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鉴赏
4158000000089

第89章 戏剧文学鉴赏(7)

【赏析指要】

《桃花扇》全剧四十出,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却奁》这出戏,写李香君深明大义,拒绝权奸阮大铖为收买侯方域而送给她的妆奁,突出刻画了她节操自重的为人和刚烈不为利诱的性格。她对阮大铖之流嫉恶如仇,对阮大铖送来的妆奁嗤之以鼻,高唱出“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表现了她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鲜明政治态度。她的行动,给侯方域以极大的震动,令他自惭自责。这不仅使他免于失节辱名,而且使他更觉得香君是他的知音和畏友,他终于和香君一起挫败了阮大铖的阴谋。侯方域从动摇到坚定的性格变化,更衬托出李香君光彩照人的形象。这出戏行文紧凑,语言简练,剧情的发展变化与人物的性格刻画紧密结合,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对比中,展示出李香君与侯方域性格的差异。

【辑评】

桃花扇何奇乎? 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 唯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

【讨论探究】

1.分析《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心理变化。

2.分析《游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3.分析《惊变》的艺术特色。

4.分析《却奁》中李香君的性格特征。

【拓展阅读】

1.阅读《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其他内容。

2.阅读关汉卿的《窦娥冤》,分析窦娥的艺术形象。

3.阅读高明的《琵琶记》,分析作品主题。

4.如有兴趣,阅读我国最早系统论述戏曲的专著,即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

第四节 现代戏剧文学鉴赏

过 客鲁 迅

时:

或一日的黄昏

地:

或一处

人:

老翁———约七十岁,白头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间小土屋向这痕迹开着一扇门;门侧有一段枯树根。

(女孩正要将坐在树根上的老翁搀起。)

翁———孩子。喂,孩子! 怎么不动了呢?

孩———(向东望着,)有谁走来了,看一看罢。

翁———不用看他。扶我进去罢。太阳要下去了。

孩———我———看一看。

翁———唉,你这孩子! 天天看见天,看见土,看见风,还不够好看么? 什么也不比这些好看。你偏是要看谁。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还是进去罢。

孩———可是,已经进来了。阿阿,是一个乞丐。

翁———乞丐? 不见得罢。

(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踌躇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客———老丈,你晚上好?

翁———阿,好! 托福。你好?

客———老丈,我实在冒昧,我想在你那里讨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极了。这地方又没有一个池塘,一个水洼。

翁———唔,可以可以。你请坐罢。(向女孩,)孩子,你拿水来,杯子要洗干净。

(女孩默默地走进土屋去。)

翁———客官,你请坐。你是怎么称呼的。

客———称呼? ———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

翁———阿阿。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客———(略略迟疑,)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

翁———对了。那么,我可以问你到哪里去么?

客———自然可以———但是,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

(女孩小心地捧出一个水杯来,递去。)

客———(接杯,)多谢,姑娘。(将水两口喝尽,还杯,)多谢,姑娘。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

翁———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翁———前面? 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翁———走完之后? 那我可不知道。我没有走过。

客———不知道?!

孩———我也不知道。

翁———我单知道南边;北边;东边,你的来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许倒是于你们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据我看来,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

客———料不定可能走完? ……(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 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

翁———那也不然。你也会遇见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

客———不。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的悲哀。

翁———那么,你,(摇头,)你只得走了。

客———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举起一足给老人看,)因此,我的血不够了;我要喝些血。但血在哪里呢? 可是我也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一路上总有水,我倒也并不感到什么不足。只是我的力气太稀薄了,血里面太多了水的缘故罢。今天连一个小水洼也遇不到,也就是少走了路的缘故罢。

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像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 你知道那声音么?

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

客———那也就是现在叫我的声音么?

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过几声,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记不清楚了。

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惊,倾听着,)不行! 我还是走的好。我息不下。可恨我的脚早经走破了。(准备走路。)

孩———给你! (递给一片布,)裹上你的伤去。

客———多谢,(接取,)姑娘。这真是……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这能使我可以走更多的路。(就断砖坐下,要将布缠在踝上,)但是,不行! (竭力站起,)姑娘,还了你罢,还是裹不下。况且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激。

翁———你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没有好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什么好处。但在我,这布施是最上的东西了。你看,我全身上可有这样的。

翁———你不要当真就是。

客———是的。但是我不能。我怕我会这样:倘使我得到了谁的布施,我就要象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给我亲自看见;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亡,连我自己,因为我就应该得到咒诅。但是我还没有这样的力量;即使有这力量,我也不愿意她有这样的境遇,因为她们大概总不愿意有这样的境遇。我想,这最稳当。(向女孩,)姑娘,你这布片太好,可是太小一点了,还了你罢。

孩———(惊惧,退后,)我不要了! 你带走!

