定为,具有从闭锁性的父子、种族关系走向开放的人类一般的可能性,孩子必然把人性发展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调和起来,确定他们本身的内部具备着神的统一陛、自然的多样性和人的个性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乳儿期必须依照孩子的本质去理解他们,正确地对待他们,并且特别用心地照料他们,使他们能够自由而全面地运用其能力。构成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核心的原则,就在这种观点之中,就是这种观点本身。

作为福禄培尔的教育遗产,下面的主张是有价值的值得注意的几项近代教育原则:

第一,孩子在萌生人的最初的自我意识的感情中,表露着合于人的本质的纯粹的人的生命,而这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共同感情的发展产生的,所以应该重视孩子的环境问题。

“围绕着孩子的人们的眼神和表情,必须纯洁无私而且坚定,足以引起孩子们的信任,足以培育他们。”

第二,把人的发展理解为连续性的,划分开发展阶段,认为其间没有连续性的想法是有害的;发展没有断层,是相互渗透而又连续展开的。

此外,“人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除了努力做那个阶段所要求做的以外,不应作其他的努力。”

当然,人的教育不是在乳儿期就结束的。福禄培尔从第2章起分别说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意义及应采取的方法。对游戏、食物、衣服和学校的定义,家庭教育的定义,教学科目、家庭和学校结合的诸问题,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其根本原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本书的第2章是“儿童早期”,第3章是“儿童期”,第4章是“学生期”。最后,在第5章做了整体的概括和结论。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天国是精神的领域,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普遍地培育存在于我们的孩子之中的精神,使之形成本来意义上的人的东西,即形成神在个体中表现为人的特有的精神。”唯有这样,才能适应公民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普通的人才能形成,人类的教育才接近完成。

3.社会评价

本书是福禄培尔(1782~1852)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论及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就实验学校的教育方针而撰写的古今教育名著。

本书叙述了卡伊尔霍实验学校的状况,提出了比裴斯泰洛齐更为现代的教育方针,对后来的杜威等的教育论有很大影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俄国]瓦·苏霍姆林斯基著

给授业者解惑的名作

1.作者简介

瓦·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克缅丘格市帕夫雷什镇一个贫农的家庭。1935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的一所小学担任教师。在这期间,他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以函授的方式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高等师范教育。1939年取得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调奥努夫列耶夫卡完全中学任教。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苏霍姆林斯基应征人伍,在前线部队担任政治指导员。翌年2月,身负重伤,住院治疗。出院后,他曾请求重返前线,但司令部考虑到,炮弹的碎片仍然留在他的胸部,不宜于继续服役,便决定让他重返教育部门工作。先后担任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1948年改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逝世为止。

1968年2月,苏霍姆林斯基再次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的代表,同时还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并先后获得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

1970年9月2日,残留在他胸部的炮弹碎片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

2.内容梗概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分上下两篇,前50条为上篇,后50条为下篇。

上篇主要论述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及智育的主要任务与方法等问题;下篇主要论述教师应如何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上下两篇的最后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还就教师如何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深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才能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他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详尽地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是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儿童施加影响。

(2)教师的工作具有滞后性。

(3)教师在各种影响和教育儿童的力量(如家庭、集体、学校、书籍、街头伙伴等)中处于“指挥者”的地位。

(4)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教师职业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这就是:

(1)愿意和乐于在“儿童世界”中生活。

(2)要有“研究人”的嗜好。

(3)要有人道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能真诚地热爱、尊重和信任儿童。

(4)要有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5)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具有渊博的知识。

(6)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

2.智育的主要任务及其实施

在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以大量篇幅论述了智育问题。但是,和传统的教学论观点不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智育最主要的任务是,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智育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建议: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环境。

(3)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做到手脑并用。

(5)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6)要认真地、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从上述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智育的理论是丰富多采而又颇具特色的。

在教学的基本原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虽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但他没有套用传统的、僵死的教学原则,而是根据时代的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了一系列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保证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把受教育的儿童形象地比作一块大理石,而参与雕刻这块大理石的有6种力量,即家庭、教师、学生集体、学生本人(自我教育)、书籍、街头伙伴、亲属或熟人。并且进一步指出,只有当这些“雕塑家”的行动配合协调,才能“使我们在苏维埃学校里创造出来的人成为德育、智育、美育的完善杰作。”

(1)充分发挥教师的“指挥者”的作用及其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2)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儿童的教育工作。

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开办“家长教育学校”,开设家长教育学,以帮助家长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培养儿童的情感和智力。

②培养明智的父母之爱。

③要从小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品质。

(3)培养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如何培养集体?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集体是教师的创造。

首先,集体的建立是从思想一致开始的。

其次,要通过劳动培养学生集体。

最后,要培养共同的智力倾向。

(4)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苏氏断言,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为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必须首先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个人的尊严和荣誉感发挥作用。

(5)要用书籍去影响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除了要协调上述各种教师力量以外,还应密切注视街头伙伴、亲属或熟人对学生的影响,善于观察学生周围的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积极的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人们早就注意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并力图使这三者相互一致。苏霍姆林斯基的功绩在于把这些教育因素具体化,并用自己的实际经验使之更加丰富。他特别强调教师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其对儿童的直接影响,而且要成为各种教育力量的“指挥者”。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地位,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他还以辩证的观点论述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力求把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结合起来,指出:“个人与集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对个人的教育,就谈不上集体的教育力量,而对个人的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从而发展了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4.做好教育工作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工作计划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工作计划就不可能有“完全合格的教育工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可能有任何刻板公式和现成方法的。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首先;在做计划之前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其次,任何一个年级的教师都不能孤立地考虑本年级的工作,而必须考虑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从学前期,直到学生中学毕业、独立参加生产劳动、完全长大成人并做父亲或母亲),对今后10~15年期间必须进行的工作制订出一个总体计划。最后,在大体弄清教育目标和总体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具体的、详细的计划。

(1)教学工作计划。首先要制订为期数年的远景计划,它包括:学生应阅读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的书目;学生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跟学生谈话时使用的绘画作品;学生应当牢记的基础知识;各年级要写的作文题目;“思维课”的题目;教师和学生要制作的直观教具的大致清单等。其次,要根据远景计划的总目标,制订专题计划或课时计划,这种计划不应是详细的讲稿,而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内容”,如检查家庭作业时要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学习新教材要独立完成的作业等。

(2)教育工作计划。与制订教学计划不同,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首先要制订一般性计划。其内容包括:草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后应读完的书籍的书单;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劳动、荣誉、尊严、友谊和对人的关怀”,以及应该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做些什么。其次,要制订出教育工作的更具体的计划。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教师要经常写教育日记,他认为教育日记是教师“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它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活动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写日记还有助于教师集中思考教育工作中的问题,积累教育资料,提高教育修养,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和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