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4159700000024

第24章 正确认知你自己,充实你的精神世界(1)

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成就,首先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唐纳德·科蒂斯

驱除恐惧,让你的精神世界坚强

莎士比亚一生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下面这句话便出自他的笔下,“亲爱的布鲁图,造成这个过错的不是我们的命运,而是我们自己。”莎翁本人那无数的经典力作更是他参透人生的最好佐证。通过他的作品,这位伟大的戏剧家向后人传递着他的思想:

疑心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它能让你因恐惧尝试,而坐失良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恐惧更令人绝望的,恐惧与缺乏自信往往结伴而行,相互滋生。告诉我你有多恐惧,我就能说出你有多么不自信。快乐是恐惧和焦虑的天敌,没有人愿意拿恐惧当消遣。恐惧欺软怕硬,你越是惧怕它,它就离你越近。你若调整情绪无惧无畏,它反而不敢靠近。一旦让恐惧之情占据上风,它会使你全身门户洞开,更多令你心生恐惧的东西则会趁机而入,进一步加重你的恐惧感。

“使君何往?”一位西方的朝圣者路遇瘟神时问道。“上巴格达城索命五千。”瘟神答曰。数日后,二者重逢。“使君前日言索命五千,奈何巴格达城中竟有五万人殒命?”“实杀五千,余者皆恐惧而亡也。”

恐惧能使身体肌肉麻痹,能影响血液流动,所有正常而健康的生命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受此影响。陷入恐惧后,人的四肢僵硬无力,不良于行。

我们不仅害怕自己恐惧的事物,还容易受他人影响而对他人恐惧之物亦心生畏惧。所以必须加强锻炼,让自己在精神上变得坚强一些。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段与此有关的经历。当时他与一位年轻的女士缔结了婚约,双方约定待他通过认证考试便可成婚。从那时起,他的母亲与未婚妻对他的学业便异常关心,这使他变得格外敏感,她们的关心让他觉得压力很大,负面效应越积越多,呈增长趋势。直到现在他还能准确地叙述出当时复杂的矛盾心情。他越来越恐惧,不禁想象失败的后果,她们殷切的问候,质疑的目光让他的信心一点点地消失,学习能力直线下滑。所有的关怀鼓励带来的效果全部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削弱了他的斗志,让他充满了对失败的恐惧,险些酿成大祸。

这两位女士都是他最亲近的人,为了他能学业有成她们煞费苦心,做了一切应该做的事情。可是由此带来的潜在的压力却差点让他变得崩溃,可怜的家伙不得不同时面对亲人、爱人和学业的三重压力。

恐惧和焦虑是一对近亲,无论男女老幼都对它们敬而远之,却又难以彻底摆脱。恐惧占主导地位时,人会觉得四肢无力难以行动,焦虑则让人忧思难忘,损伤脏器,它们对人的机体只有坏处没有益处。此外,长期处于悲伤状态亦很伤身。每种情绪都有对应的器官或部位。贪婪、吝啬等不良情绪也有类似的作用。愤怒、妒忌、长年情绪不佳、放荡等也能引发诸如虚弱、易哭之类的特殊表现。

如果内心不够强大,就会被黑暗吞噬

暗示可以来自自我也可以来自他人,它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有些民族中,这种力量成为宗教中的力量。由于暗示不仅可以自我控制,也可以用来控制和指挥别人。如果我们能正面地、积极地利用它,其结果就是美好的。反之,如果我们消极地、恶意地利用它,那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从小我们就一直接受了很多不好的暗示,我们不知道怎样抵抗,我们的潜意识里充满了消极的东西。例如:“你不行!”“你能干什么?”“这事你干不了。”“你会输的。”“你不会有机会的。”“你全错了!”“这没用。”“你知道什么?”“这世界完了。”“没用,没人问。”“别费劲了。”“你年龄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生活就是无休止的磨难。”“只有鸟儿才会有爱情。”“你会很快破产的。”“注意,你会染上病毒的。”“任何人都别信。”……

