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4159700000025

第25章 正确认知你自己,充实你的精神世界(2)

一个想要进入智慧殿堂的人首先要学会放弃骄傲,他要像孩子一样,不带一丝成见,因为任何偏见都会妨碍我们获取智慧。自作聪明的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它们封锁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宗教界、科学界、政治界以及社会上,无数精英人才就是因为过于相信自己的智力,结果推迟了发现真相的时间而坐失良机。他们错过了通向正确道路的出口,无法发展壮大自己,只能变得卑微弱小,被动地接受别人找出的真相。他们的行为非但没有推进历史的发展,反而成为时代进步的绊脚石。当然他们终究阻挡不了车轮的前进,只能被车轮碾压成泥化作土。

当蒸汽机还在实验阶段不能投入实践应用的时候,有一位在科学界极为著名的科学家曾写下这样的言论,“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来进行远洋航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一艘船可以装载足够的燃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一艘蒸汽机船的航行便是从英国到美洲,而且在船上装载的货物中居然有他写的一本书的精装本。

这里似乎蕴藏着一个有趣的事实:有些人似乎在面对真相的时候有意识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了解真相,他们宁愿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这无关乎传统、宗教信仰或者接受的渠道,它可能完全或部分是由于骨子里的逆反心理作祟。

对真相的追求过程中有一条极为重要的法则:无论何时,一个人若由于骄傲、妄想或其他什么原因而使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接受真相,那么他将失去所有接受真相的来源,反之若他肯敞开心怀去了解真相,那么所有消息来源都足以让他了解真相。所以,能否接受真相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与真相本身反而并无关系。

当真相无法进驻到人心中时,衰老、疾病、死亡开始乘虚而入,从身体上、精神上和智力上损害着人的健康。人也因此而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探索真相的能力,非但如此,他还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人了解真相。这样的人会让其他人心生厌恶,见之唯恐避而不及,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他本人受到的伤害越来越重,表现也越来越差,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其实,现实中许多人都在充当着为他人授业解惑的角色,他们的作用并不是像翻译那样把事实翻译出来即可。他们的真正任务是激发其他人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能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获取必要的知识,然后完成自己为自己翻译的任务。然而,很多人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随便地扭曲、夸大事实,而且他们会把那些实事求是的人看作是傻瓜、蠢货甚或流氓。

在东方流传着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一只青蛙坐在水井中,除了井眼上暴露的景观外,这只青蛙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一日,另一只家居海滨的青蛙路过此地。二蛙结识之余开始攀谈。井底之蛙对海滨之蛙甚感好奇,遂问道:“汝乃何人?家居何处?”“我是某某蛙,家居海之滨。”“海为何物?居于何方?”“夫海者,茫茫天水,无边无际。”“然则,海有多大?”“非常大。”井底之蛙指邻近一小石曰:“如此这般大小?”“不,比它大得多。”又指二蛙所坐之井栏曰“如此这般大小?”“不,比它大得多。”“它到底有多大?”“海比你的整个井还要大上许多,纵使你有百万口水井海亦能容之。”“不可能,不可能,尔乃妄言。嗟,出去,吾当不复见汝。”

你了解真相后,真相会让你得到解脱,你若封闭自己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造成这一切恶果的根源就是在于对自己的过度自信,高估了自己的智慧。这种白痴的行为对精神成长极为不利。

它让人变得不愿意仔细探究事情的真相,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地相信一个人、一本书或某个机构的言论,放弃了亲自求证的好习惯。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是浅,万事还需靠躬行。

从睡眠中收获智慧

我有一位做资深记者的朋友,她曾在报纸上写过不少文章清晰而完整地介绍了一种工作方式。她本人就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工作。一天晚上,她接到通知编辑要一篇第二天早上就要用的文章,这篇文章很重要而且需要不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她对这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她想了不少办法去获取专业信息却基本上徒劳无功。

尽管她的工作态度极为认真,但以她的能力而论这项工作难度颇大。差不多已经陷入绝境的她决定就寝,把所有的麻烦都抛之脑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她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一天晚上留下的工作。她安静地躺了几分钟,在她静卧的时间里,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已经完成的文章,她跳起来跑到书桌前衣服也没换就开始奋笔疾书,脑海中思绪绵绵不绝,从写字的速度看,她根本就是在抄写。

精神有着固有的活动轨迹,只有在其他思维对其产生影响后才有可能发生改变,进入另一条轨迹。既然熟睡中的人身体是不动的,而精神却是活动的,那么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它们必定会有某个固定的活动方向。若能找到它们的活动轨迹并将意识也纳入其中,就能反映出它们的活动成果。有些悟性高的人可能很快便可以做到,有些人则很久也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要心急,不要灰心,只要你坚持总会有效果的。

