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4014100000042

第42章 中外著名文学家(13)

10.安徒生:享有国际声誉的童话大师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著名作家。生于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为鞋匠,死后母亲改嫁。他很小即做学徒,后在哥本哈根当龙套演员,得导演科林资助上中学,后入哥本哈根大学。1829年第一本重要作品《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发表,受到公众瞩目,以后写过剧本和小说,后者大多为自传性质,第一本童话故事《讲给孩子听的故事集》1835年问世,受到孩子们与成人的热烈欢迎。1842年续完第二卷,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童话大师,其中广为世人传诵的有赞扬勤劳智慧、鞭挞贪婪自私的《小克劳斯与大克劳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对照地描绘了贫苦孩子的凄惨生活,同时又赋予美丽奇异的生活幻想;《皇帝的新衣》揭穿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横愚蠢和大臣们的谄媚逢迎;《白雪皇后》则表现了爱与善对傲慢、偏见的胜利。童话吸取了丹麦民间文学的素材和思想,又融合了作家自己的生活体验,渗透着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洋溢着正义感、幽默感和生活情趣,充满对一切反动、暴虐、贪婪势力的憎恶与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具有很高的人民性,但也有一些故事流露出宿命、悲观情绪。

11.裴多菲: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裴多菲·山多尔(1823~1849)是匈牙利诗人。生于一肉贩家庭。少年时曾浪游匈牙利,了解人民生活与感情。1844年出版第一部民歌风格的《诗集》,其中《谷子成熟了》、《树上的樱桃千万颗》、《傍晚》等诗已成为匈牙利家喻户晓的作品,并被谱成歌曲,1846年组织了全匈第一个作家协会,出版刊物《生活场景》,并写诗抨击封建贵族政治,反对复古思想。1846年结婚,先后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其中有的渗透着政治革命爱情,如《自由与爱情》(在我国亦广为流传)。他共写了8首长篇叙事诗,最重要的为《农村的大锤》(1844)《亚诺什勇士》(1844,又译《勇敢的约翰》)和《使徒》(1848)。《亚诺什勇士》的素材取自匈牙利民间传说,描述民间勇士约翰为追寻爱情、自由和幸福的国土而历经艰难险阻,战胜巨人国、黑暗国与寓言洋,终于到达仙人国。获得生命与爱情。长诗情调高昂、想像丰富,具有民间浪漫主义传奇色彩。《使徒》叙述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谋刺暴君的革命者的故事,他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匈牙利1848年革命,是一位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849年9月在抗击俄奥联军战斗中英勇牺牲。

12.肖伯纳:“将真理和玩笑混合起来”的戏剧家

肖伯纳(1856~1950)是爱尔兰戏剧家,生于都柏林。父亲是法院的公务员。

母亲在伦敦教授音乐。肖伯纳14岁中学毕业,因家庭困难,到柏林一家房地产公司当缮写员,后来当会计。1876年到伦敦投奔母亲,培养对音乐和绘画的爱好。1884年他听到了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一次讲演,很受启发,从此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不久参加英国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成为该社的组织者之一。肖伯纳早期写过《业余社会主义者》(1884)等几部长篇小说,后受易卜生的影响,于1885年开始戏剧创作。到1949年为止,共完成剧本51部。肖伯纳是横跨两个世纪、两个时代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17世纪以来成就甚微的英国戏剧面貌发生了巨变。肖伯纳的戏剧以大胆暴露资本主义的脓疮和撕破道貌岸然者的一切伪装面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他以易卜生为榜样,用戏剧提出社会问题,但他又与易卜生有所不同,易卜生在提出问题时严肃冷峻,多写悲剧,而肖伯纳在揭露中包含幽默讽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将真理和玩笑混合起来”。

肖伯纳在19世纪的剧作中最重要的作品《鳏夫的房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等。《鳏夫的房产》(1892)揭露了资本主义财富的来源是对贫苦人民的搜刮,剧本的深刻性表现在揭露者屈兰奇和被揭露者房产主萨托里阿斯最后言归于好,原因是他们的财富都来自贫民窟,“我们都是同路人。”《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写华伦夫人过着富裕而体面的生活,她的独生女大学生薇薇有一天从母亲与别人吵架中发现母亲原来是靠开妓院发家致富的,因此愤慨地质问母亲并责骂她的堕落。这时华伦夫人向女儿说了自己出身工人家庭,她和两个妹妹在靠诚实劳动时一个妹妹中铅毒死亡,另一个痛苦无靠,一切重担落在她身上,她才被迫出卖自己和别人的肉体,给她带来了富裕和独立。母女二人反目,女儿离开母亲走自己的路。肖伯纳尖锐地揭穿了资产阶级体面生活的罪恶来源和真相。

肖伯纳在20世纪里所写的大量剧本中,著名的有《人与超人》(1903)、《巴巴拉少校》(1905)、《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等。其中《苹果车》通过一个国王和大臣们争吵的故事,揭露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既争权夺利,又互相勾结的内幕。

肖伯纳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访问前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他的75岁寿辰。1932年来中国访问时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会面。1938年去美国访问。肖伯纳爱好体育锻炼,于1950年以94岁高龄逝世。