随便拿起一张报纸,你都会发现,有许多报道都是消极的,让你感到无能为力、担忧,或如临大敌什么的,当你一旦接受这些信息,你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对于这一类暗示,你必须用正面的暗示来调节自己,必须学会怎样反击这些消极的暗示,不然的话,上述这些暗示会给你的生活带来阴暗和失败。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让你从这种一片灰暗中解放出来。

要经常反思一下,别人对你说了哪些消极的东西,你是不是受到影响。我们每个人从小就遭遇过许多负面的暗示。你可以很容易地回想起从父母、朋友、亲戚、老师或同事那里讲出的消极暗示。然后你分析分析看,其中大部分几乎都是一种宣传,目的就是让你害怕,来控制你。别人对你的暗示天天都发生,在家里、在办公室里、在工厂、在俱乐部……你会发现,这些暗示的目的就是让你按照他们所说的去想、去感受、去行动,以便更好地受其利用。

有一个人在印度去看一个用水晶球占卜的女巫,这个女巫告诉他说,他的心脏不好,在下一个满月时,他就会死去。他的亲戚开始告诉家人,准备遗嘱和料理后事。这种暗示的力量进入了他的潜意识,因为他完全地接受了。

他还说,这个算命的有一种奇特的超自然力量,她可以让你活也可以让你死。后来这个人按照她的预测真的死了。

当一个人有意识地相信某事时,他的潜意识就完全接受并做出反应。就好像那个去看占卜的人,生前是一个健康、幸福和有活力的人。当他接受了占卜的结果后,他感到恐慌,经常想到快要死这件事,并且遇人便说他要死了。

死亡的发生首先是在他的心中,他的思想就是他的死亡原因。人们用自己的思想来自杀是件并不稀奇的事。这个女巫的力量不比地上的任何一块石头或一根棍子大多少。她没有什么力量能使她的预测实现。如果这个死掉的人知道心理活动规律,知道是自己的思想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感情的话,就会拒绝接受这个算命结果。如果你要拒绝的话,别人对你的建议或暗示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此,是你自己最终决定你的思想。记住,你有权选择快乐、爱情和健康幸福的生活。

发现快乐,寻找精神的寄托

我们会发现行正义之事带来的快乐与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遵天地之正道行事方能如意圆转、身心健康。伟大的希伯来先贤曾阐述过生命之妙:“生命本身是正义的产物,你若用它去追求邪恶,那换来的只能是生命的终结。”换个方式来说:“生命之路,本无尽头,只是人们因步入歧途而提早到达终点。”相信总有一天世人终会明白这些道理。

生总是煎熬不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年复一年,差不多绝大多数人都在以一种失重倾斜的方式生存着。外表美妙绝伦的庙宇并不能代表里面供奉的是真主,无知、粗鲁、浅薄都可能把真理拒之门外,此时的宇宙不过是个没有生命的房屋,迟早会走向衰败!

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且有机会在近距离进行观察的研究者,很快便能从对方的一言一行和面部表情中发觉何种情绪正在对方体内占据上风。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告诉他对方的情绪如何,他亦能描述出对方此时的言行细节和面部表情。总而言之,每种情绪都有其特定的外在表现形式。

权威人士对人体的结构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并与其他动物的结构及寿命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人的自然寿命应该在100~120岁之间,要远远高于我们今天的人均寿命。然而,人类为何会如此短命?我们的躯体为何如此容易衰老、虚弱、受伤?要怎么样做才能保证人的身体能长期处于健康、强壮、精力旺盛的状态?不过,既然所有人的自然寿命都有所减少,且减少的比例也极为相近,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这看作一种自然现象?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开始出现衰老的表现,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人们的身体每况愈下。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当你看到周边与你同龄的人开始衰老,即使你的躯体依然年轻,可是心理上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产生衰老的心理暗示,结果就是,你的身体也同他们一样开始出现变化,也因此很少有人能活到100~120岁的自然年龄,反而大家都在一个比较接近的年龄范围内相继去世。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人们明白其实他们是可以活得更久的,只有树立起这样的信心才能真的延长人们的寿命。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她是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很多人听到这里脑海里一定会闪现过老妪这个词,但是如果把这位女士称为老妪,则不免有黑白颠倒之嫌。她看起来就像一个25岁的小女人。甚至更年轻一些。我很荣幸地,哦,或者说我很遗憾地说,我认为许多这个年龄的女人,看起来还不如她青春靓丽。她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天才。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物,她都能挖掘出美的方面。不但如此,她还善于展现美,在她身边总有如沐春风,如饮醇酿之感,人人皆为她的美而倾倒。