客———(似笑,)哦哦……因为我拿过了?

孩———(点头,指口袋,)你装在那里,去玩玩。

客———(颓唐地退后,)但这背在身上,怎么走呢? ……

翁———你息不下,也就背不动———休息一会,就没有什么了。

客———对咧,休息……(默想,但忽然惊醒,倾听。)不,我不能! 我还是走好。

翁———你总不愿意休息么?

客———我愿意休息。

翁———那么,你就休息一会罢。

客———但是,我不能……

翁———你总还是觉得走好么?

客———是的。还是走好。

翁———那么,你还是走好罢。

客———(将腰一伸,)好,我告别了。我很感激你们。(向着女孩,)姑娘,这还你,请你收回去。

(女孩惊惧,敛手,要躲进土屋里去。)

翁———你带去罢。要是太重了,可以随时抛在坟地里面的。

孩———(走向前,)阿阿,那不行!

客———阿阿,那不行的。

翁———那么,你挂在野百合野蔷薇上就是了。

孩———(拍手,)哈哈! 好!

翁———哦哦……

(极暂时中,沉默。)

翁———那么,再见了。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早已下去了。(转身向门。)

客———多谢你们。祝你们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惊,)然而我不能! 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关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日

(原载1925年3月9日《语丝》第17期)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年)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7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约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 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 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

【赏析指要】

《过客》收集在鲁迅散文诗集《野草》里,用戏剧形式写成,可以说是鲁迅人生哲学的一个象征。作品塑造了一个艰难行进、坚持向前的孤独、困顿的“过客”的形象。他在黄昏时候来到一个萧疏破败的荒野,已经非常疲惫:“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力气太稀薄了”,但是他不愿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他走过的地方“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也就是说他所走过的地方到处是压迫和奴役,是人间地狱,所以“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虽然他不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但是“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以理解为他要为争取自由和解放去探索,去战斗,所以他谢绝了老翁的劝说和女孩好意的帮助,在苍茫的暮色中,悲壮地“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不管前面等待他的是急风暴雨,还是刀光剑影,毅然决然地奔向未来。

作品中的“过客”可以说是当时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也可以说是鲁迅的自我写照。

《过客》尽管故事情节简单,共出现过客、老翁、女孩三个人,人物较少,也没有多么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但很深刻地说明了一种哲理,即尽管希望渺茫,明知是无望的抗争,但仍然要去抗争和进取。

北京人(节选)

曹 禺

人 物:

曾 皓———在北平落户的旧世家的老太爷,年六十三。

曾文清———他的长子,三十六。

曾思懿———他的长媳,三十八九。

曾文彩———他的女儿,三十三岁。

江 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个老留学生,三十七八。

曾 霆———他的孙子,文清与思懿的儿子,十七岁。

曾瑞贞———他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

愫 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

陈奶妈———哺养曾文清的奶妈,年六十上下。

小柱儿———陈的孙儿,年十五。

张 顺———曾家的仆人。

袁任敢———研究“人类学”的学者,年三十八。

袁 圆———袁的独女,十六整。

“北京人”———在袁任敢学术察勘队里一个修理卡车的巨人。

警 察

寿木商人 甲、乙、丙、丁。

地 点:

第一幕———中秋节。在北平曾家小花厅里。

第二幕———当夜十一点的光景,曾宅小花厅里。

第三幕———离第一幕约有一月,某一天,深夜三点钟,曾宅小花厅里。

第三幕

第一景

在北平阴历九月梢尾的早晚,人们已经需要加上棉绒的寒衣。深秋的天空异常肃穆而爽朗。近黄昏时,古旧一点的庭园,就有成群成阵像一片片墨点子似的乌鸦,在老态龙钟的榆钱树的树巅上来回盘旋,此呼彼和,噪个不休。再晚些,暮色更深,乌鸦也飞进了自己的巢。在苍茫的尘雾里传来城墙上还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这来自遥远,孤独的角声,打在人的心坎上说不出的熨帖而又凄凉,像一个多情的幽灵独自追念着那不可唤回的渺若烟云的以往,又是惋惜,又是哀伤,那样充满了怨望和依恋,在薄寒的空气中不住地振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