既然精神是永远活动的,而且还具有超凡的能力,那么我们要想办法在睡眠时把精神集中在睡前正在思考却悬而未决的问题上。这样做可以选择性地决定潜意识的工作内容,把睡眠时的收获提升到最大。很多时候睡眠状态比清醒状态更能发挥出人内在的潜力,接受事物的能力也更强。因此,我们有必要多做练习掌握在睡眠状态下控制精神活动的方法,让它们依令行事,这样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彻底掌握了自己的生命。

同理,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我们身体上的感官虽然已经全部关闭无法再与物质世界取得联系,但我们精神上的感官却变得更加敏感,能够感受到比清醒时更多的东西。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下面描述的感觉:当你渴望完成的事情正沿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你感觉到的信息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休息时你的头脑就比较容易处于宁静的状态。

你休息的时候越平静、安宁、祥和,越有利于你对精神的控制,越容易获取到你渴望得到的信息。把恐惧或不良的预感从脑中驱走,因为“宁静和自信会让你变得强大”。

把你的渴望或者愿望深深地刻在精神上,那么当你醒来的时候就会美梦成真。在你醒来的那一刻,残留在意识中的内容并不会马上消失,抓紧时间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可是你的精神在睡眠期间的劳动成果。它们清楚地记录并见证你的精神活动。养成每天醒来后都回忆一下精神活动的习惯吧,日积月累随着你能力的增强,精神活动的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不要对自己的渴望之情心生恐惧,试着运用你的意念力从多个方向来解决问题,不要把压力都集中在一点上。把体内所有的力量都激活并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帮助你实现愿望吧。只要你真心诚意行事,就不会遗漏掉任何捕捉美好事物的机会。有智有谋,有理有力,则事无不成。

睡眠能让你心境宁和,使身、心、神三方面的力量都得到恢复,当你进入睡眠状态时,向外散发的就只有仁爱、良善、宁静、和谐的气息。由此一来,你可以同宇宙中所有同类的气息联系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一位因研究人类学而闻名于世的朋友曾告诉我,他不止一次经历过午夜梦回猛然醒来时,头脑里会出现许多研究内容或冒出奇特灵感的事情。而且他躺下的时候心底越是宁静,醒后的效果越佳,得到的收获越大。许多出彩的计划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可以说没有睡眠中的思考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至于为何会如此却无从考究,其实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个谜一样的问题。

他是一个身体反应极为敏捷的人,他的生命与天道完全契合,他所从事的工作也都是堂堂正正的正当行业。虽然目前还无法解释这种奇特的现象,但凡事有果必有因,相信背后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理论根据。而且,现在我们已知此法是可行的,至少它可以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因此还是要加紧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最高级的想象力与灵感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资料。一位正在研究这方面内容的专家曾说过:“在睡眠状态中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完全正常、合理的方式,该理论适用于所有生命。如果我们能对自身内在的精神力给予更多的关注,那么对外界的欲求便会大大减低……”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思维能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一般来说人的夜间思维要比白天活跃。这是因为,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后会完全关闭对外界的感官能力,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内部的思维中。由于无法从外部获取信息和指令,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依靠从内部感觉通道中传来的指令进行操作。当你明白这些原理及其作用后,就不难理解为何当人们遇到极大的压力时会选择睡上一觉舒缓情绪,往往睡醒之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但若不经锻炼,不是人人都能从睡眠中得到益处的,对于法老和他手下的管家、仆役们来说,睡眠就只是睡眠而已,而对于约瑟这类具有天才的圣贤来说,睡眠时也是他们解析问题的时刻。

为何在法老的梦中不会出现有益的精神活动?而在约瑟[2] 之类的圣贤梦中便会出现呢?为何他一边做梦,另一边还有能力解析困扰自己的问题呢?原因很简单,二者的生命从本质上说是完全不同的,一方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活是生命的最高目标;而另一方则是没有为自己做过多的考虑,一心为更好地造福世人而生活,二者思想境界之高下简直判若云泥。因此,若你一心向往天堂,那你只要忠实于本心,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日后宇宙中最崇高的力量也会为你所用。

有渴望才会有希望

我们知道人类“统治万物”,这种统治通过精神实现。思想是一种控制其范畴内所有原则的活动。通过推理它的高级本质和性质,最高原则必然对与它发生联系的每件事情的周围环境、状况和关系起决定作用。

精神力量的振荡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存在。对于那些感知到精神力量的本质和超然性的人来说,所有物质力量对他们再也没有价值。

我们习惯于通过五种感觉的“透镜”来看待宇宙,从这些体验中,我们产生了一个概念:神人同形同性论。但是,只有通过精神洞察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概念。需要加快精神振荡,让精神持续集中于一个特定方向,才能获得这种精神洞察力。

持续地精神集中意味着思想连贯地、完整地流动,这是一个耐心的、稳固的、坚定的和有规则的体系。重大发现都是长时间连续观察的结果。数学科学需要多年集中精力去掌握,而揭示最伟大的科学——精神科学——只需要集中精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