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鉴赏
4158000000086

第86章 戏剧文学鉴赏(4)

[28]“蜗角”二句:苏轼《满庭芳》词原句,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和利。《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蛮氏;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触氏,争地而战,伏尸百万。”

[29] 一递一声:莺莺与张生不断唉声叹气,一人一声,连续不断。

[30] 辆起车儿:驾起车子。辆,用作动词。

[31] 登科录: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册。

[32]“弃掷”四句:这是元稹《莺莺传》里张生另娶,莺莺别嫁之后,莺莺谢绝张生见面的要求时所作的诗,这里莺莺借此提醒张生不要移情别恋。

[33] 赓:续作。

[34] 红泪:悲泪,血泪。据《拾遗记》载,魏文帝时,常山薛灵芸被选入宫时,“别父母,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35] 比司马青衫更湿:形容离别时凄苦到极点。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6]“伯劳”句:化用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比喻情人的离别。伯劳,一种鸟,夏至始鸣。

[37] 未饮心先醉: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中的原句。

[38]“顺时”句:意思是顺应时节变化、估量着自己的身体状况保重身体,不要过度劳累。

揣,估量,揣度。

[39]“泪添”二句:极力夸喻泪水之多、恨之极,使黄河满溢泛滥;愁恨之重,压低了西岳华山的三座高峰。这两句可能是化用了元代李钰《题汪水云西湖类稿》诗:“泪添东海水,愁压北邙低”。九曲黄河,黄河在积石山到龙门一段多弯曲,故称“九曲黄河”。华岳三峰,指西岳华山的三座高峰莲花峰、毛女峰、松桧峰。

[40] 文齐福不齐:当时成语,意思是文才虽好,运气却不好。

[41] 停妻再娶妻:当时成语,意思是抛弃前妻另外再娶,即今日所谓重婚。当时考中进士者常有再婚于权贵的恶劣行为,所以莺莺以此诫张生。

[42]“一春”句:意为一去之后杳无音信。秦观《鹧鸪天》词原句。

[43] 青鸾有信:古代神话传说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临,先派青鸾来报信,后世遂以青鸾为信使的代称。

[44] 小姐放心两句,据何本(明何璧校本《北西厢记》,简称“何本”)增补。

[45]“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两句:据马致远《寿阳曲》“四围山一竿残照里”句变化而来,意为在夕阳照着四面青山的晚景中策马远去。

[46] 这些大小车儿:应读成“这些大—小车儿”,意思为这么一点点小的车子。

【作者简介】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王实甫的杂剧,存目共14种。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三种,分别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歌舞丽堂春》《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仅存残曲的有两种,分别是《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其他九种全部亡佚。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赏析指要】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剧本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不仅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而且是整个元代杂剧中最优秀的剧目之一。《西厢记》通过张生和莺莺的婚恋故事,批判了婚姻爱情中的封建门阀观念,对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作了热烈的歌颂。作品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曲词华美,具有诗一般的意境。《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标题是后加的。此折写张生与崔莺莺私合后,老夫人逼迫他进京赶考,莺莺在长亭给张生饯行,通过情景交融、流畅圆美的一支支曲辞,表现了她痛苦、怨恨、满腔希望和缠绵不已的复杂心情,成为《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折。

【辑评】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名《凌波仙》)

牡丹亭(节选[1] )

汤显祖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2]。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3] ,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4] ,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5] ,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6] ,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吩咐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7]。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8] ,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9]。没揣菱花[10] ,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11]。(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12] ,艳晶晶花簪八宝填[13] ,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14]。恰三春好处无人见[15]。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16]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17]。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18] ,惜花疼煞小金铃[19]”。(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20]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21] !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22]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23] !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24] ,荼蘼外烟丝醉软[25]。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26] ! (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27] ,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28]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 (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29] ,炉添沉水香[30]”。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选自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注释】

[1] 选自《牡丹亭·惊梦》。《惊梦》由《绕地游》(游园)、《山坡羊》(惊梦)两套组成,这里只选《绕地游》一套。

[2] 乱煞年光遍:缭乱的春光到处都是。

[3] 炷:焚烧。沉烟:沉香燃烧的烟,这里借指沉香。沉香是名贵的香料。

[4] 梅关:今江西大庾岭,宋代起在此设梅关。

[5] 侧:歪。宜春髻子:古时立春日,妇女剪纸为燕形,上贴“宜春”二字戴头上。此指一种发髻式样。

[6] 翦不断,理还乱:翦,同“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的两句,这里比喻杜丽娘无法摆脱因长期禁锢而产生的苦闷。

[7] 云鬓两句:引自唐代薛逢《宫词》,见《全唐诗》。

[8] 袅(niǎo)晴丝:细长柔软的游丝在晴空中飘荡。袅:飘忽不定。晴丝:游丝、飞丝,也即后文所说的烟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9] 花钿:古代妇女鬓发边的饰物。

