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艺术性的提问方式
要使得提出的问题能够在教学过程产生预期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认真研究提问的特点和规律,根据课堂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设计出方式多样的问题。
释疑解惑式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释疑解惑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设置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以实现释疑解惑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疑难问题是可以直接通过提问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有些是凭学生的一时努力不能解决问题的。此时,教师应该适度地把疑难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易的问题,让学生来分步思考,当所分成的每个较易的问题得以解决后,此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对于初三的一个作图问题:经过圆外一点作该圆的切线。教师不妨先提问:“假设此切线已作出,则它与过切点的半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圆中什么样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样的提问,事实上已向学生指明了解决途径、消除了疑点,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这个作图问题。(李天赐,2009 )
水平检测式提问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有时是课堂教学前对学生情况探测的需要,有时是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即时把握的需要,有时是对一段时期的教学情况的检测的需要,有时还是为新授课教学做准备的需要。(1)记忆水平的提问。通过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记忆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内容,让学生在作答中达到巩固已学过的知识。(2)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解释、对比,理解其意义,再根据学生在提问中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教学补救措施。(3)分析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对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的理解把握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来。(4)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综合性地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分析、应用能力。(5)应用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要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或操作训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并运用于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回答问题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辨析正误,而且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赵素晓,2011 )
发散思维式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具有发散型思维的问题,并引导其从多侧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的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索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注意诱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限于某一点,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思考、想象,针对提问的问题提出多种多样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提问样式。要使得学生在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发散思维火花能够得到迸发,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像地球上的哪些地理现象是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造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发散思维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其思维方式不仅是横向的,有时还是逆向的。提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追求“小不同,大同小异;大不同,小同大异;全不同,标新立异”的境界。这种提问不是以学生的发散作为结果的,还需要运用集中思维,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和提炼,以实现提问的目标。
拓展迁移式提问
通过提问诱发学生触类旁通,移植变换,善于把课堂上所接触的某一具体事物同他事物联系起来,用一事物的普遍性来解决他事物的矛盾性,或从中引出另一个新事物来的提问样式。通过这种提问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问时,应有意识地设置情景,以达到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地球四季的产生枠时,发现学生对黄赤交角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地球温度带的分布与黄赤交角的关系也不十分明确,把地球四季的产生仅仅归于地球的公转,对地球自转与四季形成的作用不甚了解,于是就特地设计了一个专门的提问:假如地球公转时不自转,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是倾斜而是就公转轨道相垂直的,还会出现四季吗?这一启发提问,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真正理解了黄赤交角与地球四季形成的关系。
创造想象式提问
创造性思维具有丰富的想象性。想象思维善于类比、迁移和进行新的组合,教师设计提问如以此为着眼点,即可弥补图像、教材、多媒体影像的不足,又可以较轻松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曾设计了一个提问:“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除了将会使沿海低地被水淹没外,还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结合问题展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从东非大裂谷扩张成新大洋,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将会有何变化等方面拓展思考的区间,促使学生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摆脱固定思路的束缚,求得对基本原理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想象力的扩展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兰芳,2004 )
直接诱导式提问
直接诱导式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中不拐弯抹角,联系现实生活或学生的学习实际,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学问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提问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在教学鲁迅先生枟故乡枠的最后部分:“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生对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警句,往往不容易一下子理解,教师就抓住这句话中“路”和“希望”的关系来设计提问:“鲁迅先生在这里说的路,只是简单地指地上的路吗?它比喻的是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就会得出:比喻人生之路、社会之路。接着,教师可再问:“‘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认识到:希望是靠人们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的。这样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问使学生思而有得,既尝到钻研探究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追根溯源式提问
在课堂讨论交流中,常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浅尝辄止,回答肤浅或不全面、或不得要领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追根溯源式的方法,从正反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寻求其“所以然”,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指定的目标逐步推进。
一位教师在讲授枟变色龙枠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一环扣一环地提问,引导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拾级而上,逐步引领学生的思维朝纵深发展。提问是这样设计的:师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生答:“善变。”师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生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师问:“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是什么?”生答:“见风使舵。”师问:“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通过这样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把文字转换成形象,又使先前存储的表象与新的表象沟通融合,从而对人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进而较为容易地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难点。
无中生有式提问
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感觉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用无中生有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有疑问才会有探究。在教学中,教师于无疑中设疑,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放过教材中看似平常处、易懂处,注意深层思考,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
朱自清的枟荷塘月色枠中用了很多叠词,读上去朗朗上口,听之如鸣佩环,思之心旷神怡,妙不可言。如果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所使用的叠词,并按“AA”式、“AABB”式、“AAB”式等几种不同形式归类,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与“曲曲折折”互换行吗?为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经过思考讨论,不仅明确了不能互换,还理解了运用叠词的作用,它不仅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从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含义。
反弹琵琶式提问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平常所说的“唱反调”,也就是对现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类问题的提出常常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这也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这种提问常常使用“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不那样呢?”“反过来会怎么样呢?”