13.马哈:现代捷克诗歌的奠基人

K.H.马哈(1810~1836),捷克诗人,出身于贫寒的家庭,曾在查理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学。学生时代就受到捷克的民族复兴运动和英国、波兰等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20岁时开始写作诗歌、随笔和小说,其作品描写了捷克人民反对专制暴政、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马哈最著名的作品是《五月》(1836)。这是一部叙事体的长诗,由四个长篇和两个插曲组成,叙述强盗威廉,杀死了诱奸他情人雅尔米拉这个坏人,被捕入狱,最后被斩首处死,他并不知道那个坏人原来就是自己的父亲。马哈的诗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他死后才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诗集《未来的祖国》、《克尔科诺什的庙会》,小说《克日沃克拉特》、《贝兹杰斯的夜晚》、《茨冈人》、《玛琳卡》。在捷克文学中,马哈是第一个不顾教会的信条,敢于表达自己的信念、怀疑、希望和情感的人,因而他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非难。因为那个社会是不愿让那些敢于谴责社会制度、怀疑永恒真理的“强盗”来打破它的宁静的。马哈被誉为捷克革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现代捷克诗歌的奠基人。

14.尼采:影响世界文坛的诗人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吕茨恩附近的勒肯,父亲是路德派新教牧师,在他5岁时去世。1864年尼采进波恩大学学习古典语言文学,一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开始接触叔本华的著作,并认识音乐家瓦格纳(1813~1883),深受他们两人的影响。1869年应聘到瑞士巴塞尔大学任教授。1872年,尼采发表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以日神和酒神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接着,他连续发表4篇《不合时宜的看法》(1873~1876),展开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以后他又写了两卷《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1880)、《晨曦——关于道德成见的思想》(1881)和《欢快的科学》(1882),对欧洲基督教思想和道德传统进行分析和揭露。这几本著作采用格言体形式,对德国散文艺术在文体和风格上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883~1185年,尼采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宣称,将要产生一种新人,这就是“超人”。他认为,基督教的奴隶道德只能削弱人的意志;而只有“权力意志”才能造就最强的人,后来,他又完成了《在善与恶的彼岸》(1886)、《道德的系谱学》(1887)、《瓦格纳事件》(1888)、《偶像的黄昏》(1888)和自传《瞧啊!这人》(1888)等著作,还有《权力意志》(1901)的草稿。尼采在写哲学著作的同时,也用格律体和自由体创作过许多诗歌。他把自己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格言”,即哲理诗;另一类是“歌”,即抒情诗。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言简意赅,诗意浓郁,内容深邃,贯穿着哲理。著名的有《孤独》(1880)、《醉歌》(1883)、《放浪公子之歌》(1887)、《威尼斯》(1888)和组诗《酒神颂》(1888)等。尼采的诗作是哲学的诗化,独树一帜,对后来的诗人格奥尔格、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黑塞等都有影响。1879年时尼采因病退休,以后他主要在意大利一边著述一边度过漂泊生涯。1889年1月精神病发作,从此偏瘫,神经错乱。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逝世。尼采是世纪转折时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哲学和文学著作,充满先知式的训示和反传统的叛逆性,有极大的魅力,影响了世界文坛上一大批作家、艺术家。

15.托马斯·曼: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保罗·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小说家,1875年6月6日生于商业城市吕贝克的一个大商人家庭,是作家亨利希·曼的弟弟。1891年父亲去世,家境衰败。1892年母亲迁居慕厄黑,托马斯·曼也于1893年中学毕业后随之迁移。1894年在慕尼墨一家火灾保险公司任见习生,曾任《西木卜里其西木斯》杂志编辑。同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倒下》,获得好评。托马斯·曼决定从事文学工作,在慕尼黑大学旁听文学、历史、艺术史课程。1895~1897年他与哥哥亨利希·曼旅居意大利,开始进行职业文学创作。此间他编辑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矮个先生弗里得曼》,并着手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回国后除继续参加杂志编辑工作外,完成了《布登勃洛克一家》,该书于1901年出版,大获声誉,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及论文集。192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托马斯·曼在慕尼黑大学发表了题为《理查德·瓦格纳的苦难与伟大》的演说,反对法西斯主义对瓦格纳及德国文化的歪曲。演讲完毕他便开始了流亡生活。1933年秋逃亡瑞士,参加了反法西斯阵线,他的国籍被剥夺,书籍遭禁止。1938年去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50年代初,美国推行麦卡锡主义,采取各种法西斯主义手段迫害民主和进步力量,77岁高龄的托马斯·曼不得不于1952年迁居瑞士,1955年8月12日在苏黎世逝世,托马斯·曼不仅是德国杰出的小说家,而且在世界文坛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主要作品除前边提到的还有:《特里斯坦》(1902)、《托尔奥·克勒格尔》(1903)、《王爷殿下》(1909)、《威尼斯之死》(1912)、《魔山》(1924)、《马里奥和魔术师》(1930),这是他第一部涉及反法西斯斗争题材的中篇小说;还有长篇小说《绿蒂在魏玛》(1933)、《约瑟夫和他的弟兄们》(1933~1944),这一组长篇小说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约瑟夫的故事,描写犹太人的高尚品德,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借以反对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托马斯·曼晚年的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1947),通过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艺术家的悲剧,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灾难。此外还有长篇小说《被挑选者》(1951)及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1953)。托马斯·曼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未能完成,1954年第一卷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