[10] 没揣:不意,蓦然。菱花,镜子。古时用铜镜,背面所铸花纹一般为菱花,因此称菱花镜,或用菱花作镜子的代称。

[11] 迤逗:牵引,引惹。彩云:此指漂亮的发髻。全句:想不到镜子偷偷地照见了她,害得她羞答答地把发髻也弄歪了。这几句写出一个少女的含情脉脉的微妙心理,她是连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的影子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迤逗,元曲中或作拖逗。

[12] 翠生生:形容色彩鲜艳。出落:显得。茜(qiàn):旧时常指称大红色。

[13] 艳晶晶:光彩夺目。花簪八宝填:意为镶嵌有多种珍宝的发簪。填:镶嵌。

[14] 爱好:爱美。

[15] 三春好处:喻自己的年轻美貌。

[16] 沉鱼落雁:小说戏中用来形容女人的美貌。意思说,鱼见她的美色,自愧不如而下沉;雁则为看她的美色而停落下来。

[17] 羞花闭月:花儿见了含羞不敢开放,月亮见了将自己隐蔽起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18] 泥:沾污,这里作动词用。

[19]“惜花”句事见《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初,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此句意为因惜花驱鸟而频频扯铃,使小金铃痛得要命。这是夸大的描写。

[20] 姹(chà)紫嫣(yān)红:姹、嫣,本为形容女性娇艳之词,此指各色娇艳的鲜花盛开。

[21] 谁家:哪一家。两句意为:大好春光明媚,美丽景物宜人,我杜丽娘却生活在愁闷无聊之中;赏心悦目、快意当前,又在哪一家庭院呢? 以上两句出自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22] 朝飞暮卷:语出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23] 锦屏人:幽居深闺中的女子,此为丽娘自称。忒(tè):太。韶光:春光。

[24] 啼红了杜鹃:到处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传说杜鹃鸟叫时,口中血滴在花瓣上,花红似血。

[25] 荼蘼:一种落叶灌木,晚春初夏开白花。烟丝:游丝。

[26] 牡丹虽好两句:皮日休咏牡丹诗有“独占人间第一春”句。牡丹在春末时才开花,故有此反问。这句意思是,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迟,怎能占春花中第一呢? 句中隐含了杜丽娘对自己的美好青春在深闺中虚度的幽怨和伤感。

[27] 生生:形容清脆的鸣叫声。明:明快。此句形容燕语声明快清脆。

[28] 缱(qiǎn):留恋。

[29] 映山紫:杜鹃花的一种。

[30] 沉水香:沉香的别称。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年) ,字义仍,号若士,自称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于“书香”家庭,早年即有文名。但是由于他不肯阿附权贵,所以从22岁参加科举考试,直到34岁才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博士、南京詹事府主簿、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年) ,汤显祖因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被贬官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后又调任为浙江遂昌知县。他为政清廉,关心民生疾苦,抑制豪强,直言敢谏,故一直被豪强排挤,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归于临川。此后18年中,汤显祖一直过的是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是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代表作有《牡丹亭》(一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文集》等。

【赏析指要】

《牡丹亭》不仅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影响很大的浪漫主义杰作,是《西厢记》之后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对摧残情性的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热烈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所作出的不懈斗争。《惊梦》包括游园和惊梦两段,因游园而得梦,演出时统称为《游园惊梦》,本节选的是游园一段。

游园惊梦表现杜丽娘的觉醒和被压抑感情的解放。大好春光唤醒了她幽闭的心灵,激起她对自由幸福爱情的热烈追求,终于在梦中冲破了封建的藩篱,得到了她所渴望的爱。本出戏写得既大胆又含蓄,情景交融,情文并茂,刻画了杜丽娘的娇羞神态和种种微妙的心理。游园时,面对姹紫嫣红、美景良辰,杜丽娘的心里却有一层淡淡幽怨、莫名惆怅。内心感受是“闷”与“乱”,是“理还乱,闷无端”,是“春色恼人”,是她对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虚度青春的苦闷,因此她感叹“奈何天”“谁家院”,把深闺中女子的苦闷和青春觉醒后的烦恼,描摹得生动细腻,十分感人。词曲典雅,富于浪漫色彩。

【辑评】

临川作《牡丹亭》词,非词也,画也;不丹青,而丹青不能绘也;非画也,真也;不啼笑而啼笑,即有声也。以为追琢唐音乎,鞭箠宋调乎,抽翻元剧乎? 当其意得,一往追之,快意而止。非唐,非宋,非元也。

(明·沈际飞《牡丹亭题词》)

长生殿(节选[1] )

洪 昇

(丑上)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2] ,水晶帘卷近秋河[3]。咱家高力士,奉万岁爷之命,着咱在御花园中安排小宴,要与贵妃娘娘同来游赏,只得在此伺候。(生、旦乘辇[4] ,老旦、贴随后,二内侍引,行上)

【北中吕粉蝶儿】[5]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到介)(丑)请万岁爷娘娘下辇。(生、旦下辇介)(丑同内侍暗下)(生)妃子,朕与你散步一回者。(旦)陛下请。(生携旦手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