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药储存与养护
4157500000024

第24章 中药的霉变与防治(2)

种子类药材萌霉特征是质地变软,色泽变黯,表面有白色膜絮状物黏附,继而变成青、黑、黄等多种颜色。

对火麻仁、橘核、女贞子、巴豆、白果、榧子等颗粒状中药检查时,可将手伸入货包中心,试探有无发热,随即顺手抓出一把,将壳击破,检视种仁有无发霉、泛油、干枯等现象。白果不易干透,不干燥的易受热发霉。若种仁质松体轻,呈灰黑色击之成粉则是霉坏的现象。使君子仁、柏子仁、苦杏仁、桃仁、胡桃肉等若种皮易碎或易脱落说明较干燥,不易发霉。或将种仁置白纸上压榨,纸面上油迹的外圈有水浸现象则是未干透容易发霉。枸杞子生霉则吸湿返软,两端色泽变深进而泛黑,表面出现白色网状物或斑点。山茱萸、五味子受潮生霉后常粘连结块,表面出现霜样的霉膜。北五味子因肉厚质润多汁易发霉,而南五味子粒小肉薄干硬不易萌霉。佛手片、北山楂片、枸橼片萌霉从皮层部起。在检查巴豆时,有毒,不宜口尝。这些果实类中药除注意检查表面外,还需认真检查其内部,有些果实如白果、榧子、栀子、红豆蔻、草果的种子团或种子易生霉,应击破果壳观察;柏子仁、榧子、白果等带有坚硬外种皮,不易生虫,但会生霉泛油,应敲裂检验。

3)花类中药的检查

花类中药易发霉的较多,如菊花、金银花、槐花、款冬花、洋金花、厚朴花等。花类霉变的一般规律是:吸湿受潮质地变软;花朵色泽暗淡(变色),失去原有光泽;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芳香气消失。

由于花类药材极易受潮发霉,应首先检查花类药材是否干燥,一般以花瓣的干脆或软韧程度来衡量,但有的还应注意花蕊或花柄部位等是否干燥。检验时应注意靠近包装四周或盖缝不密处则最易受潮发霉。

如菊花中的蒸菊含水量较大容易发霉,若发现有多数花朵结成块团状的,一般都较易受潮,应掰开观察。洋金花常数朵捆扎成小把,其中心部位不易干燥,应拆把检查。若外表有白色或黑色斑点就是发霉现象,有时霉迹在花筒内侧,表面不易看出。如发现花色变黑,质地极易碎烂,则说明花朵受霉后又经过重复干燥,应引起注意。又如厚朴花的朵形较大,干燥的花瓣易碎或易脱落,不干燥的花瓣柔软不易碎落。花朵中心的花蕊部位不易干透,受热发霉后会变成黑色,同时花蕊部位也易生虫。

4)全草及叶类中药的检查

此类中药质地轻泡,体积大,易吸潮霉变。易霉变的有佩兰、薄荷、马齿苋、大蓟、小蓟、龙葵、豨签草、鹅不食草、萹蓄、车前草、蒲公英、枇杷叶、桑叶、大青叶、人参叶等。这类药材一般都是零星收集,打捆成件,干燥程度不一,重点要检查是否干燥。原件的(如机械打成的货包)应松捆探测货包中心有无发热现象。薄荷、佩兰、大小蓟、龙葵、希莶草等药材的叶子易干燥,而茎枝难干透,可将茎枝折断,看其是否性脆或性韧,茎枝性脆,折断时有响声说明干燥,若性韧,折时声哑或有纤维相连则说明是潮软不干燥的。

鹅不食草、马齿苋、蒲公英、大青叶等可用手捏判断其水分多少,一般有触手感者为干燥,软绵者为未干透。其中蒲公英的根部不易干燥,并含有粉性,害虫常蛀蚀根部。大青叶最易发霉,色墨绿者为新货;黄黑者则是陈货。枇杷叶有青黄之分,一般黄者比较干燥,青者不易干燥,要多注意其含水量。桑叶有散装和整装(即以十数片为一叠,中心用竹丝掐住,呈整齐的叠片状)两种。散装容易干燥,整装的叶大质优不易干燥,不干的中间易发霉,可取样数叠拆开检验。

