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生命从“呱呱“坠地那一天开始,本性善恶我们姑且不去评论,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空白一片“。他后天所了解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学的,而父母是孩子们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可是,在现实的社会中,大多数的爸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总是忘记发现孩子的优点。将除了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都视为浪费时间的闲杂事。总将自己和孩子划分为两个等级,同一件事要求的对象永远只有孩子,而自己却特殊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越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越不愿意干什么,似乎总是和你对着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再加上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很容易被干扰。我们常说“子不孝,父之过“,可见对孩子起主要影响作用的还是父亲。那身为父亲的你,是怎样利用自己的身份来引导孩子的呢?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你不仅是孩子血脉相连的至亲,还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生学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够给予孩子的很多东西与妈妈给予的大大不同。甚至有很多优良品质,孩子更容易从你那里学习到。
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心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父母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想要孩子出人头地。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有的孩子成了“问题孩子“,有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差生,有的孩子甚至成了少年犯。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只有困惑、痛苦、茫然。见过这样一个父亲,他的性子比较火暴,经常在辅导儿子学习时,不是大声训斥就是使用“暴力“。儿子有不会做的题目去问他时,他只会怒吼:“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你上课都干什么去了!““给你10分钟思考,再不会做有你好看的。“10分钟后,儿子如果没做出来,他的手就会毫不留情地敲到恐惧不安的儿子头上。结果儿子越做越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时候,在家长的心中,“面子“比“孩子“更重要。当孩子赢过别的孩子,就夸孩子给自己长脸。当孩子输了,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
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争强好胜,非赢不可。不可否认,你对孩子做的一切,都是源于“你爱他“。但这个“爱“要怎么“爱“,却是大有学问。揠苗助长只会导致悲剧,过分责骂只会让孩子走上相反的道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没有错,但怎样才算成龙怎样才算成凤,需要细细思量。1.好孩子的定位在传统观念中,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似乎是那些听话而且很乖的孩子。所以,好孩子的标准就被定义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当然,孩子小的时候,缺乏自主性,家长怎么教育孩子都会听,因为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妈妈是无所不能的。等孩子长大到了青春期,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成人的意识感,有了独立自我的空间,这时,孩子与你从视觉上转为平视,他可能就不那么听你的话了。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认为孩子变“坏“了,大人的话也不听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意识,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可是,相当一部分家长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的功课差了,当孩子因为不服气而顶撞了你,你就全盘否定了他所有的优点,将孩子贬得一无是处。
难道孩子就没有其他的优点了吗?也许孩子这方面有欠缺,但并不代表其他方面就不行。你的责任不是否定孩子,而是寻找孩子其他的优点。让他向自己的优点方面发展总好过硬逼他做不喜欢的事情。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可见,孩子的“好“并不是单纯地听你的话,并不是门门功课都拔尖。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好“。孩子之所以是你的孩子,就是因为他与别人不同。因此,“好“孩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这个“好“只能跟孩子自己有关系。“好“孩子,就是能把自己做到最好的孩子。而你要想把孩子“教好“,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成为第二个刘亦婷。孩子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当你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变得越来越好!2.合格父亲的标准“只有不会教的大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包含“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包含怎样“教“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这时你可能会认为:多聪明的小孩呀。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钓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鱼技巧。因为方法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作为父亲,要想孩子“好“,除了教他做人的道理,还要教给孩子“钓鱼“的技巧。现实社会中,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也一样,会教孩子的爸爸懂得不教而教。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包括“教“、“学“、“做“三个阶段。
“教“,主要是你的责任,是向孩子传达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则是挖掘孩子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吸收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做“,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化为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者是统一的,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是比较全面的。可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教“与“学“,而忽视了“做“,即重在“授之以鱼“,专教知识,忽视了“授之以渔“--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你的“鱼“(知识技能)不够了,就无法再转发给孩子;如果孩子以后只会坐享其“鱼“,知识或技能总有枯竭的时候。这样的父亲怎么可能是合格的父亲呢?所以,作为孩子的父亲,首先应该想法了解自己孩子的各项能力极限,刺激孩子的能力成长到孩子能够达到的最高高度。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环境和欲望诱惑干扰下保持对自己孩子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刺激和发展自己孩子本身可以发展的能力素质,淡化整体社会比较定义的需求、把孩子当做一个个体社会来发展调整、刺激成长。
从孩子的需要入手,考虑教育手段,从孩子的发展来选择教育方式。这也需要父母的智慧!3.做个好爸爸爸爸的教育和妈妈的教育是不同的,妈妈更倾向于使孩子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以及孩子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的成长。而爸爸的功能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爸爸的教育作用并不低于妈妈,甚至在某个方面更重要。可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爸爸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爸爸应重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正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成长、天才的培养,爸爸绝不能走开。人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喜悦、愤怒、悲伤、恐惧。教育孩子也逃不开这四种情绪的满足。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来自这四种情绪,所有的解决也来自这里。无论孩子叛逆、消极、好动、自卑、恐惧、不良习惯,暴力、没有积极性,都缘于孩子的情绪。保持正常的、正面的情绪,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当孩子被一些负面的情绪所控制,你首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的真实需要。比如发现孩子说谎,你想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谎。想想我们自己说谎时是为了什么就可以知道,说谎是为了自我保护。因此,说谎是孩子在当时的一种需要,一种保护自己的需要。解除对孩子的伤害,说谎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制造同样的处境,你就能够了解并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奠定教育孩子的基础。教育是相通的。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就要尝试回到自己的需要点上,去了解自己的情绪。
当你因为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制造一个同样的处境来感受孩子的需要。是否别人的指责可以帮助自己?或者是打击可以让你更加上进和积极?这个时候,什么是你需要的,怎样的行为可以激发你的积极的欲望……当你自卑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你为什么自卑、你害怕什么?面对使你感觉自卑的东西或者处境,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感觉到安全?当你有暴力倾向的时候,或者你要使用暴力的时候,你是想得到什么感觉?当你不积极的时候,你自己是害怕什么、担心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刺激你的解决欲望?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你的处境?你如何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以换位思考来了解孩子的需要,知道了孩子需要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感觉,那么解决方法很容易找到。要想教育成功,爸爸们就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而且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没有必要刻意地去遵循什么道理,而要看到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效果。道理是效果的产物,效果是道理的检验。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放出光芒,你的态度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