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犹记隔花初相见
4169100000004

第4章 昨夜闲潭梦落花(4)

奢华的日子,自然盼望着能长久,所以李煜用诗祈祷,不要让他的美梦那么快醒过来:“立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花和月,天教长少年。”

但是,梦总是要醒,醒来只怕他要梦断天涯。

先是大周后,一个可以陪他把每一天过成天堂的日子的女人,先自己去了天堂。

李煜以鳏夫煜为名,为大周后写了长长的悼词,刻在她的墓碑上,只把人间最美的词送给她,把人间最痛的词留给自己:“我思妹于,永念犹切。爱而不见,我心毁如……天漫漫兮愁云噎,空暖暖兮愁烟起。蛾眉寂寞兮闲佳城,哀寝悲氛兮竟徒尔。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亡极。呜呼哀哉!”

他常常地思念她,每一次见到旧物的思念,总要留诗:“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看到他与大周后曾一起在瑶光殿共同栽下的那株梅花又开的时候,也要黯然感叹: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痛失大周后,李煜的诗有了变成倾城美人的苗头。

男人总是多情,他总可以一心两用,李煜在痛悼大周后的同时,也在与大周后的妹妹发展着暗地里的私情,一样是爱得如火如荼。有他的诗为证:“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仿若大周后从没离开过一般用着同样的爱,爱着她的妹妹,是为小周后。

只是他有个底限,他得为刚逝去的大周后和母亲守满三年的限期,才能再办大婚,迎娶妹妹。

所以,这个时候,让大家争先传阅的竟是他自己写的偷情诗《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那天花明月淡,薄雾轻笼,李煜十分思念小周后,便写了一个短笺约她出来到画堂南侧相见,小周后为了防止出声惊动了宫娥而不好意思,便脱了金缕鞋提在手中,只穿着袜子,轻轻地走过飘满落花的台阶,走到画堂南畔见到李煜,身体如受惊的小鹿依偎着李煜颤抖。

最怕人见到的偷情,却因为这首词而被大家争相传诵,成为众诗家最爱的情诗,也成为众画家最爱画的《小周后提鞋图》。

三年后,李煜隆重地迎娶了小周后,那时谁也不知道她的结局,她将成为下一个虞姬,她陪他亡了国,也陪着他到了最后的关头跟虞姬一样殉了情。

结婚的仪式热闹非凡。婚后的生活依然奢华异常。

但是,此时,形势已然危机,而李煜依然不想国事,让众大臣陪着自己等着宋跨江来收拾南唐。

他只逃避在自己的诗家里,制造着一句又一句经典: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真美,已然是倾城的姿色。

974年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很清楚此去就回不来了,于是推说有病,没有去。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了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就在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着一首词《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没有国将亡的痛,只有平凡人的离愁,说到底,他只适合做个词人而不是皇帝。当老天把他推向这个错误的位置后,必然,是想要让他成为另一个经典!

否则我们就不会再遇见虞美人。

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只填了上半阕,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李煜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封了他一个违命侯。

亡国后的李煜一样地写着诗,只是此刻他的诗,因为这份悲剧的情节,竟然呈现了倾国的姿态,流传一千多年,依然让人为之低徊不已: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赵匡胤在与弟弟喝酒的时候,在一片奇怪的“烛影斧声”之中,只让外人听见他凄惨地说“做得好,做得好”后,就离奇地去世了,弟弟继位,是为宋太宗,他觊觎着李煜身畔的美人,也嫉妒着李煜的才情。所以如轻嗅蔷薇的猛虎守候一般,伺机出手。

宋人王铚在《默记》中说:“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小周后是痛苦的,她不能殉国,因为她的国就是她的夫君,而她那想要苟活的夫君需要她活着,一起相依为命。所以她也无处徇情。但无端端的屈辱却只能她一个人去承受。所以她只能像一个泼妇一般骂街,骂她软弱昏庸的夫君。

这是俗世的爱呵。没有惧怕皇威的宫廷禁忌,只有活就是屈辱地活也一定要一起活下去的勇气。

这个时候,对于小周后来讲,要活下去,比死更需要勇气。

所以她是一个比虞美人更有勇气的女子,也是一个比虞美人更爱丈夫的女子,她死也要死在丈夫的身后,不愿丈夫先为她悲伤。

李煜的诗情因为满腔的激愤而喷发,所以宋太宗想要一个借口,很不难。

所以选了这首虞美人,为李煜的生命做了最后也是最好的注解。

宋太宗到底是懂诗的,也是懂人的。

他也太明白,李煜再活下去,只怕那效果不如现在的了断,能让人为这出永恒的经典扼腕叹息。他是一个善于制造经典的导演。知道戛然而止会带来让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所以,978年,借着那首虞美人的一个不能成为理由的理由,宋太宗鸩死了李煜。

李煜死后,小周后也徇情。

看到此,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亡了一个国家,才出来的一首《虞美人》,这代价实在太大,也很值。我们能记住多少个皇帝?但我们依然能记得这首《虞美人》。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如果有人舍身求剑?那么在李煜眼里,舍弃江山美人,甚至生命换来的虞美人,也应该是很值的吧?