5)茎、皮、藤木类中药的检查

易发霉的有桑白皮、白鲜皮、桑寄生、川槿皮、椿白皮、苦楝皮、鸡血藤、首乌藤等。这类药材发霉主要是不够干燥或储运期间受潮所致。其中,以首乌藤、椿白皮、桑白皮等最易发霉。首乌藤、槲寄生、海风藤———霉斑多在茎枝的叶痕或裂断处。开始时为白色棉毛状,发展很快,然后变为黑色,霉后质地变脆,皮色泛黑。

槲寄生的枝叶易脱落。桑白皮具有粉性,易吸潮,发霉后遍及全体,色泽灰暗,霉迹不易除去。川槿皮、椿白皮、白藓皮、苦楝皮等发霉常在皮层内则或两端断面处。皮卷合的不易发现应掰开检验。陈皮生霉则先在果皮内侧出现白色毛状菌丝体,严重时为黄黑色,霉迹不易除去。

6)动物类中药的检查

动物类中药含有较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在储藏不善的情况下常常容易霉变,且生霉的部位也各不一样。这类药材较易发霉的有土鳖虫、九香虫、白花蛇、乌梢蛇、蕲蛇、地龙、狗肾、鹿鞭、鹿筋、蛤蚧、蜈蚣、水獭肝、紫河车、壁虎、刺猬皮、干蟾皮等。这些药材不仅易霉变,而且又都极易生虫。其中九香虫、刺猬皮、狗肾、壁虎等还易泛油。

土鳖虫、九香虫等发霉轻者在虫体表面见白色或绿色霉迹,严重时霉变会发展到虫体腹内,可剖开检查。刺猬皮、干蟾皮、蛤蚧等发霉多在皮层的内面。而蛤蚧具有竹片撑盖,检查时必须掰开竹片才能发现霉迹。水獭肝、紫河车、鹿鞭、鹿筋、狗肾等发霉通常在表面及缝隙间,如鹿筋、狗肾等折之即弯时潮软不干燥现象则易发霉。而紫河车若加工不洁,表面血筋未净者易发霉。壁虎、蜈蚣在加工时腹部如未干透都易发霉。霉后蜈蚣头足易脱落,而一旦染有霉迹难以除去。

7)中药饮片的检查

中药饮片生霉较药材为多,这是由于药材切成饮片后表面积增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引起霉变。中药饮片特别是含糖、淀粉较多的或经炮炙的品种最易发霉。如黄芪、党参、天花粉、熟地黄、肉苁蓉、制黄精、制何首乌、炙甘草、炙紫菀等。凡属这类饮片宜经常作为重点检查,有霉菌生长繁殖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保证中药饮片安全储存、流通与使用。

8)中成药的检查

中成药有散剂、丸剂、膏剂、片剂、丹剂、合剂等剂型,在这些剂型中易生霉的有水蜜丸、蜜丸、水泛丸,某些膏剂、浸膏、散剂等。这些成药如包装不严密极易吸潮,使水分含量超过规定限度,或由于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善而引入霉菌。有的生霉在表面且有微酸气,如蜜丸类。有的水泛丸片剂不仅表面生霉,而且在其内也有菌丝萌发。有的中药散剂生霉严重时细腻的粉末即变成较潮软的团块。至于膏剂(内服膏剂)、合剂这两类成药,若在生产中灭菌措施不严,使用防腐剂的种类和比例不当,在盛药的瓶口或液面上也易生霉。若污染了酵母菌,还会逐渐引起发酵,气味变酸,严重时会冲掉瓶盖产生许多气泡,使药液变质失效。

8.4 中药霉变的防治方法

中药的霉变是由一定的自然因素促成的,在了解了霉菌生长条件后,就可掌握其规律性对症下药,霉变是完全可以防止的。预防霉变的关键是使霉菌在中药上无法生长,其次是消灭寄附在药材上的霉菌,使它们不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