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细胞周期枠这一概念时,发现很多学生很随意把它说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教师一边复述学生的答案,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圈图解“细胞周期”,学生发现教师夸张地画了两个圈,在笑声中明白自己很随意的错误。在这个问题上,学生中还存在“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一次分裂开始,到分裂完成时为止”等不一而足的错误,教师便用同样的方法引导他们对概念严谨性的高度重视。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生成资源组织教学,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错误,保证以后不出现错误。(王建春,2008 )
深入探究法
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成最活跃的因素,探究可以发现和生成生成教学的资源,可以组织生成活动,需要探究推进课堂教学生成的深入。尽管教学设计力求要体现学生探究的弹性、合作沟通的弹性、交流对话的弹性、个性感悟的弹性,但教学设计是静态的预设,而教学实施则是客观的动态生成。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三袋麦子枠时,学生认为:小猪好吃懒做,小牛节俭,小猴的方法最好。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你得到了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有没有比小猴更好的方法?(1)把这袋麦子卖了买各种好吃的,这样就不单是吃面粉做的食物了。(2)吃一半种一半,今年有得吃,以后年年都有得吃。(3)把麦子分成三份,一份今年吃,一份种在地里,一份换其他好吃的教师追问:那么,比较一下你们的创意,谁的办法最可取呢?结论竟然极为一致:第三种方法。第三种答案不一定就科学,但毕竟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收到预设之外的教学效果。
感悟生成法
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通过感悟来组织生成教学,不仅能够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情感上让学生多获得一分收获。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在大海中永生枠时,先播放飞机盘旋在大海上空,向大海撒邓小平骨灰的实况录像。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邓小平爷爷的思想感情。接着,这位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感悟: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现在你站在大海边悼念邓爷爷,你会对邓爷爷说什么?生1:邓爷爷啊,您怎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您看见了吗?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与大陆统一。生2:敬爱的邓爷爷,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提出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生3:我要对邓爷爷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这些感受都是真实、诚恳、感人的,是课堂中宝贵的生成资源。(陆英军,2011 )
锦上添花法
课堂教学本来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不满足已经达到的境界,通过捕捉课堂教学中的能够组织和展开生成性教学的亮点、闪光点,利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生成的资源,引领学生走进更为精彩的世界,以取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
一位教师在一次写一位自己同学的习作课上,先请一位同学当小模特儿,让同学观察她的外貌,抓住特点说一说。学生说得“大众化”:一张圆圆的脸,像个红苹果;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还绑着两只辫子。这时,小模特自己嘀咕了一句:“我奶奶说我这叫‘香蕉辫’。”教师脑中灵光一闪:“香蕉辫”,这说法倒比较新鲜。就势在班内展开了一场“辫子PK赛”:“×××的辫子像一条马尾巴,她走路的时候,那‘马尾巴’就一甩一甩的。”“××的发型是‘童花头’,那密密的刘海遮住额头,像罩了个小蘑菇。”“××的两根‘麻花辫’又粗又长,就像两根天津大麻花。”孩子们把自己的观察与平时的积累融合起来,说得如此生动有趣,教室里不时荡漾起一阵阵欢快的笑声。然后再展开“PK”:眼睛、眉毛、身材、特长这次生成性教学取得富有独特的个性的效果。
峰回路转法
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学生随时有可能出现认知错误。面对学生的认知“出轨”,教师如把学生强行拉回预设的轨道;或是顺着学生的“轨道”,开向不可知的终点,均非良策。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这种无意出现的生成资源,恰当地加以处理,合理而又科学地加以运用,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使得课堂教学产生一种峰回路转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林冲棒打洪教头枠时,以“( )的林冲和( )的洪教头”引领全文,要求学生研读全文后说一说。在学生明确林冲品质:武艺高强、机智勇敢、谦虚礼让等。一位男生却说:“我觉得林冲是个胆小怕事的懦夫。面对洪教头的无礼和再三挑衅,他却忍气吞声,一点儿也不像武林豪杰。”教师没有马上下论断,而提出:“这位同学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读读课文,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很快出现了几种意见:“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能够统领八十万禁军的人一定是有本事的英雄,就冲这一点儿他也不是个懦夫!”“我觉得林冲不是懦夫,他有勇有谋,先礼后兵,如课文中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他这是以退为进,告诉别人,我这样比武不公平!”“还有,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时,招招攻向洪教头的弱点,没几招就把洪教头打败了。这哪是懦夫的表现呢?”后来,那位男生也举起了手:“我明白了,林冲当时是个犯人,他肯定不想惹是生非,给柴庄主带来麻烦,所以面对洪教头的无礼和再三挑衅,他才会一再忍让。”通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究,从而峰回路转。
点石成金法
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各种各样的正确的、错误的、貌似与教学没有关系的答案,或一些偶然发生事件、现象,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而加以利用,可以起到点石成金之效。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九寨沟枠时,播放悠扬的音乐,让一位女生朗读课文,正在大家动情处,突然响起了“叽啾、叽啾”两声口哨,打破了这美妙、和谐的氛围。“老师,是××!(她的同桌)”看着他被同学“揭发”了还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由愤怒转为理智的教师此时情急智生:“同学们,刚才××同学的朗读真美啊!听着听着,教师似乎来到了九寨沟,饱览了雪峰、森林、湖泊、瀑布的神奇风光。正看得如痴如醉呢,忽然耳边似乎有‘叽啾、叽啾’的鸟鸣,好像在说:‘欢迎你来九寨沟,让我带你去游玩吧!’这只小鸟来得正是时候,我要请他当位小导游。××,用你嘹亮的声音向我们介绍一下美丽的九寨沟风光吧!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这位小鸟导游,去游览一番吧!”××捧着书,那朗读从未如此声情并茂过。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点石成金的生成效果竟源于偶然事件!