有一首对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使君子花里,说的是他一天的颜色,而虞美人草里,说的是她一年的颜色。君子的心一天就变,而美人的身,一年就老。

多深的哲理。

李煜的词《虞美人》曾被邓丽君唱成了歌。可是邓丽君终究是适宜站在桃花旁的女子,不是虞美人,所以总觉得没唱出那《虞美人》倾城倾国的味道。

抑或是,这首词,不能再唱出来,只能放在心里哀伤?

他的词总比任何曲更美。

虞美人的花语其实就是一首歌:千里的路。若是只能陪你风雪一程,握你的手,前尘后路我都不会再问……

海棠依旧,邻家少女正娉婷

在某个醉酒的日子,李商隐醉到夜时醒来,秉烛看残花——《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大唐的夜里一个诗人独自秉烛夜看花,而两百多年后,一个词人亦有秉烛看夜花。

两个人都是各自时代的失意者,都不约而同被花开的声音惊醒,在人世间有再多的不如意,亦要秉烛看夜花。

只是一个诗人秉烛赏的是残花,因为自惜如残花败身,而另一个诗人高烧银烛照的是盛开的海棠——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写于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来到这里之前,苏轼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之险境。当时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新法,在诗文中有所表露,这些诗文在社会上又颇有影响力,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乌台就是御史台,《汉书?朱博传》记:“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等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

苏轼被抓进乌台后,一关就是四个月,御史们从苏轼的诗文里千方百计牵强附会挖出他的罪证,说他的诗“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讽刺皇帝不以律法治国,说他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指责兴修水利,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苏轼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自以为难逃一死,后来他写诗说起这狱中生涯,亦是不能忘怀的悲怆:

去年御史府,举动触四壁。

幽幽白尺井,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但恨计之呼。

留诗不忍写,苦泪渍纸笔。

据说,苏轼与儿子约定,每次探监送的菜,如送鱼便表示不祥之兆。可是有一天,苏迈有事不能来,便托亲戚送菜。而亲戚为了让苏轼吃好一点就给他送来一条鱼,苏轼大惊,写了首诀别诗给兄弟苏辙: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交代自己死之后,尸骨可以埋葬在任何一座青山,只可惜留下兄弟你独自在他年夜雨中悲伤。如若有来世,还愿与你世世代代再做兄弟。

后来这句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作为对联,刻在了河南郏县小峨眉山的苏轼墓前。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最终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来到黄州,苏轼就抛弃了前尘恨事,爱上了这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给好友写信时说安居此处的欢喜:“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间,与鱼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苏轼经历生死之险,活转过来,人生意大,自能豁达,方是更珍惜这人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所以唱出了这样的生命之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从死途里逃出生路的苏轼比生路里穷途的李商隐更懂得珍惜人间好时候,所以原来有路可走的李商隐要哭自己前行后的穷途,而苏轼要夜深急急起来看花盛开,而不是看花残败,收拾得一身葬花泪……

《广群芳谱》里说秋海棠:“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

原来海棠是怀春的女子的眼泪变的,所以常常撩拨其他的女子也与他一样怀揣春天的心思。元代有人写《游四门小曲》:“落红满地湿胭脂,游赏正宜时。呆才料不顾蔷薇刺,贪折海棠枝。嗤!抓破绣裙儿。”这位少女在花园中等待情人,想得如痴如醉,连绣花的裙子被花枝上的刺勾破了也不觉得,只听得“嗤”的一声,裙子破了,如见其痴情之人,如闻其裙破之声……

因为海棠是此怀春之色,所以媚。因为即使怀恋爱人的心情再凄凉,也时刻准备着某一日遇到他,他还会说:“呵,你还是那么的美。”

盛夏的傍晚,浇过水的秋海棠,摸到它,泪涟涟般,我永远都记得秋海棠太阳未落前那湿冷的容颜——因为又等了一天了,那个说我还是那么美的人还是没有来啊。

这样薄暮中的海棠,鲁迅亦是喜欢的,他在《病后杂谈》里说,“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地到阶前去看秋海棠。”鲁迅的此刻,竟也如林黛玉般有了几分葬花的心思。

深夜未眠的海棠是川端康成所喜欢的。某日的凌晨四点,落寞独旅的川端康成醒来,发现海棠花是醒着的:“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百合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始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夜深,花未眠,也不眠。晚含而晓放的花是有的:牵牛,合欢,睡莲。但“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说的是海棠。

川端康成神经纤细,发现凌晨四点的花未眠,说的也是海棠。美是需要邂逅的。他说,盛放的花含有哀伤的美。他还说:“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朱自清也遇见过这深夜的海棠,而这个时候的海棠是“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当年,有人给朱自清送了一幅画,画上有月,月下有海棠,海棠上有只八哥,所以朱自清深有感触地说:日间端详大作,越看越可爱,夜间只仔细领略画中情韵,因忆唐明皇将美人喻花,而东坡咏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句,乃反其意而以花美人,始悟得大作之海棠于月色中开得如许妩媚,鸟儿不肯睡去,原来皆为画中另有一玉人在哪!

于是后来朱自清就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