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谈判博弈学
4216800000007

第7章 FBI常用谈判技巧——教会你识人断面(2)

FBI参考洛伊德的理论,归纳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人的意识无穷无尽。如果把人的意识比喻成冰山,那么人的行为就是露出的冰山,而人的潜意识就像藏在海面下的冰山,如此的庞大。潜意识不被人所看到、所关注,但确实是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童年的阴影也许在你看来早已消失,但实际上它就隐藏在这座冰山下,等待着一个刺激源就会爆发。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收到的伤害会自己选择隐藏?

FBI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这是由于人类大脑的自我防御性机制,在面对危险等负面情绪时,大脑选择屏蔽掉这些信息,将他们深藏角落,在没有刺激的时候埋藏于潜意识中。一旦受到可以刺激到这条创伤的信息时,潜意识里的创伤就会被唤醒,引起连锁反应,让人们做出一些反常甚至是罪恶的事情。

我们或多或少都经过不同程度的童年阴影,但这些伤害因为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大多被压抑着,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认为它无关紧要,不值一提,但放眼FBI的案例中,有多少是原本正常的公民,当再次受到精神刺激时才表现出了悲伤、愤怒和伤害,才成为了FBI的阶下囚。

在FBI当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保罗小时候被父母遗弃了,当时的他被遗弃在市场上,当时正值寒冬,他差一点冻死在集市上,幸好后来有一对友善的夫妇收养了他。直到有一天,保罗的养父养母在开车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了。听到这个消息保罗震惊了,他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他整日呆在家中,足不出户。后来事情越来越不对,才开始有邻居关注到了他。保罗是个不愿意离开家的孩子,因为严重的童年阴影的影响,保罗很害怕再次被抛弃,即便是身不由己的离开。在他的潜意识里,保罗一直被人看着不让离开,这应该是他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保罗因为童年被遗弃的经历拒绝改变和成长,他害怕离开屋子会再次失去拥有的友谊和亲情。这样的折磨,保罗终于受不了了,他在一天的清晨里,自杀身亡了。这就是典型的被童年阴影折磨着的人。还有很多的人也在经历着这些痛苦。像我们自己也许并没有察觉,但此刻自己的潜意识也许正在呐喊。

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磕磕绊绊的不愉快肯定不少,但当一个小孩子在面对之时,很容易的把那看成是天大的困难。其实多说无益,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帮助这些患有严重的童年阴影的孩子们面对它,接受它,战胜它。

童年阴影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没有一颗积极向善的心。童年阴影多发生于童年时期,小孩子没有什么自控能力,就显得受到的创伤特别巨大,其实如果把当年的那些经历拿到现在,那可能都不叫创伤。但面对的对象是孩子,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作为成年人应该尽己所能去避免孩子发生重大的童年的心理创伤。在平日的生活中,除了工作外,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教会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也许正是你的这个小举动就帮了未来某位FBI警探的忙呢。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面对童年阴影时既不应该夸张它的负面作用,不能能一味的夸大它的影响力。过去经历些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方式化解那一段痛苦的记忆。过去了的仅仅就是过去了的,不要沉溺与“曾经”两个字。如果你可以直面过去发生过的事,不沉溺于它,那么它就不具备伤害你的力量了。

也许曾经很压抑的生活着,害怕原来经历的悲惨事件的重新经历,但你就是你,原来的创伤,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也是你成为现在的你的一部分。学会接受发生过的事,你会有更好的未来。随着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人的童年阴影的问题得到了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的童年阴影问题在关注下痊愈了。

FBI对犯罪心理学的解读

在FBI研究的诸多理论中,犯罪心理学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如果能够将罪犯的心理提前揣摩清楚,那么犯罪率将会大幅度的下滑。犯罪心理学的运用十分广泛,既可以用在谈判上,也可以用在抓捕过程中。可见犯罪心理学运用之广。

FBI认为,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罪犯的语言神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一门学科。像连环杀手这样的课题就是他们研究中的一项。其实犯罪心理学的本质就是心理学,只不过用在了一个特定类群上而已。我们也应该学习犯罪心理学,在遇到老奸巨猾的老板之时,一眼看出他背后的玄机。

FBI以前的研究方向一直放在暴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说一个小男孩如果在年幼之时遭到侵害,那么他长大后就很可能会犯强暴妇女的罪行。但是,经过FBI的调查显示,并不是每个强奸犯都在幼年时期受到过侵犯的,所以这一理论也一直没有被证实。在与一些最烦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犯罪动机不在于家财,也不在于儿时创伤,相当一部分的犯人触犯法律是因为对热血的盲目跟风,也可以说他们爱做白日梦,总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使得他们一时缺少断定是非的能力,从而误入歧途。

每个人都有白日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犯罪。在我们即便是在做白日梦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判别标准,并不会因为小憩一下而触犯法律。

FBI为了弄明白罪犯的犯罪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罪犯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就与我们的表现不一样了。正常人的幻想即便虚无缥缈,也不会不着边际的。但与正常人不同的是,犯罪嫌疑人们的想象都是天马行空的,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样的而后果就是他们的要求一旦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冲动性犯罪心理。

在FBI的探案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典型的罪犯。他是一位变态的连环杀手,据他自己介绍:“我一直都觉得我不一般,我的小脑袋里面有这世上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只看我愿不愿意想了。当你们的大老一点意思都没有。最近几年我特别喜欢红色,尤其是像血液一样的红色。刚开始我在自己身上试一试,但后来我发现在别人身上的感觉更好。我那天马星行空的想象一直折磨着我,直到我发现杀人这个好玩的游戏。”

通过这名罪犯的自我阐述,FBI探员发现他是一个时常出现幻想,并且把幻想中的世界带到真实生活中的偏执狂。他也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这也就是典型的幻想类的犯罪心理。

在FBI的探员们来看,压力在刑事案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无数的案件都是由于扛不住压力而发生的悲剧。压力成了罪犯触犯法律的催化剂。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压力,如何排解一下,让自己不是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下。在这方面要学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性格,看开、看透,不让压力压得自己喘不上来气。FBI观察中得出,许多罪犯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得异常暴躁,他们的抗压能较弱,在遇到情感变化、学业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时不能很好地调节自我。这种不能承受压力的类型的罪犯心理被称为压力型的犯罪心理。

FBI的调查表明,具有典型犯罪心理的人一旦触犯法律很难回头,他们在尝试过一次犯罪后通常会表现出来嗜血的特性,仿佛有人把他们体内杀戮的阀门打开了一样。俗话亦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他们回归到了原本触犯法律前的生活状态,他们也未必能够接受。

具有典型性心理的罪犯通常在心理上或是精神上会存在缺陷,有的人甚至是即有心理问题也有精神问题。这种罪犯FBI的历史上并不少见,而且危害较大。抓住这类罪犯也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