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4155600000017

第17章 策略篇(10)

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对事物产生直接体验,人为地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充当某一情境中的角色,亲身经历一次真实性演习活动。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当堂表演情境,可以通过图画引导学生模仿,进而创设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像为了配合“3 .15”,一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枟消费者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枠时,设计一个“你购买了过期食品怎么办?”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模拟表演,显示情境中的生活。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敏感的话题展开讨论。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一般是在某些课堂教学进行中,为了提升某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游戏带有“玩”的色彩,又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组织和开展课堂游戏是一种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诱导他们从中悟出道理。不少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设计游戏活动。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等课程都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为了教学的需要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模拟该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场景或生活,让观众从这种所扮演的角色和由他们的表演所展示的生活场景中以增加对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教学内容对照角色的要求,再现教学内容,其他学生通过对角色表演所展示的行为的观察、分析、研究,评价角色扮演的行为及其所寄寓的内涵。

欣赏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通过阅读、观赏、聆听、交流等方式进行欣赏,在欣赏中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在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个人的体验的目标下,欣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为了提高欣赏课的质量和吸引力,要求教师在欣赏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由教师自己或学生广泛搜集某一教学内容所表达的专题的故事、诗歌、散文、歌曲、绘画、摄影、电影、电视、多媒体等作品,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进行评议。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并且关心的话题。

课堂访谈

课堂访谈活动是师生在课堂上采用的类似记者采访的活动形式组织教学,是教师、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对话的一种方式。课堂访谈前,教师必须对访谈的方法和相关知识进行辅导,不仅要组织同学进行示范,还要帮助学生制订课堂访谈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开展访谈活动。在课堂上因为对于某一个教学的内容或某一有意义的话题、观点,组织学生对教师或学生进行访谈,必要时对于一些涉及社会成员的内容,还可以把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对社会成员进行访谈,让学生从大量的访谈中获得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自由学习

自由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不受教师约束的状态下自由学习,看自己想看的读物、想自己喜欢想的问题、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使得自由学习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师在自由学习之前做一些必要的工作。一是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二是要加强自由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不走马观花,努力掌握要点;学会质疑,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学会归纳,能列出提纲,概括中心。三是创设利于学生自学的环境条件,保证自由学习时间。

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所有教学策略艺术的最终落脚点。离开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什么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发展等都将失去依托。

以问题解决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问题解决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等为基本方法,强化知识的开发与吸纳,追求课程内容的展开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匹配的同构效应。通过设计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达到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递进式问题设计。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解决的实际需要,设计逐渐深入的子问题,构成有前后逻辑关系的一套问题。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着这种递进式成套问题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在一个个子问题都得到解决的基础上,以求得中心问题的整体解决。比如生物教学中可围绕着叶绿素的知识,提出如下问题:叶为什么是绿的?叶上面和下面颜色是否一样?为什么?为什么长期生长在暗处的植物叶子总是淡黄的,而把它们移到光线充足的地方又会变绿?等等。

主题分解式问题设计。对于教学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可采取主题分解式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将综合性的问题个体化,然后再分别解决,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参与和操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将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加工成学习主题,进而将这一学习主题转化为中心问题,再将这一中心问题分解成群络式的若干子问题,由学生分头去解决。如对于枟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枠的教学,可设计成几个并列的主题: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种子萌发与空气的关系、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等,然后分组展开学习。同时每个小组又可以把研究的问题,再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再分别去探讨,从而形成对该问题的整体认识。(孔德英,2005 )

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

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在这个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达到预先所设计的教学效果。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在进行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明确该节课需达成的教学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视作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基本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选择时,必须紧紧围绕目标这一基本点展开,为这一基本点服务。目标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要求所设计的目标必须能够实实在在地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服务,要能够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项目完成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活动,通过与真实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是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大致设计为六个阶段:(1)确立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主题,主题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起结构性支柱作用。(2)确定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提倡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3)提交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组织形式后,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为活动开展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及方式。(4)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专注于自己的项目;二是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寻找突破口,把项目研究引向深入;三是指导学生随时做好阶段成果的总结与整理,并不定期地展示阶段成果;四是学生在活动中要懂得取舍,使得精力集中到项目的完成上来。(5)班级交流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成果,各小组采用了绘图表、照片展览、角色表演、录像放映、视频、请被访者亲临现场对话等多种方式展示以项目为导向的活动的成果,把他们的见闻、感受、想法表现出来,并通过讨论、说明、展览等途径,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所获得的经验。(6)反思、评价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过程,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可以是个人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张雪芳,2008 )

以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集中力量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际,合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的生活教育情境,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对生活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这种教学活动设计最核心的是如何设计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或途径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生活教育情境。以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一般有以下四种基本方式:

互动类活动。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不同意见的争执中领悟学习内容中的体验性知识。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理解不同,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会不同,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建立在对话、合作之上的交往,可以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实验类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体验活动的意义。一位教师在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枠一课时,为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以下实验用品: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一碗沙子,一杯水。要求:(1)时间限定两分钟;(2)所放物质不得高于广口瓶;(3)必须放满一种物质后才能放另一种物质。让各组同学相互比较:哪个组的同学装得最多?遵循了什么原则?给你什么启示?细心观察、体会其中的道理,学生在动手、讨论与思考中领悟到: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

表演类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体会和观察,扮演剧情角色,在剧情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也可让学生表演小品,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实践类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经历。通过实践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鼓励学生体验社会、体验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为他们最终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夏银娟,2008 )要保证活动效果:一是设计这种体验性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二是体验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三是体验活动需要教师的价值引领。

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

这种教学活动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适用于学习有关涉及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一是任务驱动,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改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所设计的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三是坚持做学一体,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四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是任务的设计不宜过大、过难,应符合学生特点;二要遵循“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三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完成任务所必要的条件;四是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明确完成任务的切入点。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为:

教学内容模块划分。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要求及自身知识结构特点,将其粗分成几个大的教学目标模块,对于每个大的目标模块,根据其内部关系可再分为若干个适合操作的小子模块。

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制定任务时在总体上保持知识体系结构的完整性,以此为纲,但不完全受其束缚,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第一要素。

揭示课堂教学任务。为学生揭示课堂教学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指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务分析。为了让学生找到学习任务相对应的知识点,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帮学生分析任务中的问题,在信息加工及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以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教师的引导主要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