这些年来已经有无数的人从她身上感受到了光明、希望、能力和力量,很明显,这种美好的感觉还会持续很多年,因为她就是美和光明的化身。

在她的灵魂里没有恐惧、没有焦虑、没有憎恨、没有妒忌、没有悲哀、没有委屈、没有贪婪和肮脏,她对这些无益身心的东西是完全免疫的。也因此,从她的身上你看不到拥有这些阴暗心理的人经常带有的外在表现。相反,绝大多数人都摆脱不了这些思维的控制,所以在你眼前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反而比较正常,这位真正正常的人就被惊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人了。她并非生活在单纯的温室中,其实她的经历也蛮丰富的,跟我们一样有机会接触到这样或那样的诱惑,但她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这些诱惑——绝不是因为她生来比较白痴。

相反,她是个极聪慧的可人儿,她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拥有极为坚强的思想,在自己的思维空间中她是唯一的绝对的主宰,只有她才能决定一切。所以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个整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的小妇人,你总能看到她轻盈的步伐,听到她爽朗的笑声。这绝不是个天方夜谭,事实上伟大的莎士比亚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切,所以他才会写下“头脑使身体变得充实”的句子。

很高兴前些日子在路上与她偶遇,当时她正在街上漫步。我们驻足街头略谈数语后,她与街边嬉戏的一群顽童一起做了会儿游戏,然后又加快脚步赶上一位篮子里装着衣服的洗衣妇交谈数语,接下来是停下脚步与一位手拿晚餐用罐头正在下班返家途中的男士交谈,间或还与一位坐在车中的女士简短地打了个招呼,她毫不介意与所有熟识的人分享着她的快乐与幸福。

仿佛是为了证实上天是多么地眷顾她,这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从她身边经过,看得出此人的外貌的确显得很老,可能要比本人的实际年龄还要老上十几岁。而且,从她吃力的动作上看,她的关节肌肉已经僵硬了。看到她佝偻的样子,你心里会没来由地生出一种揪心的压抑感。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深色的帽子下面还带有重重的面纱,使整个人看起来更加阴暗。她那身近乎原始的打扮,再加上本人的情绪和表情,简直在向整个世界宣布一件事:她现在非常的悲伤和哀痛,除此之外任何情绪都不能在她心底泛起波澜。

她用疾病、悲哀和伤痛把自己包裹起来,把快乐、希望、勇气以及所有对人体有益的情绪阻挡在外面,她与它们擦肩而过,却拒绝接受它们。像她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倒并不少见,提示我们平日要注重加强心理锻炼。她在经过我朋友身边的时候,情绪上明显产生了波动,似乎在暗示,像您这个年龄段的女士穿着这样的服装和做出这样的举动是不合适的……

你希望永葆青春吗?你在经历了荣辱沉浮之后还能够保持一个纯真的赤子之心吗?其实这里我们关心的实质问题只有一个,你在思想的世界里你该以何种方式生存。以佛陀为代表的佛门观点鼓励人们进行思考:“思想决定你的人生。”罗斯金[1] 等的观点则认为“既然人之初并不知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喜好,那么只要想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就好”。

不过既然你希望自己的躯体永远强壮、美丽、富有弹性,那么把这些东西统统放到你的脑袋里,用它们把那些你不喜欢的东西驱走,这样你的躯体就会变得和你的想象一个样子。到了这个境界后,你的躯体在思想的带动下将永葆青春。此时身体的青春反过来会帮助你提高自信心,让心理能力更上一层,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别让你的知识蒙蔽你的智慧

智慧来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它引导直觉的能力超强。知识则如同银行里储蓄的钱财,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它来购买智慧。但智慧的作用却远远高于知识,知识只是智慧的一个特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