有一位教师在讲许地山的枟落花生枠时,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进行思考:桃子、石榴、苹果成熟时,把鲜艳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使人一见便生爱慕之心,这到底是不是它们的缺点?它们是不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通过讨论,学生既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也拓展了自己的思路,进而明白外表美与内心美完美结合才是美的理想境界的道理。
曲径通幽式提问
教师不正面揭示问题的实质,而是迂回地指向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常说的“曲问”或迂回问。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有位教师在教枟愚公移山枠时,有个典型的案例:“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教师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曲问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由此及彼式提问
由此及彼式提问又可称为联想式提问,就是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通过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学生自己类比出新的问题,达到使得所学习的知识实现迁移的目的,也可直接提示学生展开相似、相近、相对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白杨礼赞枠枟松树的风格枠枟爱莲说枠等优美散文时,可让学生将“物”的外在形象、精神品格与现实生活中的某类人联系起来;让学生依照散文的写法,歌颂或鞭挞某类人或某类事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王德勋,2008 )
激疑辩论式提问
要求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给学生设计具有辩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辩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质疑、释疑、论辩的条件。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中彩那天枠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初读对文本内容有一定了解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中彩以后,在父亲的脑中有两个人正在争论,其中一个人说:“好不容易才得一个大奖,这一辆车还是留给自己吧!”另一个人却说:“这一辆汽车应该是库伯的,应该还给他,不能占为己有。”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留车”,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还车”,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把他们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生1:我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是给库伯买的彩票,那么这一辆车应该就是库伯的,要还给他。生2:这两张彩票是父亲买的,中奖的也是父亲的姓名,库伯根本就已经忘记买彩票这一件事了,把汽车留给自己对父亲来说是雪中送炭,所以应该留下。生3:我认为做人最重要的不是钱,而应该是一种道德,父亲把车还给库伯,虽然失去了一辆车,却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倪丽梅,2011 )
其他提问方式
批判式提问。以一种引导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能用科学的怀疑态度来独立思考、分析、探讨、检验一番,然后决定取舍扬弃,或给予变更调整,充实发展的提问样式。教学中要抓住那些易于理解却易于片面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王德勋,2008 )
补白式提问。富有补白式的提问能够有效拓展文本内容,可以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富有诗意的感觉去接触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以外的价值,让课堂充满感染力。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带着热情、愉快的心情去接触文本、感悟文本,那么学习效果一定不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补白式的提问去唤起学生的情感,让沉闷的教学内容变得活跃。(倪丽梅,2011 )
类比式提问。将教学的知识通过类比的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对学生接受新知起到意料不到的好效果。例如在讲授枟有理数分类枠的时候,针对学生将有理数分类中的整数、分数、正数、负数等完全混成一团的现象提问:“如果将人分类,可以如何分呢?如果将人按年龄分,可以分为几类?如果按性别分,又可以分为几种呢?同样,我们对有理数分类的时候,也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提问让学生有效掌握了有理数的分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