星火燎原法
课堂教学中,一些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点,及时敏锐地捕捉到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有时光捕捉到还远达不到生成的要求,要做些培育和发展的工作,才能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看到正在背成语的××在枟古今贤文· 环保篇枠的插图中添上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空中掠过的燕子,草地上嬉笑奔跑的孩子,使原本绿树葱茏、花草繁茂的画面更添生机。教师忽然闪过一星火花:增加这些内容使画面更美,那么减少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就把那位同学的语文课本让同学展览,请同学们想象经过添加的图上的景色,然后再想象当这些物体一样一样消失后,这个村子又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学生:村子多美呀!小村庄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呀!(教师启发学生运用积累,描述趣事)可是,有一天,小村子变了。人们把树木都砍光了,慢慢地草地消失了,鲜花、蝴蝶、燕子等不见踪影了,浑浊的河水中是漂浮的垃圾、死去的鱼虾,又过了一段时间只剩下一幢幢房子,漫天的黄沙,天空变成了灰色,黄土地上呆呆的孩子,随着想象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心理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你们想看到这样的家乡吗?这又是谁造成的呢?”学生:“我觉得我们人类真是‘祸首’,只为了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利益就随意毁坏自然界中的一切,就像枟狼和鹿枠中一样。迟早有一天会把自己毁灭。”这则是捕捉“星火”才形成“燎原”之势的。
捕捉变异法
正是因为课堂上出现与预设的情况发生变异的现象,才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创造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关键是善于不善于捕捉,善于不善于科学地运用。
枟乌鸦喝水枠是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但在武昌实验小学的一位教师教学的课堂上,一位学生向教师提出:“老师,下课后我们回去按课本上画的那样做了实验,可是水没有上升,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显然是一个变异的答案,任何预设都不可能考虑这个结果。为了帮助学生们解开疑团,教师便和学生们一起找来设备,做起了验证实验。按照课本上绘图的形式进行实验发现,装满石子的瓶子没有如课本上所说的那样,水并没有上升。见此情景,学生们都目瞪口呆了。一些学生惊叹道:“原来课本里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真的啊!”“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讨论乌鸦要想喝水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先后设计出几种不同的验证方案,分组开展了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原来水位上升的高低,与石子的大小、材质,水量的多少,瓶子的大小有关。石子越小、材质密度越大,水量越多,瓶子越小,水位越容易上升。(戴园,2011 )
有效引领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背景,都是不可替代的鲜活的个体,他们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出一种平等对话的情景,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环境的支撑,予以有效地引领,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会倾听、尊重、欣赏,则可以不断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创造出由此而带来的精彩体验。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找规律枠时,最后出了这样一道题:1,2,4,( ),( ), (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加上一些数,使这些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生1: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 ,2 ,3 ,4 ,5。生2:8 ,16 ,32 ,理由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一个数。生3:我想填1 ,2 ,4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位学生害羞得埋下了头,教师示意大家安静,亲切地说:“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好吗?”那位学生慢慢地抬起头说:“我觉得重复也可以是一种规律。”说得多好啊!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大概受这种想法的启发,学生的热情一下又高涨起来:“老师,我又想到了另一种填法,1 ,2 ,8 ,1 ,2 ,16 ,理由是前两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4的2倍,4的3倍。”时间已超过了下课的规定,但学生们依然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正因为这位教师的有效引领,才引发了学生的许多联想,也使最后那位学生有了自信,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随机应变法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当有了惊奇的发现之后,要及时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亮点,让生成性教学资源“临场闪光”。让学生的精彩表现得以及时展现。还要以此为契机,随机应变,启迪全班学生的思维,让智慧的火花迸发出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