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药储存与养护
4157500000025

第25章 中药的霉变与防治(3)

8.4.1 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

1)采取正确的采集加工炮制方法

中药的采集、加工炮制、包装、运输与中药霉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药材加工干燥前应将泥土、杂物和非药用部位等去掉,并冲洗干净。注意加工炮制的卫生条件与工艺技术,严格遵守各种标准操作规程,干燥场地应避免尘土飞扬,干燥仪器应清洁卫生。

中药霉变与加工炮制方法有密切关系。例如,烘烤干燥的橘皮不易返潮发霉和生虫,晒干的易发霉生虫。各种附片加工用的胆水,漂得干净的不易发霉,而未漂干净的易发霉。鸡血藤膏,熬得老嫩适宜的不易发霉融化,熬得嫩的,水分多,易返潮发霉或溶化。又如,传统法炮制的蜜炙甘草12 d霉变,酒蜜同制法炮制的蜜炙甘草20 d霉变,酒蜜同制的蜜炙甘草密封条件下存放3个月也不变质发霉,高压高温蒸炙法炮制的蜜炙甘草久储一年不发黏,不发霉生虫。

2)控制中药的含水量

中药含水量高低对霉菌生长有着直接影响。水是一切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占细胞的70%~85%,它参与微生物原生质的胶体组成和物质新陈代谢,没有水就没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据报道,在高湿低温储存的条件下,有霉菌生长;而在低湿高温条件下,霉菌生长受抑制。实践证明,中药材的含水量超过15%有利于霉菌生长。控制中药材含水量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密封法、吸潮法、通风除湿法。

(1)密封法

密封是把一定范围的空间与外界隔绝起来,对空气进行温湿度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防止中药霉变的传统方法。它是利用导热性能差、隔潮性能好的或不透性的材料,把中药尽可能封闭起来,防止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发生急剧变化,减弱外界的不良影响,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

(2)吸潮法

当中药储存的密封环境中,由于潮湿空气侵入或商品、墙壁、地面等水分蒸发,相对湿度超过中药安全储存的范围,而库外气候又不具备通风或晾晒的条件,为保证中药的安全,必须设法降湿。常用的吸潮剂有石灰、木炭、无水氯化钙等。

(3)通风除湿法

利用空气自然流动的规律或人为地机械振动产生风,使库内外的空气交换,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而保持中药干燥的目的。

3)加强入库验收

对含水量过高、受潮、包装破损及有变异现象的中药,可通过拣选、晾晒、烘干或更换包装等方法,经加工整理后再行入库。

4)做好在库检查

重点中药应拆包或开箱检查。检查中药有无受潮变软、生霉、泛油等。一般每月检查一次,梅雨季节每5d一次。

5)控制库房相对湿度

霉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相对湿度在75%以上。库房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可防药材发霉,用空气去湿机,并辅以去湿剂去湿。保持库内通风透气。通过翻垛通风使湿度及药材含水量下降。潮湿季节,用密闭库或密封容器储存中药,减少药材与外界潮湿空气的接触,防止发霉。常用的方法有吸潮剂吸湿、机械通风除湿等。

6)控制库房温度

霉菌生长最佳温度为20~35 ℃,将储存温度控制在20 ℃以下(5~10 ℃更佳),可有效地防止药材霉变。常用的方法有通风法、避光降温、排冷降温、保温、吸暖等。

7)分类储存,合理堆垛

怕热易融的中药需堆放于凉爽库房内。含水量相差悬殊的中药分开储存。易霉变、吸潮的中药不宜露天放置。根据气候、雨量及中药性质,采取合理的堆垛形式,防止受潮、受热及受压。较湿中药应置通风垛。地面较湿库房需加垫枕木。

8.4.2 中药霉变的治救与处理

中药霉变后的救治处理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

1)干刷去霉

干刷去霉即用棕丝刷或猪鬃刷直接刷去药物表面的霉菌。去霉前后需经日光暴晒,其目的主要在于散发水分,保持中药干燥,有利于刷掉菌丝,同时也有助于杀灭霉菌。有些根茎类、皮类等形体较大的中药发霉后,均可采用本法去霉。

2)撞击去霉

发霉不严重的药材,经日晒或烘烤使之干透后,可放入撞笼或麻袋、布袋内来回摇晃,通过互相撞击摩擦,可将霉去掉。发霉的药材较潮湿,如果不经过干燥,就不易把霉除掉。特别是有些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中药,如泽泻、莪术等,若发霉较轻,可用撞击法去霉。

3)淘洗去霉

凡不宜用撞刷法去霉的中药,可用水淘洗,淘洗时操作应快,禁水泡。淘洗后,及时捞出晒干或烘干,若因霉菌生长或淘洗而影响色泽(白)者,宜以硫黄烟熏,以保持其原(白)色。淘洗时可将发霉的药材放入缸内或盆内,加水搓洗或刷洗,去霉后,捞出晒干即可。对要求色泽鲜洁的,洗后捞出将水滴净或稍晾干,每50 kg用硫黄200~250 g熏蒸后再晒,这样可以增加色泽。在洗时,霉轻微的可用冷水,霉较严重的可用热水,洗时速度要快,不能久泡,以免伤水而影响气味或质量,并且不容易晒干。

4)沸水喷洗去霉

沸水喷洗去霉,适宜于发霉严重又不宜淘洗的中药。方法是将已霉的中药摊晾在竹席上或洁净的地面上,用开水喷洒,待霉菌除去后及时晒干或烘干。采用沸水喷洗,由于水温高,不但去霉快,而且也有杀灭霉菌的作用。

5)醋喷洗去霉

某些不能用水淘洗的已霉中药,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以醋喷洗后闷润1~2h再晾干。醋含醋酸有杀灭霉菌的作用,但不能广泛用于去霉,一般只适宜味酸或入肝止痛类药的去霉。每50 kg中药用醋2~3 kg喷洗。

6)酒喷洗霉

有些活血祛瘀药,如川芎、莪术、当归等,若霉变严重时,宜采用白酒喷洗,喷洗后,伏闷30~60 min,再晾干。白酒喷洗既能去霉防腐,也能“助药势、通血脉”。

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气温逐渐升高,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或当各种霉菌、害虫繁殖生长旺季时宜用( )。

1.A.清洁养护法

B.低温养护法

C.密封养护法

D.对抗同储法

E.除湿养护法

2.以下哪项不是引起中药霉变的原因?( )

A.感染霉菌

B.潮湿

C.含较多营养物质

D.中药发汗

E.风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中药表面附着的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是( )。

A.温度20~35 ℃

B.相对湿度75%以上

C.含水量超过15%

D.足够的营养

E.充足的光照

2.影响霉菌生长的外部因素包括( )。

A.营养物质

B.温度

C.湿度

D.光线

E.空气

3.下列有利于中药储藏的条件有( )。

A.25 ℃以下

B.药物的含水量为9%~13%

C.环境相对湿度为60%~70%

D.隔绝空气

E.遮光

4.对中药饮片仓库的要求是( )。

A.密闭性好

B.阴凉干燥通风

C.遮光性好

D.25 ℃以下

E.相对湿度在85%以下

5.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有( )。

A.采取正确的采集加工炮制方法

B.控制中药的含水量

C.控制库房相对湿度

D.加强中药的出入库检查

E.分类储存,合理堆垛

三、实例分析

每年伏天是中药材储存的关键时期,若操作不当,易导致药材变异、真菌滋生。在储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应采取何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